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验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小学课程中具有实验性和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小学科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問题,老师对实验活动缺乏策划,对实验活动的教学目的不够明确,造成了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低下,影响教学质量。本文就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谈一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对有关的教学活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但是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教学任务和目标难以完成,影响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优化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目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纵观我国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老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主要是以老师的实验演示为主,学生仅仅是观看和模拟重现老师的实验过程,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实验内容局限于课本,缺乏和日常生活实践的结合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课本上的实验内容为主,没有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一定的联系和结合,实验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容易让学生对实验产生“敬而远之”的心态,不利于对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1.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应当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参与实验,多多动手,多多动脑,做学习的主人。
  比如,在学习“形状与结构”这一课时,老师完全可以撇开教材,撇开课本内容,放开双手,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实验材料,自己去组织参与这节课。学生可以找任何材质的材料,比如卡纸、铁片、废弃的瓦楞纸、易拉罐、塑料、玻璃等,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利用手边能够找到的素材,去完成一座桥的搭建,一个建筑物的搭设,可以是任何的形状和大小,只要能保证结构稳固。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从实验素材的搜集、目标构筑物的选择、实际动手搭建、失败过程中的思考等方面全方位地参与进来,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实验教学内容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小学科学应当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因为它的内容涵盖广泛,而且很容易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摆脱书本说教的枯燥,创造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较大规模的公园或者原始森林进行一次“探险”,让学生在大自然里面去发现,去寻找,去感触,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记录:自己都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这些动物或植物平时靠什么生存或生长?哪些动物或植物是相似的?他们是同一个物种发展的吗?如果没有条件外出,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社区的植物、花卉、小动物等进行观察,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喂养小动物、养一两盆花卉,来体会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习性,感受和人类不同的生命形式,体会物种的多样性。
  这样把教学与实践生活结合,就会大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3.认真设计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节成功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离不开老师课前的精心设计以及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全面的了解和整合。如何科学、有逻辑性地设计实验过程,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值得老师们认真研究的。
  比如在学习“能量”这一章节时,最后一节是“能量与太阳”,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已经非常广泛了,老师可以利用小型的太阳能板,设计太阳能给手机充电的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太阳能量的转化。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思考:太阳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果没有了太阳,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比如,如果没有阳光,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还能工作吗?没有阳光,我们是否还有吃的食物?你觉得太阳能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这样,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以及问题的层层推进,来引导学生对“太阳与能量”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承担着重要的教学职责,值得学校和老师引起重视。在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老师应当注重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结合生活实践,认真进行教学实验设计,并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为掌握玉米质量和生产情况,科学引导农民做好玉米生产,按照玉米质量调查工作流程,在延边地区采集玉米样品153份,21个品种,涉及检验项目14项,共计获得质量检测数据2 142个,对
科学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学科,由于科学学科具有较強的实践性,因此传统的理论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并没有明显作用。因此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应该积极转变这种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采用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实践性教学,摆脱传统教育形式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科学实验教学应该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构架完善的教育体系。由于实验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积极推进科学实验改革,构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性,提升教学的针
为及时掌握2017年辽宁省地产玉米质量情况、品质特征,选取优质品种,对省内收获的玉米进行检验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情况一等比率比2016年上升3.1%,三等以上比率与2016年
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由条件和问题两类信息组成,如果把条件信息和問题信息看成两个集合,问题与解决方法的不匹配,是数学学习的一大难点。要模拟生活中的情境,条件信息和问题信息没有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学生无法直接利用已知条件来求解。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正确率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有学生的局限性,如四则运算基础不牢、信息内涵理解不准、不良解题习惯干扰等,也有教师的局限性,如单纯依赖教材,没有
研究了对照组与改良组的冷冻玉米面条冻藏90d过程中食用品质与质构指标的变化,并借助核磁共振与扫描电镜技术分析面条中水分迁移与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冷冻面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