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理念下填空题的设置策略浅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_sec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中,运用填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历练语言。语用理念下填空题的设置,教师自身的表述切忌模棱两可,迁移训练切忌死板硬套,补充拓展切忌本末倒置。这样才能提升阅读教学中填空题使用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语用理念 填空题 设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58
  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填空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同时历练学生概括、想象的能力。然而,看似简单的形式背后,往往需要教师丰富的教学智慧作支撑,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一、自身表述切忌模棱两可
  语言训练的保底任务是保障表达的准确、流畅。而阅读教学中填空题的训练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是句式的表达,还是词语的运用都必须力求精确、标准。这不仅仅对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更是语言实践的真实范例,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之后,出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作者围绕“千姿百态”,描写了( )的云雾、( )的云雾、( )的云雾、( )的云雾四种姿态。
  乍一看,这样的表述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细细考量,学生所填写的“笼罩山头、缠绕半山”等词语并不是表示姿态的,这就与前面的“千姿百态”形成了词语搭配上的矛盾。试想,如果在教师出的题目中都出现了遣词造句不够精准的现象,这对学生将形成怎样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形成模糊的感知、错位的理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去掉“四种姿态”,语言的表达就会更为精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也会更为明晰,继而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云雾姿态的特点,云雾的奇妙也就逐步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之中了。
  二、迁移训练切忌死板硬套
  只有在真实自由的状态下,学生才能够衍生出真实的智慧。在学生的言语实践中,尤其是填空式练笔中,如果给予学生太多的条框束缚,便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最终影响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如教学《燕子》一文,学习了燕子的外形后,教师依葫芦画瓢,设置填空题,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松鼠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一身( )的绒毛,一对( )的耳朵,一双( )的眼睛,再加上( )的尾巴,这就是( )的( )。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紧扣文本的句式进行仿写并不是难事,但直接套用一些词语填空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因此,学习课文中外貌描写的重点并不是感知这一句式所形成的表达效果,而应该是体悟作者紧扣事物特点,运用精准的词语加以描写的写作方法。郑振铎在描写燕子外形时,所选择的部位是构成燕子基本外形的核心要素。而上述题目中,已经明确罗列了“绒毛、耳朵、眼睛、尾巴”等部位,试图凸显松鼠的外形特点,这就剥夺了学生仔细观察、自主选择的权利,是对学生表达自由的严重限制。
  其实,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完全可以摈弃填空的限制,给予学生自主观察与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以课文中的方法与语言进行自主建构,而教师也应紧扣事物特点和用词准确两个方面进行点拨评价,使学生的状物描写能力得到相应提升。
  三、补充拓展切忌本末倒置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元素,只有着力于学生语感意识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才会水到渠成。很多教师常常借助填空的方式引领学生拓展想象,这既是让学生对文本语义进行补充延伸,也是借机引导学生品读语言、体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直接将教学的指向聚焦于文本语言的品析与思考,能促进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教学《雨点》之后,“想象雨点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它还会怎么样呢?”几乎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执教这课后的“必选动作”。于是,我们总能看到“雨点落在( ),落在( )”的填空题出现在屏幕上。
  诚然,这样的填空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很多学生由于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填写的语句更多的只是泛泛而谈。纵观整篇文本,雨点的“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不同形态其实与其对应的地点——池塘、小溪、江河以及海洋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整首诗歌也显得灵动而富有生趣。而很多学生在填空中所选择的词语,已经与文本的整体意境相去甚远,沦为了纯粹的语言训练,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
  对于这种本末倒置的填空练习倒不如大胆舍弃,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对文本语言的品味感知上来,为学生获取文本语言的滋养开辟全新的渠道,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阅读教学中的填空训练,教师必须从语言的本源出发,真正发挥填空题的教学价值,使之成为学生积累知识、历练语言的制胜法宝。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5~6岁幼儿能专注地阅读图书。核心素养:人文积淀。
信息网络新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如何认清形势、把握规律、大胆创新,以新技术为支撑,让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大放异彩,充分发挥“生命线”的巨大威
新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园所管理者,该如何及时纠正和鼓励新教师呢?又应怎样在保证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前提下,为新教师
目前,语文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材料都是单篇的课文,其阅读的长度、宽度是极其有限的,对学生阅读力的提升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师生共读整本书活动的意义重大。教师通
准备好吸管和卷笔刀,自己动手做个手环吧,爱美的小姑娘都会喜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