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标: 1.在旋转中控制身体姿势,发展平衡能力。 2.尝试多种玩法,培养协作能力。 环境创设:塑胶场地以及固定在场地上的旋转椅子,丝带、绳子、响铃圈等。 玩法1 铃儿响叮当(适合中班) 幼儿在脚踝和手腕处套上响铃圈,双手扶住旋转椅子的扶手,上体正直,以左右脚分别为轴旋转,可逐渐加快旋转速度(如图1)。当达到一定速度时,幼儿可依靠惯性旋转,响铃圈会发出响声。或者在幼儿手臂系上丝带,旋转时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
1.在旋转中控制身体姿势,发展平衡能力。
2.尝试多种玩法,培养协作能力。
环境创设:塑胶场地以及固定在场地上的旋转椅子,丝带、绳子、响铃圈等。
玩法1 铃儿响叮当(适合中班)
幼儿在脚踝和手腕处套上响铃圈,双手扶住旋转椅子的扶手,上体正直,以左右脚分别为轴旋转,可逐渐加快旋转速度(如图1)。当达到一定速度时,幼儿可依靠惯性旋转,响铃圈会发出响声。或者在幼儿手臂系上丝带,旋转时丝带会随人一起舞动(如图2)。
指导要点:
1.提醒幼儿旋转时双手必须紧紧抓住扶手,上体保持正直。对于平衡能力较弱的幼儿,可提示他降低速度,以单腿作轴旋转为主。
2.在熟悉了旋转椅子的特性后,可鼓励两名幼儿面对面双手同时抓住扶手,上体正直,左右脚依次为转轴,两两配合旋转。
玩法2 旋转报数(适合中班)
一名幼儿旋转,另一名幼儿为其报出所转圈数,数到10圈就作一次轮换,以此类推(如图3)。
指导要点:指导幼儿学习封闭式数数,将从起点到起点的运动轨迹视为1圈。
玩法3 走鋼丝(适合中、大班)
幼儿在转椅上做了旋转运动后,立刻来到地面上沿绳子走至终点(如图4、5)。
指导要点:幼儿刚从转椅上下来时通常会有些失重感,教师要注意保护。其他幼儿不要站在绳子周边,以免发生碰撞。
玩法4 转转乐(适合中、大班)
幼儿坐在旋转椅子上,双手扶住椅面,两脚依次蹬地旋转(如图6)。
指导要点:告诉幼儿要抓紧椅面,速度不能太快,确保安全。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技术与网络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应用已经甚为普及,即时通讯、网络社区、电子书、微博、微信等浪潮一波一波汹涌而来,公交车上、地铁站、餐馆甚至马路上,随处可见对着手机说话、聊天、收邮件、刷微博的人。运用智能手机开展相关工作,也应是幼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大趋势。之前虽有一些机构开发出了手机端幼儿教育应用产品,但大部分停留在育儿知识、儿歌、古诗和识字等内容的单向提供上,没有与云计算技术结
摘 要 文本分析是教师研习教材和课标的过程,也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工具。在教学实际中,文本分析以教材和课标为重要载体嵌套于课程环境下,对游戏教学设计有着独特的启示作用,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挖掘,以帮助教师优化游戏教学设计,创新游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独特价值。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文本分析;游戏教学;游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
秋意渐浓,我和孩子们收集了各式各样的落叶,然后一起把叶子擦干净,细心地夹在书里压平。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树叶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如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所以他们对即将利用树叶开展的活动充满期待。当我出示范例并示范将纸覆盖在树叶上用蜡笔平涂的方式制作“树叶身份证”时,孩子们都格外兴奋,迫不及待地选择材料开始操作。 “老师,琳琳破坏叶子!桌上都被她弄脏了!”忽然有人“告状”。很多孩子
1.重新审视已有的教育活动目标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明晰制订教育活动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拍球活动指向的是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以及专注、坚持等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至于最终孩子们能否如教师期盼般表演出令人震撼的篮球操,并不是该活动的本质诉求,而只是可能产生的一个外显结果。案例中教师组织拍球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别的幼儿园孩子精彩的拍球表演而感到震撼,所以也想让本园大班幼儿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许多教师在指导幼儿的建构游戏时,要么过度追求结果,严格把控幼儿建构的内容和形式,以致压抑幼儿的创造性表达;要么对幼儿的建构游戏听之任之,不加干预,以致错失许多教育机会。基于上述现状,我们有必要思考:教师应该如何支持幼儿的建构游戏,何时支持以及采取什么方式去支持?教师如何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挖掘建构游戏中的生长点,促进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以下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或许会给我们些许启发
每年学费高达10万元人民币的南京某国际幼儿园引来了人们的热议。 “天价幼儿园只是幼儿教育乱象中的缩影。”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采访时称,目前全国3~6岁的学前儿童有近6000万名,但是《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只有2179万名入园就读。实际上,从1995年开始,近10年来,包括适龄儿童入园率、幼教师资等幼儿教育的各项指标都在逐年下降。在各地调研的过程中,储朝晖发现幼儿教育
为了寻求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时间空间、学习资源、组织方式上的突破,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上海徐汇区教育学院学前学习研修中心组带领区域内的幼儿园开展了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感受到了项目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及其与真实世界联系、跨学科学习、面向未来等核心要素。本期刊登的几篇文章呈现了他们对项目活动的探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不再是“教”幼儿学习
摘 要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实现“用教材教”,深入研读教材,主动挖掘梳理法治教育内容,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开发多元评价方式,将法治教育延伸至学生的家庭与社区生活。如此,才能提升低年段法治教育效果。 关 键 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用教材教;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8-00-03 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
传统的幼儿戏剧表演是让幼儿根据成人选择的剧本背诵台词、练习动作、反复排练,直至呈现出成人满意的戏剧艺术效果。这种表演比较封闭,不仅压抑了幼儿主动创作的愿望,也限制了幼儿戏剧能力的发展。而我们当前倡导的开放式的幼儿戏剧表演,是指有“表演”欲望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可多次传递的、不断丰富的舞台性戏剧作品。〔1〕这样的戏剧表演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再创作。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简称“国十条”)明确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则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