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为何存在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ei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演义》中有个常被忽视的细节,那就是袁绍、何进谋杀太监。汉灵帝死后把皇位传给大儿子刘辩,还留下两件法宝: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何进身为皇后的哥哥、刘辩的舅舅,是外戚,而十常侍是太监。
  百年来,皇帝、外戚、太监组成的铁甲战车统治着帝国。虽然马车的两个轮子也常争宠,想证明自己最给力,但输的轮子总被换成新的轮子,保证马车稳定前行。现在何进想彻底废掉另一只轮子,袁绍举双手赞成。结果何进没杀掉太监,反而被太监骗进宫中砍了头。
  后来十常侍也被人砍了头,十常侍之首名叫张让,他临死前说:“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杀了太监就天下大乱了?还别不信,他们扮演的角色是“中间人”,一旦没有中间人做缓冲,皇帝很快就被虎狼大臣撕得血肉模糊。
  汉朝建立时,做中间人的是外戚和大臣。当时的社会结构泾渭分明——皇族、外戚、大臣、百姓。皇帝和诸侯是董事长和大股东,投票权起码占60%。萧何、张良、曹参等追随刘邦打天下,成为帝国的中坚力量,对上捍卫皇帝,对下管理百姓。而为了不让他们过得太滋润,刘邦又给他们找了个小伙伴——吕太后,这就是外戚参政的来源。刘氏皇族则坐在双轮马车上安享太平。
  可是后来,大臣们变心了。他们手中握着巨大的权力,眼中看到的全是便宜。于是,在汉朝常能听到类似的话——“这块地不错,便宜点卖给我吧。”“哎哎哎,湖泊和山林也一起划进来啊。”“老乡们,给我种地不用交税哦。”
  日子一天天过去,帝国境内大部分资源都被大臣瓜分,土地、湖泊、山林、人口……全部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他们成了帝国豪门。于是,汉初的社会结构变了——大臣和百姓合二为一,直面孤零零的皇帝,唯一的中间人就是外戚。
  这时,王莽发言:“我是豪门也是外戚,所以就当皇帝吧。”没有中间人的下场,就是上层被下层绞杀。
  东汉的皇帝很识时务,打算重新修理战车,具体来说就是安个新轮子。新轮子是谁呢?太监。于是,东汉的政治结构就成了皇族、外戚、太监、豪门。皇族是上层,外戚、太监是中间人,豪门是底层。至于老百姓,还算人吗,老老实实地吃土去吧。
  这就明白为什么袁绍支持杀太监了吧?张口闭口都是“我乃四世三公之家”的袁绍属于豪门,外戚和太监杀得两败俱伤,帝国的马车也就报废了。那时皇帝坐在车顶哭都没用,社会资源、舆论渠道,甚至发动机、生产商都是自己人,皇帝就算喊破喉咙都没人搭理。紧接着,董卓进京,关东诸侯组建军队,三国乱世就此开启。
  中国史上,太监的势力巅峰在汉、唐、明三个朝代。如果细扒的话,他们不过是在履行责任。
  “安史之乱”后,朝廷和遍地节度使抗衡,而朝中只有皇帝和大臣,不论怎么说都不稳定,于是皇帝把禁军交给太监。后来,太监在皇宫北面设办事机构,号称“北衙”;而宰相在皇宫南面办公,号称“南衙”。如此一来,皇帝、大臣、太监形成稳定的权力结构,帝国境内朝廷、藩镇、太监又相互牵制,皇帝居中调停。
  明朝也类似。“土木堡之变”后,朱棣苦心培养的武将勋贵被一网打尽。虽然文官也牺牲了不少,但人家是生生不息的野草啊,总不能让皇帝和文官唱二人转吧?于是,太监趁机站出来,接过皇帝的橄榄枝。
  宫中有所专门培养太监的学校,把智商高、相貌好的小太监选拔出来,教他们读书写文。经过多年训练,他们足以成为皇帝的合格秘书,优秀太监甚至可以润色大学士的文章。每当奏章送入宫中,太监们先分析,然后用准确干练的语言向皇帝描述,再送入内阁让大学士写下意见。最后在皇帝的同意下,太监们用御笔写下:“知道了。”
  這就是明朝的办事流程。皇帝、太监、大臣组成一个圆圈,既稳定又高效。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太监做中间人的话,皇帝和大臣之间该是何等鸡飞狗跳。
  不过,明朝恰有这样的例子。崇祯登基时只有17岁,一上台就把“九千岁”魏忠贤干趴下,然后废了太监的武功,朝野皆大欢喜,终于“众正盈朝”了。年少气盛的皇帝和大臣正面杠了17年,终于把大明折腾垮了。
  1644年,李白成兵临北京城下,有人却说:“忠贤若在,事不至此。”崇祯也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关键,派人厚葬魏忠贤,可又有什么用呢?五天后,他走向那棵歪脖子树。
其他文献
美国小说《守护者》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2岁女孩里尔和家人一起住在船屋,日子艰苦但快乐。那年的一个暴雨夜,妈妈难产,去往医院前,爸爸叮嘱里尔照顾好四个弟弟妹妹。谁也没有料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团聚。第二天,警察将五个孩子送往当地的儿童福利院——田纳西儿童之家,他们成为等待被领养的“孤儿”。  多年后,里尔才知道,警察和儿童之家早已串通好了。他们故意带走像自己这样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儿童之家售卖给需要领
《倚天屠龙记》中,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的独门武功是打太极。但他绝对想不到,这门绝世神功后来居然成了一种圆滑油腻处事方式的代名词——打太极。你去办事,对方跟你说:这个事可以办,不过还要再等等……态度含糊拖拉,话里有话,让老实人死都不明白自己怎么死的。  张三丰如果看到后人这样“打太极”,一定很悲哀,因为他是个完全“不打太极”的人,做人做事爽爽快快、是非分明。  首先在感情上。  自打十几岁在少林寺见到
生命不息,作死不止。自古以來,总有些人作起来没完没了,一不小心把命作没了。  每条路都走到黑  《宋名士略考》中记载了一段墓志铭,说是有个叫杨一笑的道士,整天疯疯癫癫的。他刚开始学文,连续考了三年都没考上功名;随后又去学武,考试时没射中靶子却射中了旁边敲鼓的小吏,被赶出考场;后来他又跑去学医,终于有了点成绩,结果过分自信,乱研发方子,某次试药时把自己吃死了。  不过关于这个墓志铭的出处有点争议,有
14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2500万人死亡,而欧洲约有30%-60%的人死亡,由此,艺术和文学领域兴起了一个恐怖的主题:死亡舞,或者叫死神之舞。  死神之舞的热度在中世纪后期达到了顶峰。早期的死亡舞作品将题材重点放在向社会传达死亡的必然性,之后的艺术创作则更加严肃地描绘了死亡,并将死神塑造成独立的角色。  到了19世纪,艺术家对尸体本身不再感兴趣,而是将“死神”当作一个角
对于陈桥兵变的正面意义,后人津津乐道的不是赵匡胤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而是他约束手下、市不易肆,没让百姓遭受战乱之苦,由此开创了一个文明与理性的新时代。  也许有人嗤之以鼻——这不是他应该做的吗,怎能称为最大的政绩?要知道,那是个只信强权的时代,破城之后烧杀抢掠、中饱私囊再正常不過,甚至可以说是士兵作战的唯一动力。陈桥兵变10年前,号称“一代明主”的郭威发动政变后就曾下令:攻陷开封后,士兵可以肆意
《晋书》载,后汉第二任皇帝刘聪十分荒唐,立了三个皇后。一天,一颗流星从牵牛星划过紫微星,落在了平阳的地上。难道是陨石?不,是一块巨大的肉,而且臭味传到了十里之外,旁边还有不绝的哭声。刘聪怕了,让大臣们有话直说。于是陈元达说:“皇上啊,上天大概是觉得你对后宫之事处理不当。”刘聪说:“你骗人,我不听。”  后来其中一个皇后生了一条蛇和一只老虎,伤人后就跑掉了,最后人们在平阳的那块巨肉旁边找到了它们。皇
九尾狐出自《山海经》,那时的它还是一只“吃了能保平安”的普通小狐狸。而且,九尾狐在中国曾风光无限,它一出现就意味着天下太平。  白居易將妲己比作狐妖后,九尾孤身败名裂,从护国祥瑞变成祸国妖孽。  在国内混不下去的九尾狐兜兜转转去了日本,进化成比克大魔王。  在日本,关于九尾狐最著名的传说是:它改名为玉藻前是鸟羽天皇的宠姬,最后因兴风作浪被阴阳师安倍晴明铲除。
网上曾有个热门话题:有趣的高晓松和无趣的吴彦祖,你选谁?网友们纷纷夸赞高晓松,并选择吴彦祖。就连高晓松本人也保持队形:“八年前曾经在香港和吴彦祖单独喝茶,我们两人从头至尾面面相觑,仿佛互相在照镜子,完全找不到话题,但要问我选择谁,我也会选吴彦祖。”  但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而兼具“好看”和“有趣”的人更是可遇不可求。近百年前,有一个帅气的年轻人,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回国后创造
唐朝的酂國公窦轨曾怂恿家奴到公厨里偷拿饮料,结果被发现了。窦轨懊悔万分,决定痛改前非,诚恳认错,第一步就是杀掉这位家奴来向大家谢罪。这个可怜虫一路大喊冤枉,被拖到了刑场,监斩官觉得这么点事不忍下狠手,迟迟未动刀。窦轨见这俩人磨磨唧唧,索性全砍了。  唐朝宰相吃饭时,百官不得谒见。唐顺宗时,一天宰相们正在吃饭,皇帝的亲信王叔文来找宰相韦执谊,韦执谊放下筷子,吭哧吭哧就跑出去了,几个老哥们儿也停下筷子
《红楼梦》中,鸳鸯极得贾母的喜爱:既是贾母的生活秘书,还是贾母的办公室主任,不仅清楚贾母衣食起居的各种习惯,还掌握着贾母的小金库。但事实上,贾母对鸳鸯不是真正的“喜爱”,只是“离不开”她罢了。  在封建时代,一般女性的出路都是相夫教子。對大家族里的丫鬟来说更是如此。比起一辈子当奴才,一个“好主子”能给身边丫鬟的最大好处就是趁自己一口气还在,把丫鬟许一个好人家。然而贾母从来没有动过这个念头,更没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