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品质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84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的美术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素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的教学目的始终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本文旨在分析美术教学与品质教育如何有机结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美术塑造人的品质人格,从而通过品质人格的提高促进学生美术作品创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 品质教育 重要性
  
  高中美术教学内容以鉴赏为主线,强调学生“心到”、“眼到”。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美术课开始走过场,一堂美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美术课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现阶段来看,美术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有礼、爱心、乐观、责任、独立、自信的品质教育,运用美术塑造人的品质人格,通过品质人格的提高促进美术作品创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高中美术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素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生都应享受这种教育,它是一种素质教育、专门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品质教育,即运用美术塑造人的品质人格,通过品质人格的提高促进美术作品创作。
  美术教学应与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两者应相互渗透,相互辉映。我结合在美术教育中的一些亲身经历和感想,谈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品质教育问题。
  一、加强学生有礼、有爱心的品质教育
  美术往往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生活,通过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活情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分辨美和丑,评价优和劣。欣赏,可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爱好美术作品的心境,甚至是在陶冶崇高品格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中美术欣赏课适宜选择一些反映高中生活较具象的作品;与学生生活接近,并且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作品;视觉效果较好,有一定技能技巧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较为“具象”的画面基本能讲出自己的感受,也能将感受转化成自己的画。而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画,学生是不能理解的。要让学生接触除书本以外的更多画家和作品,在多看、多读、多交流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审美力。在欣赏作品时,尽量做到让学生多谈感受,理解作品,找出自己对作品理解中的满意或不满意之处。敢于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如鉴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从中分析出形象特征、历史背景、表现手法等,使学生深切体会到老农的勤劳、朴实、善良的内在品质。知道他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父亲左耳夹了一支圆珠笔”是文革期间最为流行的艺术思想,一切艺术品都贴上了政治标签,是那个时代抹不去的标记。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吸引力。又如拿一张写意作品,让学生分析感受。等学生有了很强的绘画欲望后,再让他们动手画,适时点拨,自然水到渠成。教学中充分运用美术欣赏有效地灌输博爱精神,切实影响学生的行为,积极引导学生待人大方、热诚有礼、与人分享宽仁厚度的处世态度。当学生觉得自己也受人尊重之后他也会成为坚强、自尊、有能力和有价值的人。
  二、加强学生乐观、责任的品质教育
  高中美术教育并不一定要教学生多么高深的绘画技法,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艺术充满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让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搞一些收藏,如邮票、精美图片、书法作品等,这些东西收藏成册就是一种资料,也是一种爱好,收藏的过程本身就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适当的时候再组织一些收藏展览,进一步激励学生,坚持下去,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更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情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提高绘画技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漫画一课教学时,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看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关注世界。让学生根据所看新闻,学会用画面表达事件,传达见解。以精彩的画面表现新闻场景,一件平凡小事,一张简单图画,在学生身上种下一棵有责任心的种子。我感受到学生们都拥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们对美与丑、善于恶也有正确的评价,由此我也尝到了利用学科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的甜头。
  在美术教学中还应加强学生独立自信的品质教育。在绘画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按自己想法画,使学生保持独立精神。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绘画比赛,用鼓励代替责备;鼓励学生在绘画比赛中培养夺标精神和团队合作态度,建立完成任务的信心;总之,让学生多看、多想、多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艺术才华,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找寻乐趣,抓住闪光点,创作作品,参加比赛,长期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都感到非常自豪,也促使他们逐渐独立起来。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美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相互沟通的过程,只有加强学生品质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和付出,才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杨忠明.探究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综合实践途径.教育教学参考,2011,(4).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可能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要处理好这些偶发事件,教师需要有随机应变处置的能力,具有这种教育“机智”的素质。教师应变处置的教学机智并非生来就具有的,是通过后天不断学习、积累而不断丰富起来的,需要靠平时多留心努力培养才能获得。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应变能力 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原来没想到或与原计划未及的问题,遇到难以回答,或出乎意料
摘 要: 竞争与合作是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必要手段。合作竞争能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给予学生创造的自由空间,使学生变得愿学、爱学、乐学。  关键词: 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 共同前行    生活中处处有竞争。竞争令生命朝气蓬勃,生机焕发。竞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一颗美丽动人的明珠。  竞争固然好,但离不开合作。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者谭嗣同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人的一种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要求我们通过学习逐步培养高尚的科学素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另一层含义则是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是说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最终指向目标,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
小学生喜欢美术课,因为在美术课上,他们多了可以展开想象的天地,剪出栩栩如生的小可爱,捏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画出梦想中的最爱。但他们浪费材料的现象比较严重——一包彩色纸在一节剪纸课里就剪完了,一大桶橡皮泥一节课乱捏一下就扔了……比比皆是的浪费,加大了成本。那么,我们通过怎样的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减少浪费、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呢?  一、从细节做起,培养良好习惯  美术教育被称之为高代价的教育,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