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苏教版的“有理数加法简便运算”的教学实录,反思数学教学的优缺点,以促进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设置问题情境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都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以及除法运算,但是,它们都是关于正整数,或者正分数,以及零的运算,如果引进负数的话,有理数的范围就大大的扩大了,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怎样进行关于有理数的运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进而发现它的简便运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个有理数在进行加法运算的过程中,其加数的符号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生:可以是同号,同正负,或者是异号,一正一负。
师:是否还有其它情况呢?
生:还有零,正数与零,负数与零,以及两数和为零。
反思:随着学生对于数学的深入学习,数的范围也不断的扩大,加数的符号相应的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依据学生的相应认知水平设置的,这样学生会感到亲切而且自然,为下面的探究问题打好了基础。
二、探究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片段】
教师:我们首先从一个具体的问题入手:一辆小汽车,按如下的方式运动,那么它距离出发地距离有多远?首先向东行5米,再向东行3米。
生:它向东行驶了8米
师:如果现在规定东行为正,西行为负,用数学式能表示吗?
生:(+5)+(+3)=+8
师:那么小汽车先向西行驶5米,再向西3米呢?
生:(-5)+(-3)=-8,也就是向西行了8米。
师:先向东行驶5米,再向西行驶3米呢?
生:(+5)+(-3)=+2,也就是向东行驶了2米。
师:很好,如果先向西行驶5米,再向东行驶3米呢?
生:(-5)+(+3)=-2,也就是向西行驶了2米。
师: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的关于有理数加法的运算的实际例子吗?
生:蜗牛爬行,先向西行9米,再向东6米,表达式为(-9)+(+6)=-3
反思:以学生熟悉的汽车行驶为探究的对象,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探究的欲望。同时也可以相应的增加探究的难度,增加关于方向问题的设置,对于行驶后位于原点的哪个方向的问题的提问。而且通过鼓励学生养成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习惯,为学生进行归纳其规律作铺垫。
三、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教学片段】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练习,思考以下的问题,以及符号取决于谁?两个加数的绝对值跟和的绝对值的关系是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1:两个正数相加仍得正数,两负数相加仍为负数,也就是,同号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
小组2:异号相加,和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数决定。
小组3:我们还应考虑零,异号的两数相加还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可能出现结果为0或者数的符号不同。
小组……
师: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总结出加法的运算法则。
反思: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归纳,小组探讨,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以及对于有理数加法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们的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归纳有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片段】
师:根据这些例子,同学们可以归纳出有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规律吗?
1.[(-21)+(-24)]+(+29);2.[5+(-4)]+(-5);3.7+[(-4)+(-3)];4.[(-6)+(-9)]+(-10);5.(-20)+[(-9)+(-10)];6.(-9.18)+6+9.18
生: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和不变。
生: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其前两个数相加,或先相加后两个,和是不变的。
师:还能总结出更加明确的简便运算吗?能举例说明吗?
生:1.可以先把正数和负数分别的加在一起。也就是同号相结合,比如说计算43-26-24+13-46,就可以先算43+13,然后减去26+24+46。
2.有相反数的可以先将其相加,对于能凑整的可先凑整。例如计算:-2.8+(-3.6)+(-1.2)+3.6时,就可以先算(-2.8)+(-1.2)先凑整,然后加上(-3.6)+3.6这对相反数。
3.三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的交换位置,也可先把其中的两个数或者几个数相加。例如,计算-9.8+3.6+9.8,就可以先算(-9.8)+9.8再加上3.6。
4. 在计算分数式时,如果有相同分母的,要将同分母的相结合。例如,计算■+(-■)+(-■)+(+■),就可以将■+(-■)结合,再加上结合后的。
5.在算术式中如果既有分数,又有小数的话,将小数化为分数更为简便,例如,计算(+0.125)+(+2■)+(-■)+(-0.25)时,就要先将0.125与(-0.25)化为分数,然后再计算。
反思:通过进一步的对于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归纳出更加简便的运算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帮助学生更加的灵活运算,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设置问题情境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都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以及除法运算,但是,它们都是关于正整数,或者正分数,以及零的运算,如果引进负数的话,有理数的范围就大大的扩大了,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怎样进行关于有理数的运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进而发现它的简便运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个有理数在进行加法运算的过程中,其加数的符号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生:可以是同号,同正负,或者是异号,一正一负。
师:是否还有其它情况呢?
生:还有零,正数与零,负数与零,以及两数和为零。
反思:随着学生对于数学的深入学习,数的范围也不断的扩大,加数的符号相应的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依据学生的相应认知水平设置的,这样学生会感到亲切而且自然,为下面的探究问题打好了基础。
二、探究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片段】
教师:我们首先从一个具体的问题入手:一辆小汽车,按如下的方式运动,那么它距离出发地距离有多远?首先向东行5米,再向东行3米。
生:它向东行驶了8米
师:如果现在规定东行为正,西行为负,用数学式能表示吗?
生:(+5)+(+3)=+8
师:那么小汽车先向西行驶5米,再向西3米呢?
生:(-5)+(-3)=-8,也就是向西行了8米。
师:先向东行驶5米,再向西行驶3米呢?
生:(+5)+(-3)=+2,也就是向东行驶了2米。
师:很好,如果先向西行驶5米,再向东行驶3米呢?
生:(-5)+(+3)=-2,也就是向西行驶了2米。
师: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的关于有理数加法的运算的实际例子吗?
生:蜗牛爬行,先向西行9米,再向东6米,表达式为(-9)+(+6)=-3
反思:以学生熟悉的汽车行驶为探究的对象,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探究的欲望。同时也可以相应的增加探究的难度,增加关于方向问题的设置,对于行驶后位于原点的哪个方向的问题的提问。而且通过鼓励学生养成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习惯,为学生进行归纳其规律作铺垫。
三、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教学片段】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练习,思考以下的问题,以及符号取决于谁?两个加数的绝对值跟和的绝对值的关系是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1:两个正数相加仍得正数,两负数相加仍为负数,也就是,同号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
小组2:异号相加,和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数决定。
小组3:我们还应考虑零,异号的两数相加还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可能出现结果为0或者数的符号不同。
小组……
师: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总结出加法的运算法则。
反思: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归纳,小组探讨,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以及对于有理数加法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们的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归纳有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片段】
师:根据这些例子,同学们可以归纳出有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规律吗?
1.[(-21)+(-24)]+(+29);2.[5+(-4)]+(-5);3.7+[(-4)+(-3)];4.[(-6)+(-9)]+(-10);5.(-20)+[(-9)+(-10)];6.(-9.18)+6+9.18
生: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和不变。
生: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其前两个数相加,或先相加后两个,和是不变的。
师:还能总结出更加明确的简便运算吗?能举例说明吗?
生:1.可以先把正数和负数分别的加在一起。也就是同号相结合,比如说计算43-26-24+13-46,就可以先算43+13,然后减去26+24+46。
2.有相反数的可以先将其相加,对于能凑整的可先凑整。例如计算:-2.8+(-3.6)+(-1.2)+3.6时,就可以先算(-2.8)+(-1.2)先凑整,然后加上(-3.6)+3.6这对相反数。
3.三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的交换位置,也可先把其中的两个数或者几个数相加。例如,计算-9.8+3.6+9.8,就可以先算(-9.8)+9.8再加上3.6。
4. 在计算分数式时,如果有相同分母的,要将同分母的相结合。例如,计算■+(-■)+(-■)+(+■),就可以将■+(-■)结合,再加上结合后的。
5.在算术式中如果既有分数,又有小数的话,将小数化为分数更为简便,例如,计算(+0.125)+(+2■)+(-■)+(-0.25)时,就要先将0.125与(-0.25)化为分数,然后再计算。
反思:通过进一步的对于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归纳出更加简便的运算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帮助学生更加的灵活运算,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