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高校里掀起了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实践”)热潮,工商管理专业是双创实践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广而不专”的特殊性,使创新创业在启动初期的困难系数较高,本文通过讨论新形势下高校双创实践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引出增强启动训练比重去弥补劣势,把启动训练融入到现有的训练方式中,建立属于启动训练特有的措施。对切实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工商管理创新创业扎实发展提供方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 创新创业 启动训练
一、引言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之后,教育部又引发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创新创业浪潮已掀起于各大高校。但长期以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导向等因素也成为阻碍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再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接触面广,专业技术性不强的自身原因,给创新创业启动方面带来实施落实的困难,致使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也因启动受挫而放弃。让双创实践训练与启动训练融合才能更好地打开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突破口。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现阶段瓶颈
1.人才培养目标的瓶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还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适用于就业结果为导向为主。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基本知识,具有营销,财务管理,战略研究等综合素养的经营管理人才,很多高校并未把创新创业技能与创业精神的培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从人才培育角度来看,一是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全面,二是未把创新创业目标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2.高校创业课程的瓶颈。高校现在普及的创业课并未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未适应其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工商管理专业由于其对人才复合型培养的特殊性,具有广维度的特点,但大部分“T”型人才培育的结果是竖线代表的技能深度延伸并不明显,按照普通启发式的创业课固然能让学生提升创新意识,但不涉及有关专业技能的创新点培育,并不会使其技能深度延伸,对创业启动没有帮助,给工商管理专业双创实践没有带来较大的价值。
3.高校在创新创业制度的瓶颈。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是阻碍工商管理专业双创实践现实因素。各大高校举办形式各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但其中项目最终能落地实施的并不多,一是没有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培养制度,指导力度不够,使创业工作的具体实施更加困难。二是相应的保障或扶持力度不够,例如创业创新项目基金缺少,创业创新培育基地建设不完善,奖励机制缺乏力度等因素。由于创业资源的不均等性以及各高校具体的扶植差异,并且制度因素在短期内无法做出有效整改,但可以通过加强启动训练进行弥补。
4.学生实践能力的瓶颈。专业学生实践性有待提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还是以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作为目标,都需要实践能力作为基本能力,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毕业季选择企业实习,通过校企协同方式培养就业式的实践性能力,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并没有对应性的帮助,通过启动训练可以增加整个人才培养期间的创新创业能力。
由上述问题可以看出,目标培养不明确宏观背景,使许多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意识不强,未针对工商管理开设专门的创业课也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创新创业项目定位模糊。再加上缺乏有效制度与实践能力,使得创新创业充满了困难系数。
三、从现有训练方式来看增强启动训练的必要性
由现存问题的逻辑关系可以推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提高参与度;加强启动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在创办公司与准备创业事项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给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提供了创业过程中最为困难的第一步;启动训练在培养创业者初期筹建公司的过程中,在自身寻找相关问题解决方法的同时,可以对冲现实制度中对各地创新创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影响,减少现实原因对创业初期的干扰。增强启动训练可以很好的解决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一系列外部困难。
增强启动训练在双创实践训练中的比重,是较为可行的一种方案。从现有的训练方案来看,双创实践培养基本是以第一课堂為主,专业课知识作为基本储备,竞赛等第二课堂形式为辅助和检验标准,再有以校企协同或创新创业项目开展等实践活动作为实战训练手段,启动训练融入现有训练手段中,增加启动训练在整个训练体系中比重,既符合整个训练过程的发展与补充完善。
四、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启动训练的措施
1.进行课程设置创新。通过现有课程设置:通过第一课堂的专业课知识,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商业模式创新、战略管理等课程增加企业初期建立准备时的章节,提供启动准备的案例,例如财务管理提供创业时税收的相关把控,风险控制提供创业时投资比例组合来降低风险。让启动思想与课程设置紧密相联,既能提升专业技能知识,又激发创业意愿,达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效果。二是创业课中加强启动训练部分,在激发创新创业兴趣的同时,也对本专业创业启动问题有更多的了解与思考。开设启动训练专门课程:由于启动训练在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中的重要性,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去指导研究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汇总,系统的提供一些普遍性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2.在实践中学习。开放式创新创业训练:可以开展创业大赛,ERP沙盘模拟对抗,创业讲座以及各个院系之间的创业协作,在第二课堂中让学生全程理解一个企业的创建过程,这与启动训练密切相连提高相关的实践能力和启动能力,培养参赛团队内部的团队意识,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长商业经验。
3.占领意识形态高地。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思维:从企业家角度思考创新创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接触的公司实例中,了解一个企业的兴衰发展史,有助于从创业启动角度去思考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意识、创业思维等综合素质,为将来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一定的基础。
五、结语
现各高校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但距离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还有一定差距,设立没有专业针对性的创业课并不能很好的指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双创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启动训练与常规训练方式相结合,在原有训练方式基础上加以改造,增加相关题目的培育教育且可行性较高。启动训练为突破口,可以有效弥补工商管理专业双创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短板,更好地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郭燕,耿贵珍,郗蒙浩.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学科竞赛体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09):128-129.
[2]王凤莲,谢荣见,王邦伦,徐斌秀. “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7,(01):32-37.
[3]唐雪梅. 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创新训练途径[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10):9-12+29.
[4]李勇,洪倩,赵雅甜.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02):24-27.
[5]王利,陆毅华,李养良.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17,(14):143-144.
作者简介:刘宜卓(1997—)男。河北秦皇岛人。学生,本科。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通讯作者:杜宗棠(1986—)男。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索金涛(1998—)男。河北邯郸人。学生,本科。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关键词:工商管理 创新创业 启动训练
一、引言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之后,教育部又引发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创新创业浪潮已掀起于各大高校。但长期以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导向等因素也成为阻碍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再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接触面广,专业技术性不强的自身原因,给创新创业启动方面带来实施落实的困难,致使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也因启动受挫而放弃。让双创实践训练与启动训练融合才能更好地打开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突破口。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现阶段瓶颈
1.人才培养目标的瓶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还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适用于就业结果为导向为主。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基本知识,具有营销,财务管理,战略研究等综合素养的经营管理人才,很多高校并未把创新创业技能与创业精神的培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从人才培育角度来看,一是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全面,二是未把创新创业目标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2.高校创业课程的瓶颈。高校现在普及的创业课并未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未适应其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工商管理专业由于其对人才复合型培养的特殊性,具有广维度的特点,但大部分“T”型人才培育的结果是竖线代表的技能深度延伸并不明显,按照普通启发式的创业课固然能让学生提升创新意识,但不涉及有关专业技能的创新点培育,并不会使其技能深度延伸,对创业启动没有帮助,给工商管理专业双创实践没有带来较大的价值。
3.高校在创新创业制度的瓶颈。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是阻碍工商管理专业双创实践现实因素。各大高校举办形式各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但其中项目最终能落地实施的并不多,一是没有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培养制度,指导力度不够,使创业工作的具体实施更加困难。二是相应的保障或扶持力度不够,例如创业创新项目基金缺少,创业创新培育基地建设不完善,奖励机制缺乏力度等因素。由于创业资源的不均等性以及各高校具体的扶植差异,并且制度因素在短期内无法做出有效整改,但可以通过加强启动训练进行弥补。
4.学生实践能力的瓶颈。专业学生实践性有待提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还是以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作为目标,都需要实践能力作为基本能力,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毕业季选择企业实习,通过校企协同方式培养就业式的实践性能力,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并没有对应性的帮助,通过启动训练可以增加整个人才培养期间的创新创业能力。
由上述问题可以看出,目标培养不明确宏观背景,使许多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意识不强,未针对工商管理开设专门的创业课也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创新创业项目定位模糊。再加上缺乏有效制度与实践能力,使得创新创业充满了困难系数。
三、从现有训练方式来看增强启动训练的必要性
由现存问题的逻辑关系可以推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提高参与度;加强启动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在创办公司与准备创业事项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给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提供了创业过程中最为困难的第一步;启动训练在培养创业者初期筹建公司的过程中,在自身寻找相关问题解决方法的同时,可以对冲现实制度中对各地创新创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影响,减少现实原因对创业初期的干扰。增强启动训练可以很好的解决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一系列外部困难。
增强启动训练在双创实践训练中的比重,是较为可行的一种方案。从现有的训练方案来看,双创实践培养基本是以第一课堂為主,专业课知识作为基本储备,竞赛等第二课堂形式为辅助和检验标准,再有以校企协同或创新创业项目开展等实践活动作为实战训练手段,启动训练融入现有训练手段中,增加启动训练在整个训练体系中比重,既符合整个训练过程的发展与补充完善。
四、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启动训练的措施
1.进行课程设置创新。通过现有课程设置:通过第一课堂的专业课知识,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商业模式创新、战略管理等课程增加企业初期建立准备时的章节,提供启动准备的案例,例如财务管理提供创业时税收的相关把控,风险控制提供创业时投资比例组合来降低风险。让启动思想与课程设置紧密相联,既能提升专业技能知识,又激发创业意愿,达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效果。二是创业课中加强启动训练部分,在激发创新创业兴趣的同时,也对本专业创业启动问题有更多的了解与思考。开设启动训练专门课程:由于启动训练在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中的重要性,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去指导研究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汇总,系统的提供一些普遍性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2.在实践中学习。开放式创新创业训练:可以开展创业大赛,ERP沙盘模拟对抗,创业讲座以及各个院系之间的创业协作,在第二课堂中让学生全程理解一个企业的创建过程,这与启动训练密切相连提高相关的实践能力和启动能力,培养参赛团队内部的团队意识,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长商业经验。
3.占领意识形态高地。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思维:从企业家角度思考创新创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接触的公司实例中,了解一个企业的兴衰发展史,有助于从创业启动角度去思考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意识、创业思维等综合素质,为将来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一定的基础。
五、结语
现各高校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但距离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还有一定差距,设立没有专业针对性的创业课并不能很好的指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双创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启动训练与常规训练方式相结合,在原有训练方式基础上加以改造,增加相关题目的培育教育且可行性较高。启动训练为突破口,可以有效弥补工商管理专业双创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短板,更好地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郭燕,耿贵珍,郗蒙浩.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学科竞赛体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09):128-129.
[2]王凤莲,谢荣见,王邦伦,徐斌秀. “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7,(01):32-37.
[3]唐雪梅. 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创新训练途径[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10):9-12+29.
[4]李勇,洪倩,赵雅甜.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02):24-27.
[5]王利,陆毅华,李养良.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17,(14):143-144.
作者简介:刘宜卓(1997—)男。河北秦皇岛人。学生,本科。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通讯作者:杜宗棠(1986—)男。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索金涛(1998—)男。河北邯郸人。学生,本科。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