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 适应时代需要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德育要放在首位,是学校教育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依法治国,立德树人。以更新德育观念为先导,适应时代教育,培育新品德素质人才。通过改革创新德育,注重实效性,从根本上解决小学德育实效性不够理想的困境,对学校教育打好坚实的立德树人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德育 立德树人 时代性 新品德素质 实效性
  创新德育要放在首位,是学校教育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培养人才需要创新德育来树人。新世纪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立德树人”,创新德育工作呢?我在实践中认识到:
  一、更新观念,增强创新德育的时代性
  新世纪是中华腾飞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继续改革、扩大透明开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深化发展与健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滚滚大潮不相适应出现的“余渣”也腐蚀到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拜金”主义也在诱惑着学生。可见,加强小学生创新德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严肃性刻不容缓,也为学校德育提出了时代课题。
  1.创新德育是新时期学生出现新特点培养品德素质需要
  新形势下小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一是小学生兴趣广泛,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接受的信息量大,需要培养中国品德、“中国精神”和优秀文化,“凝聚中国力量”;二是小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较浓,在许多事情上不依赖师长意向,自己去辨别是非、美丑,需要培养法律知识、传统美德、荣辱观、生活经验,扩大知识技能;三是小学生崇尚实际,厌恶空谈,更多地着眼于现在、现实、当前,而不是将来的空想,需要培养有理想的人生和信念,牢固树立民族振兴责任意识;四是小学生交际范围相对较广,社会知识增多,有较强的参与意识,需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中国道路”。
  2.创新德育是与时俱进的德育需要
  创新德育是把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及时纳入学校德育目标和引入教材资源中,使学校教育同步与国家发展战略,再通过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授给学生,从“三个代表”至“科学发展观”到今天的“中国梦”,新理论、新信念的指导,需要学校创新德育培育出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新品德素质人才。新品德素质人才有高尚的情操、遵规守法崇高的品德。只有品德好,社会才会安定,才会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3.如何更新德育观念,适应时代教育要求呢
  (1)要更新德育的任务观。大多数小学教师认为,想办法管好管住学生,使他们循规蹈矩,就算完成了学校的创新德育任务。这种观念降低了创新德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创新德育不是管好管住学生,不是培养书生,而是把学生看作是和教师一样平等、有人格尊严的人,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素质,使之良性循环,形成以品德为先,人人奋发、个个上进的良好氛围。
  (2)要更新人才观。新世纪的好学生,要具备爱国守法、“四有”和全面发展的素质及德、智、体、美、劳的基础,还应具有和谐合作、科学创新和奉献精神,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高分数而缺乏应有的道德素质,此例不胜枚举,不符合新世纪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创新德育是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和时代性的。
  二、改革创新,注重创新德育的实效性
  习总书记要求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贡献”。改革创新德育,要从根本上克服“育德”形式主义的痼疾,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小学德育实效性不够理想的困境。
  1.在德育的适应性上创新
  创新德育要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依法治国、立德树人的需要。增强适应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使创新德育从“天上”回到“人间”,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有章可循,让教育内容、教育步骤和教育形式更真实、具体、符合实际。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向少年过度的关键时期,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四有”接班人,必须有个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创新德育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把总的德育目标分解开来,把品德导向的大目标变为一系列具体的小目标,让学生看得见,够得着,努努力,能实现,逐步达到总目标的策略。
  2.在德育的超前性上创新
  创新德育要面向未来立德树人。培养实现中国梦具有中国品德、中国特色的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创新德育工作中既克服过去长期存在的“左”的倾向,又着眼于新世纪中国梦战略发展的未来。从儿童抓起,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懂得将来肩负着为国家、为民族经济、科技、军事和综合国力竞争奉献、服务,成为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
  3.在德育的实效性上创新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立德树人,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理想之路。这就需要发挥创新德育作用,对小学生的创新德育:
  (1)教师要做到“爱”。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做好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动力。教师要尽心力爱做创新德育,善做创新德育,把创新德育的脑力劳动付诸于“育德”事业行动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思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内心需求、个性特征和成长背景。在学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面前,教师要理性的思考、分析成因,用关心、爱心、和诚心去疏导,使之敞开心扉与教师倾诉、交流,消除疑虑,主动愿意去改正。
  (2)教师要做到“细”。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眼睛,洞察细微,学生一旦有偏离轨道的迹象,用细心、信心、仁心、智慧及时修正入轨,不能发展成脱离教育立德树人这个引力。以大处着眼,用知识远见对学生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提出科学合理的、积极的建议,理性的看待和处理事物,“风物长宜放眼量”,学生领悟所得、不断进取,受益终身。从小处着手,剪枝修正,小中見大,点滴入微,精雕细刻。塑造学生端正做人,有品有德、做事成事有责任心。
  (3)教师要做到“严”。严于律己,身正世范,做学生的楷模;“严师出高徒”,学生习惯严肃活泼地发展,有错必改,教师“理”与“礼”并用,拿捏精准到位,切入要害“药到病除”,不回避,不放纵,不迁就,不姑息,严格要求,使创新德育严谨朴实,一丝不苟,见成效。
  (4)教师要做到“实”。从实际出发施于每个学生适合的教育,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真切而实在从根本上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动态,灵活运用创新德育,因人因事因时的不同,做到善实善做善成的有效教育。同时在实施创新德育过程中,不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花拳绣腿搞形式主义,认真施教,务求实效。综上,创新德育把适应时代人才品德素质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国梦打好坚实的立德、守法、树人基础,使伟大的中国腾飞发展,长治久安,走向未来。
其他文献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的研究是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共享的主要渠道,是解决高校档案事业不断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及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得到了较快发展.因此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就成了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首先分析了高层建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也越来越严重,信息失真会使会计信息丧失价值,不仅影响了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同时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检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探讨CRP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者,24例稳定性心绞痛(SA)者和21例对照者血浆
标枪是一项具有古老传统的体育运动。投掷技术是标枪运动最为重要的技术环节,集中体现着标枪项目的技术特点,也将直接决定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标枪项目的日常训练中,投掷技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教育课题——掌握和运用现代班班通。  班班通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能灵活选择与呈现给学生,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能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学生与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交流。班班通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加以应用。在数学教
迈克尔·黑尔的非虚构小说《快件》被《纽约时报》誉为越战史上最棒的文学作品,其真实再现了越南战场的残酷与血腥、人性与挣扎。从美国士兵和越南人民两个视角揭露越南战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