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整合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x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师大版数学这套教材编排一个突出特点是“情境+问题串”,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位数学教师思考的课题。经过近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如果“情境”是预设的话,那么“问题串”便是生成的。教学中,把一个“情境”教给孩子,让孩子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从这些问题中选取能够体现学习目标的问题,鼓励学生探究,然后交流分享,在分享中促进孩子反思、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让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有机整合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预设问题情境,为数学学习架设思维载体。
  本册教材采用了大量的卡通、漫画、图片、表格等形式并有简短文字的情境图呈现给学生,这些丰富多彩的图画与情境图,多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数学内部情境,非常贴近儿童的认知经验,很容易与学生已有认知产生共鸣。
  情境图可以是单一图形,也可以是几幅图有机组合的;可以是教材上编排的,也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自己创设的。
  二、生成数学问题,为数学学习插上思维翅膀。
  所谓生成数学问题,就是组织学生围绕着情境图提出自己思考发现的数学问题,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参照教材设计的问题、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按照一定结构筛选出一组数学问题。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利用预设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学习所需要问题呢?这是“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的关键。
  (1)引导学生将生活情景转化为一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一)”时,可以把学生熟悉分苹果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如教师出示水果,要求学生用数字表示水果的数量。取出5个苹果:“这里有几个苹果?,用什么数来表示?”去除1个苹果:“有几个苹果?用几来表示?”将1个苹果切成两半“假设这两半块苹果是相等的,那么这里的半块苹果,可以用什么數来表示?这样循序渐进,就把生活情境转化成数学问题了。
  (2)鼓励学生大胆用假设、猜想或动手操作等来提出数学问题。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由学生测量不同形状三角形的所有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是多少度?考虑到测量时会有误差,因而学生容易猜想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180度)?有什么方法能验证你们的想法呢?学生会很自然地主动地学习课本上介绍的两种操作验证方法。这样,通过这组问题串,不仅使学生认知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数学推理能力,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3) 运用已有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
  三、“预设”与“生成”有机整合,创设生动富有数学意义的课堂
  根据数学情境提出的数学问题可以是在已有知识结构中存在的常规问题,也可以是在已有知识结构以外的非常规探究性问题。正是因为数学问题千变万化,纷繁复杂,又因为课堂教学面对的学生群体中的差异,对同一数学情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目标有密切关系的并且适合自己学生认知水平数学问题,使数学课堂是一个生成的适合本班全体学生的富有生命的课堂。
  如教学“小数点搬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一节,教师要读懂情境图,其一,要读懂情境图反映了怎样的学习内容;其二,这个情境图给了我们哪些信息,对教学起什么作用,学生会从中提出哪些问题;其三,还要挖掘情境图中蕴含的促进学生成长的载体功能。结合情境,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元、角、分现实模型,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探索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第二个问题是借助小数的面积模型,探索发现小数点想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第三个问题是通过举例进一步验证上述发现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要分别围绕这三个主要问题展开,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也可能提出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比相符的问题,教师要有机的予以精选。
  总之,用好“情境+问题串模式”,会让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中得到有机整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古诗,深化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情操,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人民五千年历史的真实写照,是对当时国况、家境、心境及遭遇的一个最真实的体现。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从古至今,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千古名句、优秀诗篇,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但是
期刊
【摘要】歌德出生在18世纪,他最为典型的作品就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而且这部作品对当时的德国和欧洲都有深刻的影响。小说中的主人翁维特这个形象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被认为是悲剧形象的代表。本文主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研究维特这个悲剧形象的产生。  【关键词】维特 悲剧 性格 爱情 事业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现是在1774年,当时欧洲正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当时的社会黑暗,封建制度横行,资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说”的训练长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每堂课拿出三至五分钟,这个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的解决,让学生能够大胆,合理地在大家面前表述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这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 口语训练 课前三分钟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存在着很多会听、会写,但就是不会说的学生,或许成绩会很好,但不会,也不敢合理而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遇到需要在大家面前发言
期刊
【摘要】传统板书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消耗成本较大,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的缺点,电子教学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方便快捷、可视性强等诸多优势。所以电子教学方式来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已成为现代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实际情况,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子教学 板书教学 优缺点  传统板书教学是利用教师本人的课堂语言,借助教科书,板书等媒介为手段,实现面对面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自己出钱享受时的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服务待业的代表酒店职业服务意识是决定酒店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目前很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因为在校服务意识培养不够,刚走入社会时,很难适应顾客的要求,出现离职、改行等现象,探讨培养该专业学生职业服务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酒店管理 服务意识 职业意识  一、概述  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
期刊
【摘要】“空白”艺术也叫做留白艺术,是指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这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源于中国国画创作。美学中的“空白”艺术指的是艺术作品未明确展示,但展示的部分已向欣赏者提供或暗示的东西,这些东西给欣赏者留下再创造的想象空间,留下悬念,留有余味。  【关键词】语文教学空白 创新 思维深化  “空白”艺术能够借无形表现有形,赋予“空白”于丰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表达更丰富的生活内容
期刊
每次考完试就有同学来问我“你的物理成绩这么好,有没有学习物理的方法啊”?回想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我的答案是没有。物理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没有脚踏实地的学习,不可能获得满意的物理成绩。虽然没有捷径,当物理的学习方法还是有的。一套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对我的学习帮助很大。  1 培养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常有同学说对物理没感情,更没有兴趣。其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下面就说说我是怎么培
期刊
【摘要】大学生创业市场优势与风险并存,本文具体从冼夫人本身的优劣势、众筹、影视行业的发展、当前政策对冼夫人文化的支持以及外部优劣等综合考虑大学生创业市场的风险评估研究,来探讨冼夫人微播工作室在未来市场上的发展和风险评估,更好的顺应时代潮流,并找出规避风险合理有效的方法,更好的打造冼夫人文化微播工作室的市场。  【关键词】冼夫人 市场 影视 政策 风险  “冼夫人文化微播工作室项目”致力于对冼夫人文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众筹融资的含义和基本模式,其次以冼夫人文化微播工作室项目为例分析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众筹融资商业模式的优势以及如何防范风险;同时结合冼夫人文化微播工作室项目在众筹融资过程中的经验分析了大学生创业众筹融资的成功策略;最后肯定了作为一种日渐兴起的新型融资模式,众筹融资将对促进“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以及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众筹 融资 大学生 创业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大学生有创业热情,可是由于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原因,导致创业成功率明显偏低。虽然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诸多风险,但是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努力,以及利用社会和学校提供的资源,来尽量规避创业风险。现在我们以冼夫人文化微播工作室为例来分析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的方法。  【关键词】创业 风险 规避  一、技术风险  (一)对于我们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