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兰雪轩汉诗赏析兼与李清照诗对比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朝鲜和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润,李氏朝鲜王朝中后期华风尤甚.由于受到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以及“两班”制度的制约,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遭受了极大的束缚.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观念阻碍了女性情感的文字抒发.许兰雪轩作为李氏朝鲜时期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在韩国(朝鲜)的汉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海东第一女诗人”.经过对比研究发现,许兰雪轩的诗歌在风格上对于李清照作品多有效法.尽管所处时期不同,但两人都经历了人生坎坷,她们对爱情的神往、对国家的热爱、对自由的渴望是同样真挚且强烈的.
其他文献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语文教育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回归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作为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承担着落实文化认同与传承的责任.由粤港澳教育人士合作编写的《中国语文》作为澳门第一套自主编写的语文教材,以澳门课程文件为依据,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突显文化认同和中华文化传承,关注澳门本地特点,兼容多元文化.澳门新教材《中国语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初中语文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认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我国著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莫雷教授经过长达40年的深耕探索,提出了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学习双机制理论.这一理论对于认识人类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著名教育家的观点,把握减负、大概念、PBL教学、素养导向、真实情境活动等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以及对于指导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基础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等重大教育实践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而深刻的启示.
本论文以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檀香刑》的德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异化与归化的视角来分析研究译者白嘉琳在处理小说中大量使用并且独具特色的熟语时所选择的翻译策略,即何时选择归化策略,何时选择异化策略,如何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与再现原文内容层面的信息与风格要素,并评价其翻译效果.
诸葛亮从我国古代三国历史时期真实存在的一代名相到文学作品中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其自身的人物形象经历了漫长而复杂化的演变历程.在历代文学创作者的渲染塑造下,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已变得出神入化,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脱离了人的范畴.本文力图从新的视角来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进一步加深对其人物形象的理解,对于研究古代小说人物形象演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影在文化的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说电影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那么电影片名就是媒介的引路人.电影片名是一部电影的精华所在,所以在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中,电影片名的翻译就被推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是否吸引人就决定有没有愿意选择去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也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这样就造成了语言文化的冲撞,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为了尽可能避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扰,就需要巧妙灵活地使用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尽可能保证源语和译语的对等原则,使源语不会失去本身的特色,而译语也可以在符合本国人
希腊人民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观看到的自然景观和经历过的部落战争,借由想象力和文字加工,形成了一种文学产物,即为神话.希腊神话凭借自身的特点对于欧美文学的日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文本,要构建贯穿国民教育体系始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就要探讨儒家经典在课堂教学情境下如何符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群体的研读范式.经典研读范式的有效性,是实现经典教学的普遍有效、时间有效、系统有效、主体有效、导向有效,以及训练研读者的思维,引领研读者的价值取向,完善研读者的人格的前提条件.儒家经典课堂教学七步骤的实践,是有效的儒家经典研读课堂教学范式之一.在当下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教师通过范式构建和教学实践,可以完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素养提升,在文化
孔子成人思想中“行”“忠”“信”的思想内涵,用现代心理学人格层次理论解释,就是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坚定的价值体系.孔子“修己以安人”的主体性道德建构之路,即成人的途径可以解释为:内省、学习、改过.孔子“成人”思想的教育新意:通过自己挺立生命、通达人间,创造一种气氛和环境,影响他人,令他人也挺立生命、通达人间.
方言作为共同语的分支,与共同语既有对立又有一脉相承之处,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北流市的主要方言是当地的白话,反映粤语特色,为此需要整理出有关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生活用词进行实地调查,将调查得来的北流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进行横向对比,着重从音节、构词、词义、造词理据和功能五个方面来阐述北流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出北流方言词汇的独特之处.
本文运用克拉克洪的价值取向理论分析了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与其德语改译诗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此管窥两国作者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从而加深对中德文化差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