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专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ut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广大教师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课题。特别是作为中专学校的班主任,每天面对着几十名学生,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既是师生又是朋友,不但要"传道、受业",更要"解惑"--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调节学生的心境,帮助学生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答案,尊重学生的人格,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主任中专学生心理素质自我调节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是当代学生成长发展的必备素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标志之一。广大教师--无论专职心理教师还是各学科的任科教师包括班主任——一个重要的职业任务就是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别是作为中专学校的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应该是学生在学校最亲近的人。然而处在中专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心理急剧转型。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大多数中专生会出现短暂的不适应,体现在焦虑、紧张、恐慌与不安。如何正确维护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不但要"传道、受业",更要"解惑"。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忙于应付,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教育。
  一、尊重和理解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班级环境。
  尊重和理解是班主任对待学生应该遵循的原则。首先,尊重就是要求班主任以平等的态度去了解学生。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学生如果被班主任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老师愿意向老师吐露心中的忧虑和惶恐苦闷,从而避免学生因过于压抑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其次,尊重和理解还体现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班级环境。在职业学校中,由于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特殊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带有很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对学生订下很多规矩、班规校规。这个不准,那个不许,似乎学生的一切必须服从老师的意愿,容易使学生觉得生活在没有自由的环境之中,结果学生要么感到自己很无能、羞怯、退缩,形成过分服从与依赖的不良心理品质,要么形成反抗、仇视、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特征。如果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意志,哪怕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也容易造成缺乏民主、呆板拘束的气氛。结果使学生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因此,能否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而班主任又是营造班级气氛的关键,以民主活泼的风格来组织班级生活,开展集体活动,无疑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正确确立奋斗目标,不过分苛求。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生能否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并正确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只有正确的评价自己,才能正确确立奋斗目标,以避免定的目标太高或不符合自己的特长而遭受不必要的打击。如果奋斗目标适当,学生不仅会体验到奋斗过程的快乐,还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保证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也应该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优势,不对学生提出过高过分的要求。要把握"激励胜于表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激励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微笑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在任何时候都要对学生进行激励的评价,也许正是你的激励、你的微笑,使学生受到鼓舞,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校和社会环境而孤立存在,和其他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每天大量而具体的工作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完善心理素质。例如:有的学生参与能力差,是因为心理因素在作祟,他们缺乏自信心,怕办不到让人笑话,于是不敢参与,能力就越来越弱,班主任要多跟这些孩子谈其参与活动的有利条件,帮助其发现固有的而又没有意识到的自身优势,同时期待并帮助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慢慢地,使其对自己产生自信,从而克服对参与活动的疑惧心态。对于学生来说,有事让他们做,他们是很乐意的。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主动意识,提高参与质量。
  四、对学生进行社交生活辅导。
  对于中专生来说,大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而半独立生活,渴望与师长、同学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应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敢于表达自己的正当要求和不同意见。
  五、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情开朗。 心情开朗、轻松、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是稳定而良好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患得患失、喜怒无常、经常情绪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障碍。班主任在教会学生控制情绪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强化学生的特长,使他们有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
  六、注重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其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班主任在工作中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是至关重要。因此,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总的来说,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及心理素质关系到青少年的人格是否健全,品质是否优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
  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优化环境,教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身心功能协调稳定的健康状态,走上社会后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其他文献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因此,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期刊
“ 和谐社会” 、“ 和谐家庭” 、“ 和谐校园”等说法风靡全国。其实“和谐 ”并不是个新生时髦事物,而是个古老的命题。早在春秋战国,思想家孟子就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有道家的“天人合一”、 传统的“家和万事兴” 等思想,都体现了“ 和谐”的理念。 现代社会,现代教育是基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和谐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而和谐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
期刊
【摘要】动态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和方法。思想政治教学应实施动态性学习,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致力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好动态性学习的评价体系,使他们逐步建立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动态性学习政治素养    动态性学习
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喜欢哪一位教师,也就特别喜欢她所教的这一门学科,相应该门学科学的就比较好。反之,一旦学生对老师有了叛逆心理,不亲近、不信任、甚至躲避你,那就意味着你说的话、传的道、授的业、解的惑等只好“付诸东流”,或作“过耳秋风”罢了。可作为师者来讲,教书育人是天职;因材施教,不放弃一个学生是他永恒的信念。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讲解课堂练习思维课堂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有太多的讲解和不达标准答案不罢休的引导,课是充实的,但往往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学生被圈在一个用标准答案和规矩筑成的圈子里,虽偶有挣扎,但大多碰壁。因此常想起两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要推动地球。”“给我一个空间,我要放飞心灵。”  一、放飞心灵冲破束缚  放飞心灵,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由飞翔,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式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职学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20周岁之间,这一阶段是他们生理、心理、思想显著变化的时期,从生理上的特点看,他们的身体、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都很快,性机能迅速发展。从心理上的特点看,独立意向明显,自尊心、自信心强烈,记忆力增强,理解力提高,富于幻想,求知欲强等。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