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jl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职学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20周岁之间,这一阶段是他们生理、心理、思想显著变化的时期,从生理上的特点看,他们的身体、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都很快,性机能迅速发展。从心理上的特点看,独立意向明显,自尊心、自信心强烈,记忆力增强,理解力提高,富于幻想,求知欲强等。从性格特点看,喜欢模仿,情感丰富,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求异标新,受示性、可塑性明显等。我们应根据以上特点找出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再对症下药,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积累,就中职学生来说,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缺乏对体育的正确认识、体育教学设施的缺失及破损、教师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较低、教学内容和手段单一等。
  针对以上不感兴趣的原因,应采取下列措施与方法。
  1、转变对体育的偏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体育教学中,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及措施。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在对体育后进生的教育的方面:体育后进生往往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学习动力不足,意志力薄弱等。在针对以上问题,体育教师应从提高体育后进生的体育目的、意义和锻炼的价值人手,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体育的间接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帮助他们找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特别是心理上的障碍。关键的是对体育后进生不能歧视,更不能对他们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讽刺、讥笑和人身侮辱,同时对他们也不能放松,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2、及时改建及更新体育教学设施
  体育教学中,宽敞的运动场、清洁的游泳池、漂亮的篮球馆可以使学生产生去跑、游泳、打篮球的欲望。学生们对新事物都有十分的好奇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对体育教学设施的维修和改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校更加漂亮美观,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参与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3、提高教师的素质及业务水平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充分展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他的品德、修养、形象,甚至言行举止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深远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以满腔的热情投人到体育教学中。在体育教学中以熟练、优美的示范动作,生动、有趣的讲解来唤起学生们的兴趣。
  4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好奇心强,厌恶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练习方法。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中长跑这类教学内容,可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手段,发展耐久跑的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教学中的任何方法如果常年不变,不管一开始有多大吸引力,到后来肯定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在耐久跑教学时,如果让学生经常围着操场一圈一圈单调乏味的跑,学生练习几次后就会产生烦情绪,教学中可采用穿插图形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越野跑,走跑交替,有条件还可以采用定向运动方式进行耐久跑练习。在教学中经常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觉得意犹未尽。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变换中,游戏和教学比赛是经常采用,并且应用面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使用适当的游戏或比赛,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方法变换虽然很多,但更多的是各种教学方法组合的变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变换教学方法,还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的各种组合,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5肯定学生们的成绩,提升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平等、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和对任教者产生好感,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运用身体语言如表情、点头、眼神、微笑等,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加深对体育课的兴趣,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在快乐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
  6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维护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区别对待,"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偏高,会让水平低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达到,容易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已获得的练习兴趣丧失;而要求偏低,又使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觉得无须努力,同样不感兴趣。因此,要维护不同学生的练习兴趣,所提出的要求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特别是对体育后进生及女生,由于他们的特殊情况应给予特殊对待。
  7采用创新性教学思路,创造学生的兴趣
  采用更合理、更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进行尝试性教学,不仅教师参与也可以全体同学的共同参与。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关系。学生教师可在同一任务下共同创新,从而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接上页)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优化环境,教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身心功能协调稳定的健康状态,走上社会后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其他文献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因此,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期刊
“ 和谐社会” 、“ 和谐家庭” 、“ 和谐校园”等说法风靡全国。其实“和谐 ”并不是个新生时髦事物,而是个古老的命题。早在春秋战国,思想家孟子就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有道家的“天人合一”、 传统的“家和万事兴” 等思想,都体现了“ 和谐”的理念。 现代社会,现代教育是基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和谐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而和谐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
期刊
【摘要】动态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和方法。思想政治教学应实施动态性学习,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致力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好动态性学习的评价体系,使他们逐步建立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动态性学习政治素养    动态性学习
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喜欢哪一位教师,也就特别喜欢她所教的这一门学科,相应该门学科学的就比较好。反之,一旦学生对老师有了叛逆心理,不亲近、不信任、甚至躲避你,那就意味着你说的话、传的道、授的业、解的惑等只好“付诸东流”,或作“过耳秋风”罢了。可作为师者来讲,教书育人是天职;因材施教,不放弃一个学生是他永恒的信念。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讲解课堂练习思维课堂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有太多的讲解和不达标准答案不罢休的引导,课是充实的,但往往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学生被圈在一个用标准答案和规矩筑成的圈子里,虽偶有挣扎,但大多碰壁。因此常想起两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要推动地球。”“给我一个空间,我要放飞心灵。”  一、放飞心灵冲破束缚  放飞心灵,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由飞翔,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