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与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收集200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发表的关于对比针灸与SASP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章,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使用《针灸RCT文章规范表述要素表》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RCT文献25篇,计2 166例患者。文献质量评价显示纳入的RCT文章平均质量得分24.48(61.2%),其中得分最高的为干预细节描述(8.32,69.33%);纳入的RCT均存在方法学问题,有产生偏倚的中度可能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SASP比较,针灸在提高治疗的短期有效率(OR=5.23,95%CI[3.88,7.05],Z=10.83,P<0.05)和长期有效率(OR=4.15,95%CI[1.87,9.20],Z=3.51,P<0.05)上均优于SASP治疗;针灸能显著改善受试者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含量(S M D=1.78,95%CI[0.40,3.15],Z=2.54,P<0.05)、Ig G含量(SMD=2.05,95%CI[0.24,3.86],Z=2.22,P<0.05)和Ig A含量(SMD=4.27,95%CI[1.11,7.42],Z=2.65,P<0.05),但不能降低Ig M含量(SMD=0.13,95%CI[-0.15,0.42],Z=0.90,P>0.05)。结论:针灸治疗UC的疗效优于SASP,但由于纳入研究在方法学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上述结论尚有待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