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生文学鉴赏能力途径摭谈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鉴赏是通过阅读作品文本,对作品的语言特色、艺术形象、写作技巧、蕴含情感乃至作者个性、写作背景等,进行感悟、品味、赏析、剖析的过程。文学鉴赏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语文教学各环节。近几年来语文教学中更加强调文学鉴赏,以期通过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之美,让学生在美的意境、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学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运用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创设情境。领悟文学意象
  文学作品具有特有的思想内涵、情感以及多元化的艺术特征,且文学作品的内涵往往隐晦,它或隐藏于文章开头,或隐藏于文章结尾,或贯穿于整个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时,要适当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指引学生对作品中的文学意象进行联想与想象,鼓励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与感悟文章所寄托的作者情感,真正达到发现文学之美,提升鉴赏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诗中所描绘的康桥情境,让学生结合课文和幻灯片图像,发挥联想与想象,积极地进行换位思考,以诗人的身份感悟“软泥”、“野草”、“柔波”等不同意象所展示的思想内涵,以此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深刻理解。
  二、积累文学知识。培养语感
  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和培养学生语感两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逐步提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特征,这样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便能得心应手。
  例如,学习《爱莲说》《岳阳楼记》《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等文言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文言文体裁特点。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克服语言困境,促进学生无障碍通读,并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实词含义、句式特点,体会内在情感、体验韵律之美,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具体举例如《岳阳楼记》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教师在指引学生进行朗诵培养语感前,一定要先突破文字障碍,继而通过组织学生分组比赛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做到语音准确、句读清晰、情感充沛,尽可能读出文章意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快发现《岳阳楼记》所描绘景物的美好,作者借景抒情,抒发自己被贬谪却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而学生的文学领悟与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掌握鉴赏方法,发现文学之美
  在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时,教师要做好辅助与引导工作,教给学生正确的文学鉴赏方法,使学生自主发行文学之美。常见的文学鉴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感悟意象法
  鲁迅先生曾说过,作者在表现人物之时,因其心中存在此类人物形象,才会如此深刻。而读者心中也自然会有这种模样。由此可知,在感悟与鉴赏文学作品时,学生一定要能对作品中的意象进行合理的感悟与把握,再现作品意象,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
  2.对比理解法
  对比理解法是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文学鉴赏方法之一。在进行文学作品理解时,读者往往陷入理解误区,若能拿出同一意象不同内涵的作品进行对比鉴赏,鉴赏效果会更好。例如,教师在讲解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可以将其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描写手法、意境展示、思想主旨等方面的比较,提高学生对毛泽东《咏梅》的理解。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同样是咏梅,有人说毛泽东与陆游诗歌有相同也有不同,请发挥联想与想象,给出自己的见解。”
  3.体情法
  即深切体味作品中的亲情、友情与爱情,以强化理解。对《背影》等饱含深情的文章的鉴赏便适合体情法,前人多有论述,不做详解。
  四、课内课外并重
  开展课内文学鉴赏活动和强化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促使学生发现文学之美的另外两种主要途径。首先,教师应多多开展课内文学鉴赏活动。活动的取材可以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也可是教师从其他途径获取的具有知识性与文学价值的文章。教师可以随便留出一堂语文课用于开展课内文学鉴赏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探索,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内容可以从作品结构、思想主旨表达、写作手法、名句赏析等等各方面进行,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考察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其次,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教师应推荐给学生文学作品,如每单元的诵读赏析、图书箱及各类阅读理解题目里出现的文学作品,还有新华书店配发的国学经典、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及外国文学精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文学鉴赏的有效媒介。
  、
  综上可知,文学鉴赏力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大量、科学地阅读文学作品,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由内而外全方位体验、鉴赏作品,在独立思考和联想想象过程中获取非凡的知识、情感与审美体验,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其他文献
宋代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美学都很繁荣,这一时期是绘画美学思想转型的时代,也是绘画美学思想争论激烈的时代,其鲜明的时代审美理想,繁博丰富的审美形态、独具个性的主体、审美意
本文就新课程下有关"高效课堂"的几个主要问题展开了阐释。首先是对"高效课堂"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对高效课堂的效率效果加以界定;其次论述了高效课堂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尤其指
摘 要:由于心理因素与社会的影响,高校学生有着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从而为社会培养技能型的综合人才。  关键词:体育教育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194-01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
自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开始,中华经典成为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然而近几年伴随着快餐文化的兴起,许多通俗文学逐渐占据了文学市场,经典文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冷落。针对经典教育弱化的问题,国内诸多教育界人士提出了“重视传统经典文化”的口号,并且两岸四地更是掀起了中华经典诵读的新浪潮。  从本质上讲,中华经典诵读是对经典篇章的阅读、 记忆和传播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之中首先强调“诵”,即朗
摘 要: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从而不断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56-01  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