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组织与调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M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使学生真正学好某个学科,首先要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体验化学本身具有的独特魅力,进而使学生喜欢、愿意、主动学习化学。兴趣的产生关键在于老师的组织与调动。
  一、建立化学学习兴趣小组
  没有竞争力的集体是没有活力的,没有合作精神的集体是无法前进的。小组成员可以为4~6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种学习活动,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基本原则。开展一些安全性强的小组实验(如Fe3 的检验、酸碱溶液的滴定),或者给小组布置化学调研任务(如调查某地河水、空气质量情况等),在这些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跃班级学习气氛,激发小组及个体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继而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
  二、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总结经验和规律,规律反过来又指导生活和实践。在我现在正在教的《化学与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日常生活现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经常接触而又不能理解的许多问题,通过恰当的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介绍,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又能够正确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同时使学生深深地感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必须学好化学,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到明矾的净水,烧鱼放些酒和醋有特殊的香味是酯,家里用的肥皂是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在碱性条件下酯化的产物等。很多同学回家都试了试,亲身感受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化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离不开化学科学作出的贡献,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抓紧课堂教学是必需的,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保持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学习紧张的高中生来讲,课外活动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生活中常见的化学药物种类及疗效”、“酸雨的形成”、“一些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门捷列夫怎样发现周期律的”、“侯德榜制碱”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开展“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化学实验小魔术(例:FeCl3与KSCN)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办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增长他们的兴趣和才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产生的体验。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关系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产生兴趣的关键。对于不少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要想重新使他们对化学产生兴趣是件不容易的事,对于这种问题,我觉得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教师的鼓励、帮助,重新拾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态度,不仅看教师如何讲道理,更看教师是什么情感。一旦师生关系疏远,很难想象这些学生会对老师所教学科有兴趣。师生情感的主导方是教师,当教师的真情灌注在教学上并为学生所感动时,学生就会更认真地学习,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充满了神秘感,所以老师可以通过安全、有趣、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那颗好奇之心,同时实验中穿插本节课要求的知识点和化学方法,不仅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课堂上学到了知识,而且,将知识通过实验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比教师用语言讲述出来好得多,因为这是学生自己亲自体验到的过程与方法,而不是枯燥地记忆老师总结出来的结论。实验后,再讲反应原理,学生易于掌握。
  实验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有什么不足之处,可以怎样改进。比如,制取氢气时,我们一般用Fe(或Zn)与稀盐酸反应,将盐酸换为稀硝酸可不可以呢?再如,用Fe与稀硫酸可以制取氢气,换为Fe与浓硫酸可以吗?喷泉实验可以用NH3,还可以用什么气体呢?学生在试验中探究、思考,感受到化学的无穷魅力。
  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还不够稳定,学生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容易丧失信心。为了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一方面要通过学科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只有努力不懈,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另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工夫。
  总之,要让学生真正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还需要教师以上述几种方法为基本手段,着力于引导学生充分开发潜能,继而将短暂的兴趣转化为长久的兴趣。所以,以上建议虽然通俗易懂,但要把它们真正实施好,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广大教师群体不断总结、反思,尤其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细节的把握,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改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形成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强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科研水平。  关键词: 中学地理课堂 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整合教材,顾名思义就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绝不弄巧成拙,把问题复杂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
摘 要: 区域地理繁杂的知识点和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征,让学生觉得是很沉重的学习负担。文章从创设情境、读图分析、抓住主导因素、注重区域比较、画“知识树”等方面,着手教会学生化繁为简,学好区域地理。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区域地理 教学方法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挖掘区域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生对物理学习感到很困惑:他们觉得物理知识多、内容繁琐,不知怎么学、从何学起,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兴趣不高,造成怠学、厌学现象。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好高中物理呢?  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能使学生抓住重点、排除难点,从繁琐的内容中找出线索,突出中心和精华,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内容多且繁,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新的要求是让每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对于每所学校来说,和谐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后进生的发展。如何对待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后进生是由于环境及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就相当重要。  关键词: 情感教育 素质教育 和谐发展 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
摘 要: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物理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从实验场所可以分为课堂实验和课外实验两种。相较于课堂实验,课外实验相对来说较薄弱。作者就如何有效开展课外实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课外实验 实验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而实验教学则是物理教学活动的基础。在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实验既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又是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