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tian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以衡水学院园林专业《植物造景》双语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双语教学有抵触心理,教学效果一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师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一般,不能灵活运用,进而影响师生互动。根据教学实践的调查结果,针对《植物造景》课程的双语教学特提出如下建议:谨慎选择开设课程、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选编合适的双语教材、以试点班形式进行小班双语教学等,循序渐进完成双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 植物造景 双语教学 教学实践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园林行业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这为《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希望通过《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研究,探索适用于衡水学院及同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完善的现代园林理论知识,能够正确理解西方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并能够进行设计思想交流的园林专业人才,为推动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衡水学院园林专业的《植物造景》双语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基于园林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对《植物造景》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采用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大班授课,二是小班教学。在课堂讲授中,在课程的前半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辅以提问,使学生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后半段则边讨论、边总结,针对具体案例進行分析,使学生用英文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和表达,掌握课程的内涵。
  1.1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实践。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均为穿插型,以英文为主,在教学的同时,适当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中英文对照双语幻灯片,用英语讲授专业术语和关键词等,交替使用中英文阐述相关要点,进行提问和组织讨论;采用自编讲稿,适当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要求学生以英语为主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表达及交流。
  大班教学选择部分章节采用双语教学,授课对象为全体同学;小班教学选择部分英文水平较高且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授课。在授课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要求大家对是否赞成双语教学进行投票,大班教学对双语教学“赞成”“无所谓”“反对”的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2.5%、35.8%和51.7%;小班教学对双语教学“赞成”“无所谓”“反对”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26.7%、40.2%和33.1%。这些数据说明,不论是大班授课还是小班授课,即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但是采用英语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均感觉吃力,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排斥双语教学的原因分析。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植物造景课双语教学效果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英语总体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英语表达能力较弱,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二是教师能力单一,专业教师口语能力一般,不能随心所欲地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和传授专业知识,使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使用汉语授课时,教学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教学流畅精彩,师生互动充分;但以英语进行时,由于师生对英语表达能力的不自信,大家都不敢多讲,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2.《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2.1谨慎选择开设课程。《植物造景》双语教学的实践证明,针对目前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对园林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专业必修课——“植物造景”双语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可以在专业选修课中选择能体现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与国际紧密接轨的课程,如对“园林学科发展动态”、“中外建筑赏析”等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可以通过学生选课的方式,面向英语较好且对双语教学有兴趣的学生开设,这样就能够保证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师资,只有当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均达到较高水平时,英语双语教学的效果才会明显。针对园林专业师资现状,扩充双语教师这一资源的途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尤其是获得博士以上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二是为现有师资提供不间断的英语培训。由于学校的地域发展及收入水平,引进海外人才目前难以实现;而通过不间断的培训达到近似外籍教师的语言水平显然需要相当漫长的学习过程[1]。
  2.3选编合适的双语教材。目前国内双语教学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类:国外原版教材、改编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原版教材信息量大,数据翔实,图表案例丰富,但是,其内容与教学大纲不匹配,而且价格昂贵,从根本上限制了双语教材的选择。目前关于《植物造景》双语课程的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尚属空白。改编教材是一种过渡形式,其特点是既能保证语言上的原汁原味,又能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因此,结合国内植物造景现状及学生的专业及英语水平,改编国外原版教材,补充英文期刊相关文献,在目前看来是切实可行的。当然,这需要课题组教师大量的阅读并翻译外文资料,对教师的英文水平及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
  2.4以试点班形式进行小班双语教学。为了让双语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佳,我们可开设双语试点班,对学生进行摸底测验,从中选拔比较优秀且愿意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并采取小班教学;对其他学生仍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小班教学班容量以15人为宜[2],可以保证师生充分互动,通过小班教学,让学生得到最有效的语言输入。同时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案例收集及材料整理,用英语制作幻灯片并汇报。在课程的早期阶段要求较低,从列举专业词汇、使用英文教材及用汉语讲解等步骤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较高层次的双语教学可定位在平衡使用两种教学语言上。
  3.结语
  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针对衡水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植物造景》双语课程大班教学及小班教学的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反馈,发现要想顺利推行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尚需在双语师资培养、双语教材选编及双语试点小班教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尝试,希望能够为探索适合我国园林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欧阳汝欣.《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74):174-175.
  [2]施锦芳.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及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2):33-35.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课题名称:《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研究;编号:jg2014048)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学课程对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100名定向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学课程收获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学课程收获进入心理素质回归方程。结论:增强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定向医学生 心理学课程 心理素质  近年来,由于部分医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不高
摘 要: 由于“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学习兴趣。作者在本课程中尝试参与式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效果很好。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 教学设计  近些年,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的诸多文件中都强调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四种能力”的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对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高职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提出建设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学习自我效能感 沟通策略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班杜拉于1977年在著作《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首次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具体到学习领域的表现就是学习自我效能感,它在学习领域中有很好的预测力。我国学
摘 要: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渗透融入生物学研究各个领域。掌握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及分析能力已成为许多高校生物专业本科生的必须要求。由于该学科综合性及学科本身迅猛发展,生物信息学本科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根据生物信息学学科特点,提倡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并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一定尝试。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案例教学法 实践教学  1.生物信息学学科特点  生物信息学是当今生命科
摘 要: 古建筑的给排水方法,蕴含了简单的物理学原理。通过实地考察,探究其中的原理,达到“古为今用”目的。  关键词: 天贶殿 岱庙 给排水 斜面原理 给排水管网  1.天贶殿简介  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是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宫殿,位于岱庙中轴线的中后部,始建于北宋。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但古貌犹存。大殿面阔9间,進深5间,通高22.3米,为重檐庑殿顶,上覆黄
摘 要: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目前,微课的制作理念和制作方法已逐渐成熟,但还存在一些误区和亟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针对高职特点下的微课如何设计,提出了微课与结果相统一、微课与表达相统一、微课与评价相统一,微课应当有完整的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 高职 微课 设计  一、高职微课现状  微课是“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教学资源,能够有效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