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新的教学策略。新理念强调学生主体的主动学习,但传统分班带来的学生知识能力不均要求教学注重层次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从教学设计层面、教学组织层面、教学指导层面三个层面实施层次化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层次;设计组织;指导
学生主体教学观念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解读就是结合学生实际,遵循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实施课堂教学。然而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班级组建,为实施统一的数学教学策略带来了阻碍,这为教学注重层次化提供了实践背景。所谓教学层次化,就是指在常态编班下,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层次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设计层面分层次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设计层次化
教学目标设计要以教材为本即以本为本,要以教学大纲为纲即以纲为纲。层次化教学理论除了兼顾这两个特点外,还要充分研究学生,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特点,从各类学生实际出发,使教学目标层次化,即分为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对少数学生学有余力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具体来说就是:对后进生只要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对中等生要在“熟”上下功夫,注意发展分析综合能力。而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启迪思维,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在初二代数因式分解中,对后进生要求掌握用四种基本方法分解因式,对中等生要求熟练选择并综合运用四种基本方法,对优等生补充换元法、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使后进生不会因太难而厌、怕学,也使优等生“吃得好”、“吃得饱”。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使目标意识与学生兴趣、意志结合起来,形成学生尽心竭力、自觉学习的心理。
2.课堂问题设置层次化
课堂问题设置是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方面,问题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层次化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问题设置要从学生特点出发,针对学生的已知构建未知。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例如在介绍较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让后进生做y2+2y-24,让中等生做(x2+3x)+2(x2+3x)-24,让优等生做(x2+3x-2)(x2+3x+4)-16,不仅使问题层层加深,便于理解还使每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二、教学组织层面分层次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推进要循序渐进
在设计教学中注意倾斜度。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逐步放开,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由猜想开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裁、叠合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部分让后进生来完成,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性质的分析和证明由中等生来完成可以巩固他们以前的知识和培养他们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能力。对于辅助线的添加和用其他方法进行证明由优等生独立发现完成,让他们在发现中领略到数学的方法美,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使各类学生都参与了教学,在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活动中敢于面对困难,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去克服困难,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
2.课堂作业要求注意梯度
传统的课堂作业一般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为目的,不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无视学生差异,统一要求,以书面作业统贯始终,机械模仿,造成优等生对大量的重复要求的作业又厌又烦,体会不到作业带来的创新感和成功感,而后进生,由于长期完不成作业,达不到作业的要求,久而久之就造成惧怕作业的心理。长期以往,不管是优等生或后进生,都会以一种应付差事的被动态度来对待作业和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常常出现拖欠、抄袭、不交作业的现象。在设计作业时运用层次化理论,注意作业设计的梯度,就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为,能所为;同时,作业设计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照顾,使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每位同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
三、教学指导层面的分层次策略
个别辅导在层次化教学中必不可少,对于一些过差生,因为他们不仅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对于这些学生要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并予以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好、有一定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阅读一些课外杂志和书籍,学习多种思想和方法,把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加宽,使自己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通过个别辅导使每类学生都感到教师喜欢他们、对他们寄以厚望,使他们有积极的情绪,自觉在数学学习上多功夫。
總之,层次化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可以督促教师提高教学业务,在教学设计、组织教学、作业设计和课外辅导各方面形成自己系统的理论;另一方面,可以在关心尊重学习主体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陕西省紫阳县向阳镇芭蕉九年制学校)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层次;设计组织;指导
学生主体教学观念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解读就是结合学生实际,遵循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实施课堂教学。然而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班级组建,为实施统一的数学教学策略带来了阻碍,这为教学注重层次化提供了实践背景。所谓教学层次化,就是指在常态编班下,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层次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设计层面分层次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设计层次化
教学目标设计要以教材为本即以本为本,要以教学大纲为纲即以纲为纲。层次化教学理论除了兼顾这两个特点外,还要充分研究学生,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特点,从各类学生实际出发,使教学目标层次化,即分为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对少数学生学有余力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具体来说就是:对后进生只要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对中等生要在“熟”上下功夫,注意发展分析综合能力。而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启迪思维,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在初二代数因式分解中,对后进生要求掌握用四种基本方法分解因式,对中等生要求熟练选择并综合运用四种基本方法,对优等生补充换元法、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使后进生不会因太难而厌、怕学,也使优等生“吃得好”、“吃得饱”。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使目标意识与学生兴趣、意志结合起来,形成学生尽心竭力、自觉学习的心理。
2.课堂问题设置层次化
课堂问题设置是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方面,问题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层次化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问题设置要从学生特点出发,针对学生的已知构建未知。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例如在介绍较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让后进生做y2+2y-24,让中等生做(x2+3x)+2(x2+3x)-24,让优等生做(x2+3x-2)(x2+3x+4)-16,不仅使问题层层加深,便于理解还使每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二、教学组织层面分层次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推进要循序渐进
在设计教学中注意倾斜度。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逐步放开,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由猜想开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裁、叠合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部分让后进生来完成,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性质的分析和证明由中等生来完成可以巩固他们以前的知识和培养他们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能力。对于辅助线的添加和用其他方法进行证明由优等生独立发现完成,让他们在发现中领略到数学的方法美,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使各类学生都参与了教学,在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活动中敢于面对困难,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去克服困难,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
2.课堂作业要求注意梯度
传统的课堂作业一般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为目的,不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无视学生差异,统一要求,以书面作业统贯始终,机械模仿,造成优等生对大量的重复要求的作业又厌又烦,体会不到作业带来的创新感和成功感,而后进生,由于长期完不成作业,达不到作业的要求,久而久之就造成惧怕作业的心理。长期以往,不管是优等生或后进生,都会以一种应付差事的被动态度来对待作业和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常常出现拖欠、抄袭、不交作业的现象。在设计作业时运用层次化理论,注意作业设计的梯度,就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为,能所为;同时,作业设计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照顾,使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每位同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
三、教学指导层面的分层次策略
个别辅导在层次化教学中必不可少,对于一些过差生,因为他们不仅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对于这些学生要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并予以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好、有一定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阅读一些课外杂志和书籍,学习多种思想和方法,把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加宽,使自己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通过个别辅导使每类学生都感到教师喜欢他们、对他们寄以厚望,使他们有积极的情绪,自觉在数学学习上多功夫。
總之,层次化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可以督促教师提高教学业务,在教学设计、组织教学、作业设计和课外辅导各方面形成自己系统的理论;另一方面,可以在关心尊重学习主体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陕西省紫阳县向阳镇芭蕉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