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可行性方略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e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学生不能只满足于了解知识,而应积极地突破自己,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运用知识。本文阐述了培养小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方法,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供了可行性方略。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运用能力 方略
  在小学阶段,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能力,但教师仍应因材施教,除了教学课文内容之外,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语文学科的教学为例,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发挥语文知识的真正价值。如果学生只会死读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成为时代所需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需要教师用科学的教学思想武装自己,用科学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一、引导学生重视语文知识的运用
  要想训练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语文知识的运用。简单来说,学生只有认识到运用语文知识的重要性,才会端正学习态度,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学生不重视语文知识的运用,那么在上课时,学生很容易开小差、做小动作、讲话、睡觉,甚至旷课。因此可以看出,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用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思考遇到的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学生会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欣赏到以前没有发现过的风景。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重视语文知识的运用。
  二、创建真实的场景
  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意味着学生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和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形成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为了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加入生活因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
  三、进行分组训练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而整体训练既占用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又不利于学生整体发展,而且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应采用分组训练的方式,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由于在分组训练中,学生不用直接面对教师,而是面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同学,所以学生往往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思维也更加灵活。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分组训练的方式,给部分消极怠工的学生创造了偷懒的机会,所以为了保证这部分学生也能参与进来,教师要加大检查力度,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
  四、结语
  教师提高小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他们之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田荣,黄颖,孔晓珊.“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校本课程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9).
  [2]樊大荣,耿盛义.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与培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4).
  [3]关文信,马宝元,张向葵.学习策略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1).
  [4]徐洁.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些思考[J].现代教育,2015,(12).
  [5]赵美娜.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J].科技信息,2009,(22).
  [6]王迎春.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镇岗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改变低效率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新型科学的各种教学手段。对于数学学科来说,生活化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知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法内涵及意义,探索了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高效运用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内涵 意义 运用措施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一种工具,只有学好数学,才能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数学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