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其原因重在课堂教学缺乏情感因素,脱离学生实际。因此,要切实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必须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力和学生的学习潜能,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 教育 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实与自己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切身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消极情感则会抑制人的正常心理活动,阻碍暂时神经联系的形式,从而导致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课堂教学缺乏情感因素,脱离学生实际。因此,要切实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必须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以情促知,情知并茂,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力和学生的学习潜能,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重知轻情——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误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则是教育的主体,只有“主导”有方、“主体”到位,才能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而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则是教育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效果以及人才的成长过程等,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充满友爱的师生集体中,教育活动会变得生动有趣得多,学生潜能的开发也容易得多,他们全面素质健康发展的效果与质量也要理想得多。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去热爱每一个学生。但从现实的情况看,虽然教师中的极大多数人在不辞辛苦地工作着,但其中的许多人只是粗略地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还根本不知道情感教学心理学为何物?更不知道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和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导致了重知轻情、知情脱节现象的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或者敷衍了事,采取教不教由我,学不学由你的态度;或者平辅直叙,照本宣科,不按照学生的求知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不注重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课堂积极气氛的调动;或者横加训斥,一味苛求,不按照学生的成功需求组织教学活动,不注重让学生以成功的信念来参与学习;更有甚者,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抓住学生的某些缺点,讽刺挖苦,恣意谩骂,有时甚至不惜采用体罚的手段。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在于我们的老师,对教学工作和所教学生缺乏深厚的感情,不懂得自己的教学对象是有感情的个体,不懂得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感情交流活动,不懂得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发挥师生双方感情因素的作用,因而轻易地做出了各种违反教育法规、违反教育规律、违反学生主观意愿的粗暴举动。鉴于此,必须加强情感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推行各种情感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克服重知轻情,知情脱节的弊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充分认识运用情感进行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课中如何运用情感进行教学
1.把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感教学要求,这是运用情感教学方法的基础。教师要培养、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借助这种情感去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何情感要求,即要知道学生在情感上最希望、最关心的是什么,充分把握学生的情感脉络。比如,学生希望思想政治课不避事实,不唱高调;希望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搞一言堂;渴望走出课堂、了解社会等等,都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感要求。只有真切地把握了学生的情感要求,情感教学法的运用才能切实有效。
2.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这是运用情感教学的重要条件。政治课教学要教得生动、学得活跃,必须变教师单向的“我讲,你听”为师生双向的“互切互磋"。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平等、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重要的是师生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创造地展开,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师生之间健康情感的双向交流,会使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3.在创设教学情景中进行情感教育,这是运用情感教学的关键。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如果说教师动情地讲课会感染学生,那么,教学的环境气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更易被学生接受。所以,教学中可以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的潜在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得到更充分的体验和渲泄。实践证明,恰当地选用与本课教学的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作品,配合政治课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教学手段,它丰富和深化了教学内容,而且把理论知识和优美的旋律融为一体,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更多的新知识。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鲜明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美好的情感渗透在理论教学和思想教育中,让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对祖国的爱深深地扎根在心中,并付诸行动中去。
(陕西神木县职业教育中心;719300)
【关键词】情感 教育 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实与自己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切身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消极情感则会抑制人的正常心理活动,阻碍暂时神经联系的形式,从而导致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课堂教学缺乏情感因素,脱离学生实际。因此,要切实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必须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以情促知,情知并茂,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力和学生的学习潜能,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重知轻情——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误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则是教育的主体,只有“主导”有方、“主体”到位,才能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而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则是教育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效果以及人才的成长过程等,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充满友爱的师生集体中,教育活动会变得生动有趣得多,学生潜能的开发也容易得多,他们全面素质健康发展的效果与质量也要理想得多。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去热爱每一个学生。但从现实的情况看,虽然教师中的极大多数人在不辞辛苦地工作着,但其中的许多人只是粗略地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还根本不知道情感教学心理学为何物?更不知道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和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导致了重知轻情、知情脱节现象的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或者敷衍了事,采取教不教由我,学不学由你的态度;或者平辅直叙,照本宣科,不按照学生的求知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不注重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课堂积极气氛的调动;或者横加训斥,一味苛求,不按照学生的成功需求组织教学活动,不注重让学生以成功的信念来参与学习;更有甚者,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抓住学生的某些缺点,讽刺挖苦,恣意谩骂,有时甚至不惜采用体罚的手段。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在于我们的老师,对教学工作和所教学生缺乏深厚的感情,不懂得自己的教学对象是有感情的个体,不懂得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感情交流活动,不懂得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发挥师生双方感情因素的作用,因而轻易地做出了各种违反教育法规、违反教育规律、违反学生主观意愿的粗暴举动。鉴于此,必须加强情感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推行各种情感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克服重知轻情,知情脱节的弊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充分认识运用情感进行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课中如何运用情感进行教学
1.把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感教学要求,这是运用情感教学方法的基础。教师要培养、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借助这种情感去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何情感要求,即要知道学生在情感上最希望、最关心的是什么,充分把握学生的情感脉络。比如,学生希望思想政治课不避事实,不唱高调;希望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搞一言堂;渴望走出课堂、了解社会等等,都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感要求。只有真切地把握了学生的情感要求,情感教学法的运用才能切实有效。
2.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这是运用情感教学的重要条件。政治课教学要教得生动、学得活跃,必须变教师单向的“我讲,你听”为师生双向的“互切互磋"。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平等、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重要的是师生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创造地展开,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师生之间健康情感的双向交流,会使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3.在创设教学情景中进行情感教育,这是运用情感教学的关键。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如果说教师动情地讲课会感染学生,那么,教学的环境气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更易被学生接受。所以,教学中可以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的潜在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得到更充分的体验和渲泄。实践证明,恰当地选用与本课教学的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作品,配合政治课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教学手段,它丰富和深化了教学内容,而且把理论知识和优美的旋律融为一体,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更多的新知识。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鲜明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美好的情感渗透在理论教学和思想教育中,让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对祖国的爱深深地扎根在心中,并付诸行动中去。
(陕西神木县职业教育中心;71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