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qi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表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教学手段的变革,而且会推进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是思想政治课面向21世纪,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必备条件。正因为当前形势发展快,学生各阶段的思想处于动态中,这更要求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用大量大千世界活的素材教育学生,特别要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体运用谈一些看法。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首先能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突破了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充分运用古今中外的信息资料,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深奥的知识通俗化,明显宣染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理论性强,如果仅用语言表达,很难做到不枯燥乏味。如何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政治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再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政治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能有更多的直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形象生动、看得见、摸得到的感性材料便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正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内心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学习。
  最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概念性的东西用直观的动画形式显示出来,能将具体的形象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更能制作出演示动态的画面。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幻灯和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只能演示静态的画面,而要展示动态性的画面便无能为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具有直观性这个优点,起到帮助学生们理解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现代教育技术应运的过程中,制作课件是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课件呢?本人认为在设计课件过程中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清楚认识角色的转变。在政治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的作用应该由常规的主讲转化为组织教学、指导学法、启迪思维。学生的角色应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媒体的角色由教具转变为认知工具。教学模式由“粉笔+黑板”转变为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通过设疑、讨论、展示启思、引探、寻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捕捉教学反馈信息,有效调控课堂教学,以此优化政治教学的过程。
  2、增加讨论环节设计,激发课堂高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灵活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增加分组讨论环节设计,启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内容时,我首先问学生:“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经常有我国和外国选举情况的报道。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给大家说说。”学生回答以后,我接着用多媒体如实介绍中美选举过程中的一些资料,并继续问:“你们说哪种选举比较好?”通过设置类似的情景以及学生对情景的感性了解,可以使整个课堂就会洋溢着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也践行了新课程关于“民主、合作、探究、共享、共创”的理念。
  3、政治课件中适当增加多种视听效果。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背景、音乐等视听效果,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生动有趣,易于收到最佳学习效果;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播放一些精彩的画面、生动的内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声、有色。
  4、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课堂40分钟,如果让学生的眼睛一直盯着荧光屏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在每一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能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同时也克服了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又能增进师生的感情。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仅仅是构建了我们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生活情景,将学生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通过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生活,培养学生新的自主学习方式。进而,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提高。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编号:AHSK09-10D144)    中小学校长培训重在实效。校长培训内容的选择和培训课程的科学开发,是健全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亟需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理论体系。  以往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中,比较重视培训方教学资源的
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目标定位: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三个发展”的目标定位,《标准》提出了六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现在就业问题是大学生亟需面对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大量减少,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因此,正确对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大学生就业的应时策略,是解决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根本途径。本文探讨了当今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特点,结合科学发展观剖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多方面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逐渐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治理理论在学术界逐渐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而网络治理模式则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学术界研究的新热点。网络治理不同于政府统治,它并不是万能的,面临着多重困境,诸如国家空心化、合法性的缺失、可治理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对网络治理困境的解决之道展开分析与论述。    政府合法性的重新获取  那种认为网络治理削弱国家合法性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网络
目的:对沙雷氏菌S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除铬相关基因,为除Cr(Ⅵ)工程菌的构建奠定生物学信息基础;研究铬还原酶ChrT基因工程菌的除Cr(Ⅵ)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铬还原酶Chr
氟是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且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化学元素之一,对人体健康影响具有双重性,摄入不足或过量均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氟摄入量不足或过高,可导致龋齿患
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期间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家都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下面就本学科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语文课的性质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
孔子曾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强调的是人的道德水平对他人的影响,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青年教师的比重也随之提高,因此,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建设成为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研究生发展潜力细分的基础上,采取因材施教的培养策略,可以增强研究生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专业潜质差距拉大和学习动机多样化的情况下,上述工作的开展尤为必要。这一工作的开展,要求导师转变培养观念,要求学校在制度设计等方面提供更多有效保障。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要提高培养质量,就导师而言,在对自己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