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离子型稀土矿浸取工艺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来源 :大科技·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离子型稀土矿在开采时,会使用到堆浸和原地浸矿等不同的生产工艺手段,这两种生产工艺手段在使用时,生产原理一致,但是在其他很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本文针对这两种生产工艺手段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日后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信息作为支持。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矿;浸取工艺;资源影响;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TD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6-0238-02
  离子型稀土矿在开采过程中,其会经过三种不同类型的工艺手段,其中包括池浸、堆浸以及原地浸矿。池浸与堆浸这两种生产工艺在实际应用时,原理基本相同,最大的差异性就是池浸在实际应用时,其主要是通过溶浸池的使用来完成生产。而堆浸在使用时,其主要是通过堆浸场的利用,促使稀土被逐渐浸出。与此同时,这两种生产工艺在生产规模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由于现阶段,堆浸已经逐渐能够取代池浸完成一系列的工艺生产,所以为了方便对本文的课题进行研究,只选择其中的堆浸和原地浸矿这两种生产工艺,实现对资源、环境的深入研究。
  1 离子型稀土矿浸取工艺对资源产生的影响
  堆浸和原地浸矿这两种生产工艺对资源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当中,不同的生产工艺手段,会对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影响。其中包括资源在损失过程中的方式、类型以及一些可控制性的因素条件等,如表1所示。
  1.1 资源损失方式
  堆浸生产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可能会导致资源损失的现象发生。比较常见的一些资源损失方式,比如未被开采、或者是在尾矿当中会残留一些资源,这些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开采和利用,最终导致这些资源被严重的消耗。原地浸矿生产工艺在实际应用时,其导致资源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矿床地板在发育过程中,已经呈现出不良的现象。除此之外,由于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人造底板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就会导致资源出现严重的渗漏,进而引发资源损失现象[1]。
  一般在针对原地浸析开采工艺时,由于地质勘察工作无法准确有效的进行,导致勘察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具有明显的偏差性。这样不仅很难将这些勘察数据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而且还会导致在针对矿块进行储量计算时,其整个计算结果缺乏准确性和有效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势必会导致浸矿计用量很难得到准确有效的把控。除此之外,如果矿体当中存在断裂破碎带,那么即使是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对封底进行强制性的收液,其整体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一现象,如果直接通过原地浸析的利用,势必会导致相关企业遭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
  1.2 资源损失类型的差异性
  1.2.1 概念的界定
  资源的损失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①资源的暂时性损失;②资源的永久性损失。顾名思义,暂时性的损失,其实主要是指,资源在现阶段损失,但是在后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手段或者是技术,将这些资源全部都找寻回来。但是资源的永久性损失,就意味着这些资源无法通过回收等方式进行找回,而是真正的、彻底的损失[2]。
  1.2.2 堆浸生产工艺的损失类型
  如果从资源损失的角度进行分析,离子型稀土矿山在开采时,由于受到堆浸生产工艺的使用影响,很容易导致资源损失的现象发生。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其资源损失属于暂时性的损失。也就是在后期可以通过回收等方式,对这些资源进行再一次的开采和利用。但是堆浸工艺在针对稀土进行回收时,其整个回收率相对比较低,而且对周围的环境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原地浸矿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其整个注液量比较大,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很容易导致滑坡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资源流失问题还会受到一些地质条件的限制影响,所以这种工艺手段并不适合被应用在任何一个矿区当中。对堆浸工艺而言,其实原地浸矿工艺手段并不能够起到一定的代替性作用。
  1.2.3 原地浸矿生产工艺的资源损失类型
  离子型稀土矿山在开采时,可以通过原地浸矿生产工艺的合理利用,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但是,这种工艺手段导致的资源损失类型,会涉及到永久性和暂时性两种。其中,由于矿床底板在发育过程中,其整体发育效果并不是很良好,同时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些资源会产生渗漏损失,而这些损失的类型则是永久性资源损失。这些资源一旦被渗漏到地下之后,将无法再实施回收和开采。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主要是通过硫酸铵的合理利用,将其作为浸入矿液,但是其会在渗入地下之后,导致水体出现严重的污染影响[3]。因此,将氯化镁作为硫酸铵的替代物质,这样有利于尽可能减少氨氮废水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2 离子型稀土矿浸取工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堆浸、原地浸矿生产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两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包括破坏的具体方式、类型以及可控性,如表2所示。
  2.1 环境破坏的方式
  堆浸生产工艺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方式主要是由于受到露天开采的影响,导致与其相关的一些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影响。如果这些植被在受到破坏影响之后,无法及时有效的恢复,那么势必会导致水土出现严重的流失现象,同时还导致尾矿堆等出现问题,对水土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原地浸矿生产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主要是由于注液井在布置过程中,会对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除此之外,其溶浸液的不断渗入,会逐渐渗入到地下,导致地下水遭受到严重的污染。
  2.2 环境破坏类型的不同
  2.2.1 堆浸生产工艺的环境破坏类型
  如果从环境破坏的方式进行分析,离子型稀土矿山在日常开采过程中,其主要是通过堆浸生产工艺的使用,导致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造成的破坏类型是显性破坏,这种类型的破坏,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而且很容易识别。比如离子型稀土矿山在露天开采时,会导致植被出现严重的破坏,甚至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严重问题的发生。
  2.2.2 原地浸矿生产工艺的环境破坏类型
  离子型稀土矿山在实际开采过程中,会使用到原地浸矿生产工艺,这种生产工艺手段会导致的环境破坏类型不仅有显性破坏,而且还包括隐性破坏。由于原地浸矿在开采时,其主要是真伪注入四液井进行布置,所以会呈现出显性的破坏。但是在开采之后,采场出现的滑坡现象,并不容易被察觉,这些破坏现象则属于隐性破坏。
  3 结束语
  离子型稀土矿在开发时,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特征,所以应当与生产工艺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沉淀与开采之后,生态得到有效的恢复,而且还能够保证其整体开采率和开采质量,为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朱 平.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区边坡土体对原地浸矿的响应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
  [2]魏娟萍.基于LCA的离子型稀土生产环境生态累积(火用)耗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
  [3]颜 娜.电渗析技术应用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出液回收稀土工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
  收稿日期:2018-8-2
  作者简介:黄俊俏(1989-),男,壮族,广西平果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稀土矿开采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更加重视学习情绪的管理,通过做好学习情绪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绪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绪管理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情绪管理   学习情绪是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情绪管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在提升我们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即各类城市公共危机频发,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地区,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