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STS理念,促进《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课程建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rain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是海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将STS教育理念融入该课程建设,从课堂、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力争将学生培养为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并重的应用型海洋技术人才。
  关键词: 《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 STS教育理念 科学素养改革
  《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是通过海洋调查的科学活动,获取海洋环境要素资料,揭示并阐明其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資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航海安全保证、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预防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随着世界海洋科技的空前发展,大量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海洋调查领域的内涵和外延。《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作为海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适应现代海洋学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建设势在必行。与此同时,频发的海洋污染灾害事件与日益蓬勃的中国海洋事业,都需要大量了解社会、致力于改善社会问题并能参与科学技术事务决策的海洋科技人才。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深化STS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意义重大。
  1.STS教育理念内涵
  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理念,是人类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重新认识的产物,相对于传统的专业化、系科化的教育范式,STS教育更侧重于寻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1,2]。STS教育的宗旨是在将技术作为科学与社会的桥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树立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3]。STS教育意在让学生对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及好奇心,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的概念知识寻找解决问题之道,让学生产生创造力并应用于社会。这同我们培养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并重的应用型海洋技术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STS教育对于海洋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基于STS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本文从课堂、实验、实践教学三个环节进行探索性改革。
  2.课堂教学的改革
  STS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努力使学生从哲学、历史、文化和个人的角度去定义科学与技术,学生在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历史观[4]。《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视频等手段,充分展现人类探索、认知海洋的历史文明;结合已有成果,补充海洋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典型国际合作调查项目,进行时事案例分析,有侧重、有前瞻性地进行教学内容动态优化,让学生深刻理解“每一种先进海洋仪器的问世,都带来海洋理论深刻的革命”。通过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历程的“漫游”,接受科学方法与精神的熏陶,感受科技创新和发明飞速发展的激励,并借鉴科学思维的方法,领受科学新观念的启迪。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引领、启发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3.实验教学的改革
  3.1实验课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科学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科学概念和技能应用在实际情境中。仪器操作是海洋调查的根本,也是海洋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在以往的仪器使用实验课程中,往往都是教师教授,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实验课教学改革中,深化STS教学理念,将实验课堂模拟为以学生为主体的销售平台,通过“仪器经销商”、“安装培训”“售后服务员”等角色的扮演,从仪器工作原理、安装测试、使用方法、后期维护等全方位进行系统介绍。这种情境导入式教学法不但加深了学生理工科知识结构层次,而且深化了人文社科教育内涵,为学生走入社会,更快适应社会角色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
  3.2出海实习改革
  STS教育理念的真正精神所在即对科学真正的学习是个人在解决其所面对的问题的过程中,对事物的意义所产生主动建构的结果。建构的学习模式是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学习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5,6]。海洋调查出海实习是《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课程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最佳平台。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负责为建构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创造并设计学生所要面对的结构不良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扮演积极的探究者的角色。教师则作为帮助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解题方案与步骤,直至问题解决。
  为更好地搭建问题情景模式平台,海洋调查出海实习应充分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和社团活动等,在提高实习经费利用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期盼度。为完成不同的调查项目,教师拟定项目任务书以及相应的实习经费配比,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任务书,通过实习设计可行性分析讨论后,以一名组织者的身份独立完成海上观测,资料预处理,提取海洋信息,最终形成海上调查报告。实习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设计合理性、操作规范性、经费使用、调查结果准确度等。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面对专业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处理诸如车、船的租赁,人员协调及工作环境差等意想不到的棘手问题。这样全方位的自主实习,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加深学生对海洋科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更好地从事海洋研究、海洋管理、环境保护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实践教学的改革
  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是STS教育产生的现实社会背景。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事关国家根本利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新技术的应用对海洋事业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但是,在人们利用先进的技术了解海洋、利用海洋、改造海洋的同时,海洋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海洋资源开发无序,生态环境恶化,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适应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海洋管理工作缺乏统筹,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突出。   4.1实践基地建设
  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权益、国土安全、减灾防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与海洋调查与观测密切相关。在海洋环境监测中,进行现场观测的认识实习,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各课程学到的有关海洋的各要素的联合观测过程,以及各要素在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中所起的作用。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连云港海洋监察站、连云港市海洋工程与环境技术研究中心、渔业信息服务与智能检索公共平台、连云港市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等部门,拥有国内外最先进、最齐全的海洋环境监测仪器和海洋预报设备。与上述部门协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有力平台。
  4.2学校——社会实践活动
  《海洋调查与觀测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深入STS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与训练,通过角色扮演、辩论、调查、模拟决策等鼓励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参与,从而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兼容。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优势,组织多种多样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拜访海事局、海洋与渔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进入海洋调查仪器销售公司实习,掌握海洋调查相关仪器的发展水平;深入海洋资源利用区(海水养殖区、石油勘探作业区、海盐晾晒区等),了解可能造成海水污染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倾听从业者对政策、制度及需求的声音。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在科学与技术中参与、决策的重要性以及伦理、道德对科技行为的意义;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科学与技术,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对个人、社会和全球发展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
  从“地理大发现”到联合科考船,再到立体化海洋监测,人类探索海洋的过程,就是人类自我认知,实现科学、技术、社会大融合的过程,是方法、过程、创造力还为应用的综合体现。我们在《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课程中要深入STS教育理念,力争在传授海洋科学知识,增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透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作用问题的探究,培养了解社会、致力改善社会并能参与海洋科学技术事务决策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4,81,229.
  [2]蔡铁权.STS教育和科学教育改革[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2):109-114.
  [3]许洁.STS教学对学生形成科学、技术、社会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
  [4]吕康社,王欣.新课程理念下开展STSE教育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2):45-46.
  [5]黄健敏,江永春.大学普通科学教育中STS课程的设置[J].宜宾学院学报,2004,(7):78-79.
  [6]殷登祥.从STS视角看技术预见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科学,2003,(4).
  基金项目:淮海工学院2010年《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5509004)。
其他文献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规律的深层抽象。如何使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深层全面理解物理规律,这是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物理教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谈谈自己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体会。  一、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能流利背诵物理概念,但在具体的运用中却常常感到束手无
摘 要: 高中化学,包含有机和无机两大领域,涉及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实验知识和技能。复习量大,学生不易掌握,本文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复习、课堂及时检测三个方面阐述了复习的实效性。从不同的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复习的主体,使学生对以往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三化学 复习课 实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结合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当下在农村中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在教学的很多方面主要还是以陈述性知识的积累为主,加之学生基础薄弱,因而对化学这门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1.教学观念
山羊痘是一种急热性传染病,由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 GTPV)引发,临床上以出现发热和全身起痘为典型特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目前使用山羊痘弱毒疫苗AV41株来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目前环境污水处理中的常用微生物处理法及发展前景,概述了我国环境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微生物 城市生活污水 处理类型  微生物在生物的降解和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具有工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最终产物少等优点,是污水处理的首选方法。污水处理的方法很多,可归纳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二级处理工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是新课程培养目标之一。由于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课堂就要尤为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化学实验步骤、化学实验现象和化学实验结论的探究。尤其是“想象实验”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爱因斯坦说
摘 要: 高中新课改的推行使高中教师们意识到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教师们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部分课堂仍存在着重形式轻质量的倾向。如何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参与的效度呢?作者对此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 学生参与 热度 广度 深度  近日,笔者所在的地区举行了生物学科优质课评比,笔者有幸听了其中的几节课。参赛老师
摘 要: 难点突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就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策略很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水平加以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便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作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教学难点 突破策略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每个章节都会有难点,评价课堂是否成功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能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