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场中石蜡颗粒表面的剪切脱水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784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水冷塔石蜡造粒工艺中石蜡颗粒表面脱水,提出用气流剪切脱除颗粒表面残留水的方法,设计了气流剪切脱水的设备结构,并实验验证了该过程脱水的有效性。分析了颗粒表面的脱水过程,由于水滴在石蜡表面不润湿,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以球帽型液滴形式存在,在气流的剪切作用下,水滴从石蜡表面脱离。实验结果表明.在3.5m/s气速下,10s的停留时间就能实现石蜡颗粒表面完全脱水,脱水速率与颗粒表面相对气速有关,随操作气速增大,脱水速率加快。剪切脱水过程中的流化空气不需要加热,能耗低。
其他文献
首先通过多周期的电化学循环伏安处理法在Ni金属丝(Niw)上原位生长Ni(OH)2/NiOOH活性层作为电化学氧化葡萄糖的电极材料,然后通过逐个周期改变葡萄糖浓度(1-15mmol/L)的循环伏安法,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结合水热处理方法制备了颗粒尺寸约为40nm的发光粉体SrAl2O4:Eu^2+,Dy^3+荧光光谱测试显示,该粉体在受到250—450nm紫外光激发后可发射出约510nm的可见光,且发射光
从传热传质的角度建立了内置转子圆管内CaCO3污垢形成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内置转子圆管内的温度场及浓度场都比光管均匀;同一截面处,内置
对羟胺制备和肟化反应器的类型和物料的流动方式进行了分析.根据物料衡算及能量衡算的关系式,结合磷酸羟胺(HPO)法制备环己酮肟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羟胺制备反应器的全混流
采用空气-水-氧气物系,在内径为中600mm,塔板间距为350mm的冷模精馏塔内,分别研究了带有14个浮阀的FGS—VT-14塔板和带有8个浮阀的FGS-VT-8塔板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根据实验
本文将超重力技术制备的比表面积高、孔径分布窄的介孔氧化铝用于吸附污水中的Zn2,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值、温度、Zn2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溶液为介质,通过考察温度、原料质量分数以及是否加入NaCl等因素对跨膜通量的影响来研究膜润湿的过程。结果表明:膜蒸馏
采用NaOH-CO2-H2O体系,研究了4种不同扰流内构件及其组合型式对管式反应器传质性能的影响。以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GaV作为衡量传质效果的评价指标,考察了液体流量L、气体流量
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疏水膜对中药提取液进行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测定了不同封装分率和料液流量下的跨膜通量。应用膜污染机理中的4种过滤模型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结果
以超重力机(RPB)为吸收反应装置,用氯化镁溶液耦合吸收NH,和CO2制备前躯体碱式碳酸镁,再经高温煅烧获得活性氧化镁。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碘吸附法等对活性氧化镁进行分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