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现状,,着重论述了理性思维培养的方法与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重视;理性思维;培养
“理性思维就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的、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它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遗憾的是无论传统的高中语文大纲,还是现有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此都没有明确要求。自话题作文或是材料作文进入高考作文以来,有不少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却忽略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极为不利。那么,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应怎样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呢?
一、高中作文教学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剖析
调查发现,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着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缺乏的现象。这从高考作文命题变换可略知一二。众所周知,高考作文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的转变始于1999年,且在作文文体上的要求是体裁不限(除诗歌外)。这给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导向是在初中三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从笔者对当地四所普高就作文教学的抽样问卷调查得出,有72%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比较偏重对学生的记叙文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议论文训练;他们认为只要加强训练力度,提高训练效度,学生的记叙类文章就会得较高的考分。这从阅卷专家的论说中也可知一点。阅卷专家普遍认为比起写议论文来记叙类的文章更易得分;只要编好故事,写出点情,注意样式,就不会吃亏。因此高考出现同样的故事、同样的话题也就不足为奇。重记叙文写作轻议论文写作,怎能培养出富有个性、有独特见解的作文呢?理性思维培养的匮乏可见一斑。
另外,从笔者对近几年考场佳作的梳理、分析得出:其成功之处在于取了一个好题目,编了一个好故事,切入了一个鲜亮点。但不少是由一个话题紧抓几个故事或历史人物串联而成;有的胡编乱造,虚假之风盛行;有的佳作经查是缩构或抄袭而成。这严重影响了高中作文教学的教风和学风。
可喜的是,自2006年起高考作文的风向有了转变。湖南卷以“谈意气”为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议论文。全国卷1提供的材料带有明显的思辨色彩,考生审题立意构思都要有理性的思考才行。随之江苏、浙江、湖北、重庆等卷在材料与要求上暗示考生:要注意思考与感悟。所有这些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指向: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应丛编故事瞎煽情的泥潭中走出,应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二、高中作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作文教学中的理性思维训练应着重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深入探究问题上下功夫。
1.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清楚,进入高中的学生,其生理和心理都接近成年人,尤其是身体发育已成人。该阶段应在初中作文以记叙文训练为主向议论文训练为主的方向转变。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训练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训练。
多角度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广泛、更透彻地认识事物;有助于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拓展思路。如有一年的高考卷作文题为“路”。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此题。如从比较贴切学生的人生经历而言,可以有:成长之路、奋斗之路、……甚至可以具体到你每天都要走的一条路。走在这些路上,你成长的点滴,你奋斗的艰辛,你一步一步走过的体会,你得到的收获,你失败的教训等都可以成为行文的材料。也可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如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打日本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这样的革命之路的角度行文;也可从微观的角度思考,如可从家乡门前一条小路的变化写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的角度行文;还可从鲁迅先生说的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那种富有思辨哲理的角度行文等等。还可写信仰之路。为着一个信念,你走上这条路。是这条路影响了人生,还是人力让这条路变得不同。又如站在分岔路,你如何选择人生;遇到绝路,又怎样绝处逢生等。 但是,无论你选择哪一个角度去阐释、去思考、去行文,都必须表明你的态度,“路”可以有千万条,走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你如何选取、如何对待,至关重要。 用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文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路,选择自己最熟悉材料、最拿手的表达方式进行作文。同时,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将逐渐得以培养。 2.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理性思维的培养不但要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还要有深度即深入思考问题。那么,如何培养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呢?深入探究就是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透过今天去认识明天,透过现在去看发展,以提升思想的高度。正是爱默生曾说的美总是与思维的深度成正比。请看安徽卷曾给这样一则材料:“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这材料是引导考生要不断思索、不断感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要不断深入思考“读”是知识积累、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品味人生、追求真理、引人向善、感悟真谛的重要途径;“读”是借鉴他人写作经验、借鉴他人成败得失的有效方式;“读”是丰盈自己、厚积薄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陶冶情操、提升品质的主要手段。因此,才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才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言字的名人。 一个学生对问题思考得越深入、越全面、越细致;那么,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他的作文水平就能逐渐提高,他的理性思维能力就会逐渐得以培养。 另外,还可在阅读中汲取理性思维的精华,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等。高中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需要提醒两点:高考作文也好,平时作文也吧,学生动笔的过程就要注意理性的思考;动笔之前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也要注意理性的思考。只有如此,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魏建.中职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J].家教世界,3013.06. [2]张爱莲.初中生作文立意理性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4. [3]杨茜.让理性思维闪光——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N].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01.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重视;理性思维;培养
“理性思维就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的、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它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遗憾的是无论传统的高中语文大纲,还是现有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此都没有明确要求。自话题作文或是材料作文进入高考作文以来,有不少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却忽略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极为不利。那么,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应怎样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呢?
一、高中作文教学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剖析
调查发现,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着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缺乏的现象。这从高考作文命题变换可略知一二。众所周知,高考作文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的转变始于1999年,且在作文文体上的要求是体裁不限(除诗歌外)。这给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导向是在初中三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从笔者对当地四所普高就作文教学的抽样问卷调查得出,有72%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比较偏重对学生的记叙文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议论文训练;他们认为只要加强训练力度,提高训练效度,学生的记叙类文章就会得较高的考分。这从阅卷专家的论说中也可知一点。阅卷专家普遍认为比起写议论文来记叙类的文章更易得分;只要编好故事,写出点情,注意样式,就不会吃亏。因此高考出现同样的故事、同样的话题也就不足为奇。重记叙文写作轻议论文写作,怎能培养出富有个性、有独特见解的作文呢?理性思维培养的匮乏可见一斑。
另外,从笔者对近几年考场佳作的梳理、分析得出:其成功之处在于取了一个好题目,编了一个好故事,切入了一个鲜亮点。但不少是由一个话题紧抓几个故事或历史人物串联而成;有的胡编乱造,虚假之风盛行;有的佳作经查是缩构或抄袭而成。这严重影响了高中作文教学的教风和学风。
可喜的是,自2006年起高考作文的风向有了转变。湖南卷以“谈意气”为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议论文。全国卷1提供的材料带有明显的思辨色彩,考生审题立意构思都要有理性的思考才行。随之江苏、浙江、湖北、重庆等卷在材料与要求上暗示考生:要注意思考与感悟。所有这些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指向: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应丛编故事瞎煽情的泥潭中走出,应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二、高中作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作文教学中的理性思维训练应着重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深入探究问题上下功夫。
1.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清楚,进入高中的学生,其生理和心理都接近成年人,尤其是身体发育已成人。该阶段应在初中作文以记叙文训练为主向议论文训练为主的方向转变。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训练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训练。
多角度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广泛、更透彻地认识事物;有助于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拓展思路。如有一年的高考卷作文题为“路”。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此题。如从比较贴切学生的人生经历而言,可以有:成长之路、奋斗之路、……甚至可以具体到你每天都要走的一条路。走在这些路上,你成长的点滴,你奋斗的艰辛,你一步一步走过的体会,你得到的收获,你失败的教训等都可以成为行文的材料。也可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如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打日本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这样的革命之路的角度行文;也可从微观的角度思考,如可从家乡门前一条小路的变化写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的角度行文;还可从鲁迅先生说的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那种富有思辨哲理的角度行文等等。还可写信仰之路。为着一个信念,你走上这条路。是这条路影响了人生,还是人力让这条路变得不同。又如站在分岔路,你如何选择人生;遇到绝路,又怎样绝处逢生等。 但是,无论你选择哪一个角度去阐释、去思考、去行文,都必须表明你的态度,“路”可以有千万条,走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你如何选取、如何对待,至关重要。 用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文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路,选择自己最熟悉材料、最拿手的表达方式进行作文。同时,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将逐渐得以培养。 2.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理性思维的培养不但要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还要有深度即深入思考问题。那么,如何培养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呢?深入探究就是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透过今天去认识明天,透过现在去看发展,以提升思想的高度。正是爱默生曾说的美总是与思维的深度成正比。请看安徽卷曾给这样一则材料:“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这材料是引导考生要不断思索、不断感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要不断深入思考“读”是知识积累、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品味人生、追求真理、引人向善、感悟真谛的重要途径;“读”是借鉴他人写作经验、借鉴他人成败得失的有效方式;“读”是丰盈自己、厚积薄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陶冶情操、提升品质的主要手段。因此,才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才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言字的名人。 一个学生对问题思考得越深入、越全面、越细致;那么,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他的作文水平就能逐渐提高,他的理性思维能力就会逐渐得以培养。 另外,还可在阅读中汲取理性思维的精华,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等。高中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需要提醒两点:高考作文也好,平时作文也吧,学生动笔的过程就要注意理性的思考;动笔之前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也要注意理性的思考。只有如此,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魏建.中职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J].家教世界,3013.06. [2]张爱莲.初中生作文立意理性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4. [3]杨茜.让理性思维闪光——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N].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