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逸小说中性的苦闷与抵抗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k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婚姻女性”是杨逸小说所塑造的重要女性人物类型,她们渴望通过与日本男性的婚姻来完成社会融入。然而,国籍的改变却无法解决这些双向他者的认同的困境,杨逸的小说通过对这些异类者性的苦闷的书写来展现她们所面临的边缘境遇。这种无所顾忌的性意识的暴露不仅仅体现了杨逸受到的日本私小说文学样式的影响,同时也是作家在观照整个现代化的社会结构下针对人的物化做出的抵抗。
  关键词:杨逸 性的苦闷 私小说 抵抗
  纵观海外华文文学,每一个区域的华文文学写作都受到了当地的文化思想、文学思潮和文学表达样式的影响,因而呈现出各个区域华文文学的异质性,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海外华文文学景观。作为一个现代与传统、开放与保守、欧化与东方色彩相互交织的国度——日本,给日华文学提供了一片营养丰富而特色鲜明的文学土壤。20世纪初以郁达夫为首的留学生文学为此后的日华文学创作提供了三种文学范式,即“边缘、多缘和非主流的主题范式;以中国本位出发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审判主题范式;以及与上述两个范式交错的‘私小说’式范式”①。其中“私小说”式的写作范式成为日华文学区别于其他区域华文文学的独特标签。
  杨逸,20世纪80年代东渡扶桑,属日本新华侨华人创作群体。赴日后,曾有过一段与日本人的跨国婚姻,在华文媒体工作期间经常接触到的中日婚姻故事,这就使得杨逸的写作将目光聚焦到了“国际婚姻女性”上。从第一部创作的日文小说《小王》到其后的《老处女》《金鱼生活》《光影斑驳》,杨逸塑造了一系列“已经成为”或“想要成为”中日跨国婚姻者的女性群像。这些女性寄希望于跨国婚姻来实现国籍的更改,完成政治身份的确定;并进一步期冀自己能够通过一个日本丈夫、一个日式家庭来完全地浸入日本生活中。可惜的是,这样的婚姻结合完成的只能是政治上的身份转变,而在文化认同上她们仍然无法摆脱边缘的困境。杨逸的作品中在许多方面体现了日本私小说的“自我暴露”,通过无遮掩的描写这些女性的性的苦闷,来观照在日华人女性的离散边缘状态。在此基础上,杨逸不止满足于对离散华人女性的生存思考,她更将目光投向了整个日本社会的女性群体,这些中产阶级女性群体在物质丰足的条件下却情感匮乏。杨逸作品中性的苦闷与抵抗便多了一层日本社会的中产阶级对物化社会的抵抗的深层内涵。
  一
  起源于自然主义流派的日本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文学样式,涵盖了几乎整个日本近代文学,并影响至今。日本研究者濑沼茂树曾评说:“在现代日本作家中,无人没有写过私小说。”在借鉴了法国自然主义流派客观的写实创作基础上,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学观的“以真实为根底”以及傳统的“好色”文化,最终形成了私小说的文学文体。其特点可以归结为:1.将视野收缩到个人日常生活,真实地袒露“自我”;2.作家自我内心的观照,注重心理的客观呈现;3.忧郁感伤的笔调。私小说的文学内核即“自我”,从日本私小说的滥觞田山花袋的《棉被》开始,多数日本私小说作家就将这种“自我”的展现着重聚焦于灵与肉冲突的描写,将自我的心理剖析以性的苦闷加以呈现。通过如实且赤裸裸的描写,不仅能够表现出平凡、有血有肉的“自我”,更是对人的本性满足、个性扩张的追求。这样的创作深刻地影响到了20世纪初日华文学的先驱者们——郁达夫等人。郁达夫曾表示:“性欲与死,是人生的两大根本问题。所以以写这两者为材料的作品,其偏爱价值比一般其他的作品更大。”②留学日本的这些文坛先辈们,借鉴了日本私小说对性苦闷的描写,以此来反抗千百年来封建制度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压抑,追寻人性的自由。
  至日本新华侨华人创作时期,杨逸同样偏好在她的作品中刻画各色女性人物的“性苦闷”,其中着重刻画了跨国婚姻女性的性苦闷。其处女作《小王》中对女主人公小王性苦闷的处理还较为含蓄:在日华人小王与缄默寡言的日本丈夫在长达六年多的婚姻里面,每日晚上二人共处的世界“除了电视的响声之外没有任何声音”?譻?訛“甚至感觉不到氧气的流动一般,空气沉闷得让人窒息,无法忍受”?譼?訛。不仅如此,因为丈夫的生理疾病甚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夫妻生活却一次都没有过”?譽?訛,心灵上无法通过语言沟通的丈夫,同样在肉体上也无法有实质性的行为。杨逸就刻画了这样一个灵与肉双重空虚状态下的“国际婚姻女性”小王。到了《光影斑驳》,杨逸更是通过女性角色的心里独白直面“性苦闷”。家庭主妇“我”白天过着“苍白、孤独、寂寞的日子”,模式化的生活毫无新意,晚上面对的是一天说不上三句话的丈夫,明明有孩子的陪伴依然觉得“一个人度过的漫长时间,好像在肚子里变了质,重重地压在心上,要是不把它都从嘴里吐出来,我就会恶心得受不了”?譾?訛。这样的“我”只能通过偷听隔壁夫妻的床笫之欢来缓解内心的干涸,并坦率地呐喊出内心的渴望:“周围简直成了发情发了疯的世界。听起来好像在嘲笑我这类没有发情的人:不发情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譿?訛性苦闷的书写更加袒露。
  如果按照铃木修次教授对中日两国文学传统的概括,中国以“风骨”为文学正统精神,它观照社会、关怀政治,主张“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风化功用;而“物哀”则可以概括日本文学观念的本质,这种日本式的悲哀,是一种不问政治而崇尚自我的哀怜情趣。因此即使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的日华文学,在通过私小说中性苦闷来表现“自我”的写作方面,在本质上也同样异于日本私小说:一个是封闭的自我、一个是社会的自我。
  二
  日本私小说中的性的苦闷只是私人生活的人性展现,它的“自我”是一种闭锁性的、与社会断裂的。日本私小说作家是有意识地逃离社会,躲到文学的象牙塔里,一味在内心深处咀嚼着孤独与感伤。这些人多数属于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一般都有一份稳定的职业,这些作家的内心苦闷,与其说来自社会外部或是制度的压迫,不如说是来自于自己对情感生活的不满以及婚姻家庭的不幸。道家忠道在《私小说的基础》一文中就断言:日本的私小说“不具有社会意识”?讀?訛。而郁达夫等所创作的20世纪日华文学却自觉地将作家个人、自我作为社会与“阶级”的一分子加以描写的。对个人的生活暴露,代表了对整个社会中的阶级生活的暴露。他们笔下的性的苦闷更确切地说是“生的苦闷”,是“生的意志”与黑暗社会带来的“艰冷的现实生活”的冲突下出现的被扭曲的人性表现,是对旅日时饱受生活艰辛和民族歧视、回国后又颠沛流离、清醒地承受着黑暗社会所带来的重创却无法改变命运的整个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的观照。
其他文献
摘 要:钱锺书所著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钱锺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群像,如方鸿渐、褚慎明、高松年等,为了营造讽刺效果,钱锺书运用了很多逻辑方面的技巧。本文主要从概念、判断的角度来对此做出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围城》 讽刺 逻辑  《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是因为钱锺书在这部小说
摘 要:中国当代文学的书写决定教学的走向,文学史关注的内容和文学现象是教学的重点。孟繁华、程光炜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是目前学术观点和文学史编写结合较为完善的一部具有启蒙性的教材,该本教材努力把文学发生、文学组织融合历史现象与文本结合来书写,以历史视域来论述文学史中特殊文本的特殊意义,在便捷于文学教学的同时体现学术前沿性,是目前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佳作之一。  关键词:历史化 当代文学 编写 教
摘 要:刘恒小说《狗日的粮食》特有人物的形象刻画及写作特点,具有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兼具中国作家(尤其乡土作家)一以贯之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关键词:《狗日的粮食》 丑陋的现实 鄙贱人生  《狗日的粮食》讲述了一个在特殊年代里发生的有关粮食的故事。通观中国漫长的历史,历来是“民以食为天”,在新中国的一个特殊年代里(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场罕见的饥荒,是那样的刻骨铭心,“饥饿”的折磨
摘 要: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文学编年史的撰著出现了一系列优秀成果。而王庆生编著的《金代文学编年史》是其中很有分量的一部,该书精心设计内容,突出文献实证,学术特色鲜明,堪称金代文学研究的一项新创获。  关键词:王庆生 《金代文学编年史》 学术特色  文学编年史就是文学的编年历史,它要展示不同时代立体交叉而又流动的文学图景。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文学编年史著作不断涌现。而相对冷清的金代文学研
十四岁的我告别往日欢乐的童年,走向了另一个成熟的时期。  站在镜子跟前,看着里面那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我笑了。我对着她说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扎着羊角辫,缠着妈妈要糖葫芦的小女孩,不再为跟妈妈要不到钱买玩具而大声哭泣、打滚。是的,我长大了,应该学会独立、自主、懂事。  走在大街上,阳光显得格外的柔和,似乎在为我的成长而欢呼。道路两旁的树也显得格外的绿,小鸟儿吱吱喳喳地叫着似乎也在祝贺着:“你长大了,贺
在儿童主体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相对于批评的“大棒”,许多教育者们更愿意使用表扬这根“胡萝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几乎已成为当今家长的共识。然而,表扬真的是教育孩子的“神器”吗?“温室里的花朵”到底能不能面对真实的世界? 固执的孩子:只许成功,只可表扬   “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说不得碰不得。”河北省石家庄市6岁儿童家长张媛向半月谈记者说起自己孩子的一件小事,忍不住感慨。   张媛关于
摘 要:疍民,俗称疍家人、水上居民,是解放前舟居于东南一带水域的一类族群。历史上的疍民,因身份上的边缘性与水上世界生活资源的无法自足而向陆地世界求取,从而受到陆上人的歧视与欺凌。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上的疍民的心理就呈现出颇为复杂又耐人寻味的境况。本文拟从疍民最主要的口头民俗,即疍歌作为原材,试图解读疍民的心理境况。  关键词:疍民 陆地世界 疍歌 心理境况  新中国解放前,在华南闽粤桂三省一带的江
村子边有一个小池塘,里面住着几只可爱的青蛙。  有一天,一只小青蛙正在岸边的草丛里打瞌睡,突然一根黑黑的大柱子落在它身边,吓得它连忙跳进了水里。小青蛙从水里探出脑袋仰头一看,这才发现那其实不是一根大柱子,而是一只可怕的大怪物。那只大怪物大得就像一座山,全身黑黑的,肚子鼓鼓的,它的四只脚高得就像通到天上的大柱子,头上有两只黑黑的角,仅仅是它的眼睛就比小青蛙的身体还大……  小青蛙害怕地问:“你是谁?
有忧郁病史的男大生,已修毕规定学分,碍于多益测验成绩迟迟未通过,无法顺利离校。自诉已停药一年多,最近常感焦虑不安,静不下来、坐不住、也看不下书,时间总是在网络、新闻事件甚至游戏中打转,担心自己忧郁症复发。于是我与他一起检视最近的生活状态,自己的忧虑和压力困境,陪他专注静心呼吸,观照自己,透过觉察当下的身体状态,辨识自己的想法、情绪及感受。每次练习结束前,我们会回到自身:“谢谢自己,给自己時间从事关
摘 要:张承志在《心灵史》中通过塑造哲合忍耶这个底层信仰群体,展现了哲合忍耶教派反抗宗教压迫的心灵的历史,并以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参照系,进行了清醒的文化批判。由此可以考察张承志作为当代知识分子与底层信仰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张承志的回族血统、学者的视野、“为人民”的理想和实地考察写作观的践行,使他有趋向底层信仰的可能;另一方面,他对底层信仰有着自觉的建构,借助《心灵史》独特的文体,以强烈的个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