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调控对快乐地理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x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让学生愿意学习中学地理,如何使其对地理课产生兴趣,快乐地学习是教学的关键。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大胆地尝试,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通过教学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实现课堂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对各类教学调控实现的总结如下:
  一、教法调控是快乐教学的前提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教学方法对地理课堂教学加以调控,首先,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切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是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教师教学实践证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反之,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兴而不衰。总之,地理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对地理课堂教学具有稳固的调控功能,从而真正实现快乐教学的目的。
  二、兴趣调控是快乐教学的手段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的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而应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如南北极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尔尼诺现象等,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形象讲解而带来的情趣,事理充实的严密论证而产生的理趣,诙谐幽默的生动阐释而形成的谐趣,既可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又能使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充分的交流,使课堂气氛处在教师预定的控制之中。因此,兴趣调控是实现快乐教学的唯一手段。
  三、语言调控是快乐教学的体现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个人魅力的体现。在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实现快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地理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几句幽默,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通过教师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牢牢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同学们在快乐中享受地理,在享受中学习知识,这不正是快乐教学法想要的结果吗?
  当然,快乐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还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如个人语言魅力的塑造、学生兴趣的培养、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与多元文化的时代结合等,地理学科魅力无穷,这些魅力都是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器。
其他文献
【摘要】课前说课是培养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综合技能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英语教师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的意识、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师对专业理论、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入学习,也有利于提高英语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因此,怎样才能做好课前说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 教学技能 课前说课    课前说课是培养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综合技能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英语教师自主
【摘要】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的一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才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物理 教学效率 创新    一、重视导入,创建学习物理的情景  导入应该是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物理所讲的许多知识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我在导入新课时常坚持“导入从生活中来”,根据课的特点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导向,在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是“满堂灌”:教师讲的多,学生无时间看书;“少参与”,课堂实践环节薄弱;“课中无人”,教师缺乏教学民主。总之,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多,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彻底改变这样极资料库却极不合理的现象,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接轨。高中新课改的实施,为素质教育的推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教师
情感是人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脑的机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信息的交流,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其中起着桥梁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无论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还是进
目的:1、按照Utstein模式建立窒息法心脏骤停模型和致颤法心脏骤停模型,比较两组模型的差异并观察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24h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2、观察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
【摘要】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作为美术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在吸取别人优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深挖潜力,大胆进行探索,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作者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情感能力三方面入手,论述了有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观察力 想象力 情感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初中美术教师积极探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使眼、脑、手协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Familial Benign Chronic Pemphigus,FBCP)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疼痛性糜烂、水疱及脱屑性红斑块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摩擦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及会阴部。近几年在临床上逐渐可见到不典型的病例,包括少见部位及不典型皮损损害如斑丘疹、角化性丘疹、乳头瘤样增殖病变、掌趾部偶有点状小坑及散在分布的角化也偶可见到。本文就近年
【摘要】意志品质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心理素质。我国目前的青少年学生,独生子女不少,由于家庭教育的偏颇,他们的意志品质多有缺陷,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学生 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求练造学生的健康体魄,更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并使之迁移到学生时代乃至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作为政治学习的题材或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的生活化包括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教学方
【摘要】小学语文是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师要义不容辞地把这一门基础课教好。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就应不仅仅局限在学生的考试成绩方面,而应有效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潜能培养    一、教师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