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数感”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zibz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感是人对数字的感知程度,以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挖掘教材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探讨这种联系对学生数感培养的可能性。
  关键词:西师版;小学数学;数感;运用
  新课标的修订将“数感”作为一种能力明确提出,并摆在核心概念的首要位置,说明这一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在生活实际中也是尤为重要的。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数感的培养具体如下。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真实体验数感
  数学的学习是一种具象—抽象—具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和真情实景的体验有密切联系的,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已有的体验之上的。比如,西师版教材中关于“认数”的教学内容创设的情境是游乐场。这是一个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师在带领学生数游乐场里玩玩具的小朋友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数的意义。
  二、实践活动多样化,纵深发展数感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自始至终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活动作为载体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例如,教材中选取的植树活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全班为单位,实地去做一做,在植树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小组种了多少树,全班一共种了多少树。这就是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从而在一系列的“做、观察、实验、表达”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
  三、目标制定人性化,估算提炼数感
  日常生活中对于估算的运用次数并不亚于精确计算,尤其是在新课标明确提出数感能力培养后,估算就更加成为培养孩子数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在教材中关于数感能力的培养又有哪些呢?比如,在学习乘法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本童话书的价钱是8元,我一共有53元,大约能买几本童话书?有的学生运用乘法,有的学生运用除法,不论是哪一种方法,教师都应该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路,从而优中选优,得出最优的估算方法,使估算成为一种自觉意识,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数感。
  四、实际运用综合化,问题解决提升数感
  西师版中将应用题全部改为解决問题,其目的就在于强调数学的实际运用意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化的思维。这种思维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对于新技能的形成同样适用。比如,在学习“连加、连减”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购,这就要求学生独立地完成购物方案并付诸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提升综合技能中的数感估算能力。
  总而言之,数感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的感知与体验,西师版教材为我们在这一能力的培养上开了一个好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将教材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感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芳,邓学梅.浅谈学生数感培养的意义与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2(03).
  [2]郑锡瑜,赵玉玲.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3]蔡丽芬.培养小学生数感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3).
  编辑 张珍珍
其他文献
全球化浪潮席卷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摩擦、对立与冲突成为影响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竞争从经济领域扩散到人文、科学等社会的每个
学位
越南和中国作为世界上五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力量,义不容辞的担当起全世界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主阵地的角色。相同的社会制度、相似的改革经历、相近的地缘关系使越南和中国在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党校在大规模培训领导干部、大幅度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中担负着重要责任,一定要把党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
学位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肪粉替代豆油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80头28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