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薯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解广西甘薯生产现状,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广西甘薯生产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广西甘薯品种少、名牌品种只有‘红姑娘’等少数品种,虽有统一的技术规范,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严重、用药量偏大、产量和商品量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提出政府应在专业合作社、电商销售等方面进行引导,促进广西甘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甘薯;生产;调查;现状;对策;广西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0-039-04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422.1544.04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4-22 15:44:33
  甘薯是广西第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6.67万hm2左右,产量和种植面积在全国排在第10名左右[1]。据统计,2015年广西甘薯种植面积为29.42万hm2、总产量为70.63万t、单产为2401 kg/hm2,分别比2011年减少11.23%、增长3.05%和16.05%。甘薯不仅是保健食品和优良的饲料,而且是颇具发展前途的可再生能源生物。发展甘薯生产,对于发展广西经济和增加老、少、边区人们的收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了解广西甘薯品种、生产及销售概况,采用问卷调查、知名行业专家访谈及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广西甘薯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
  1 现状
  广西甘薯的主要种植品种有桂薯131、桂薯二号、富硒11选、桂薯96-8、桂粉1号、桂薯69、红姑娘等[2]。由于广西地形、地貌复杂,造成小气候类型多样,不同地区适应不同品种,导致上述品种优势不明显,只有部分品种在局部地区有较大面积栽培。目前,广西甘薯种植以农户小规模为主,尚未形成大面积规模种植,机械化作业方面主要使用手扶拖拉机翻地、收薯。
  1.1 种植的主要品种
  1.1.1 桂薯131
  亲本为糊薯1号×广薯104,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该品种株型蔓生,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绿色,茎紫色,叶形三角形,中短蔓,分枝数中等(6~8条),单株结薯5个以上。薯皮紫红色,薯形中短纺锤形,很美观,薯肉白紫花,烘干率为27.8%,蒸熟品尝,食味香、甜、粘、细,达到优质水平。
  1.1.2 桂薯二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育成,该品种株型半直立。顶叶、叶柄、叶脉、蔓色均为绿色。茎端无茸毛,单株结薯数3~6个,薯块长筒形或长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浅黄色。结薯早,薯块膨大快,品质优良。熟食味粘甜有香味,甜度很高。抗薯瘟性强。具有一定的抗旱性,耐瘠性。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3.33万hm2。
  1.1.3 富硒11选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育成,该品种株型半直立,顶叶绿色,叶脉色和茎色均绿色,叶型深复,短蔓型,最长蔓长为150 cm左右,黄皮橘黄肉,薯块中纺锤形,皮滑色好。硒含量高,比一般品种高5~12倍。抗病性强,较耐寒,耐贮藏。
  1.1.4 桂薯96-8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育成,该品种株型匍匐,顶叶绿色,叶形心齿,叶脉紫红色,茎为绿色,蔓长约2.2 m,薯形下膨或中纺锤形,薯皮浅红色,薯肉黄色,薯形美观,特耐贮藏,萌芽性好,中后期长势旺,结薯性好,一般单株结薯3~6条,大中薯率70%以上。蒸熟食味粉香,肉细,口感好。田间抗薯瘟鉴定为感病,室内抗性鉴定为中感Ⅰ群薯瘟病菌株,中抗Ⅱ群薯瘟病菌株和高抗蔓割病。该品种薯形美观,产量高,抗性强,食味优良,适应性广,特耐贮藏。
  1.1.5 桂粉1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末育成,该品种植株匍匐,顶叶绿色,叶形心形近三角,叶脉基紫色,茎为绿色,薯形中短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黄色,薯形美观,商品率高,特耐贮藏,萌芽性好。平均烘干率高达31.58%。淀粉率高达27.8%。植株稳定,结薯性好,一般单株结薯3~6个,中薯率高,食味稍甜、香、粉、稍粘,评为优等。
  1.1.6 桂薯69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0年育成,该品种顶叶绿色,叶形深复缺刻,叶脉色绿色,茎绿色,株型半直立,中蔓型,薯形中纺锤型,皮滑形好,薯皮白色,薯肉橘红色。平均干物率为29.1%。食味甜、粘、细腻可口,平均评分最高,达89.3分,属特优品种。
  1.1.7 红姑娘
  ‘红姑娘’为东兴市地方特优品种[3],该品种从东南亚引进种植已近百年历史,共有‘红姑娘1号’‘红姑娘2号’‘红姑娘3号’3个品种,生育期均在150~160 d,茎蔓绿色,细至中等,薯块长椭圆至卵圆形,薯皮紫红色,香味独特,口感极佳,香甜浓郁而不腻。
  1.2 生产关键技术
  1.2.1 起垄
  翻耙碎泥土,按1.3 m×1.0 m包沟规格开沟。
  1.2.2 施基肥
  每667 m2施适量腐熟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硫酸钾、过磷酸钙等肥料。
  1.2.3 薯苗准备
  剪裁薯苗,每段薯苗要留4~6节;薯苗消毒,薯苗剪好后用600倍的敌百虫和多菌灵或托布津浸泡2 h防病和防虫。
  1.2.4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田间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适时防治。
  1.2.5 种植
  用平插法种植,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667 m2,薯苗离基肥16.67 cm以上,以防基肥烧伤苗。
  1.2.6 追肥
  种植后半个月第1次追肥,每667 m2用尿素2.5 kg,种植后60 d左右第2次追肥,每667 m2施硫酸钾15 kg。   1.2.7 收获
  成熟期选择晴天干燥的天气适时收获,以免湿度过大影响贮藏。
  1.2.8 贮藏
  贮藏掌握好温度和湿度,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贮藏。存在问题在于湿度过大时病菌繁殖影响甘薯的品质。
  1.3 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1.3.1 薯瘟病
  薯瘟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甘薯苗和生长期都会发生,使叶片枯萎,或引起薯块腐烂,造成减产。薯瘟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主要的预防方法有以下4个。(1)加强检疫,封锁和控制疫区的病薯、病苗传播到非疫区。(2)建立无病品种田,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发现病株及时除去烧毁,并在病穴内施上石灰粉。(3)病田不要连作,实行水旱轮作。(4)病苗残株要集中烧毁处理,决不能用作堆肥,以防止病菌扩散危害。
  1.3.2 病毒病
  造成叶片褪绿斑点、花叶、卷叶、叶片皱缩黄化等症状,薯块上产生黑褐色或黄褐色龟裂纹,排列成横带状或贮藏后内部薯肉木栓化,剖开病薯可见肉质部具黄褐色斑块。薯苗、薯块均可带毒,进行远距离传播。经由机械或蚜虫、烟粉虱及嫁接等途径传播。其发生和流行程度取决于种薯、种苗带毒率和各种传毒介体种群数量、活力、其传毒效能及甘薯品种的抗性,此外还与土壤、耕作制度、栽植期有关。
  防治首选抗病毒病品种及其脱毒苗,还可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茎尖脱毒,培养无病种薯、种苗,大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补栽健苗;加强薯田管理,提高抗病力。
  1.3.3 茎线虫病
  茎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为害薯块、茎蔓和菌苗。致茎蔓、块根发育不良,短小或畸形,严重的枯死。苗期染病出苗率低、矮小、发黄,纵剖茎基部,内见褐色空隙,剪断后不流白浆或很少。茎线虫可终年繁殖,在甘薯整个生长期及贮藏期不断为害。线虫多以成虫或幼虫在土壤中越冬,从薯块附着点侵入,沿髓或皮层向上活动,营寄生生活。
  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菌源;不要用病薯及其制成的薯干、病秧做饲料,防止茎线虫通过牲畜消化道进入粪肥传播;实行轮作,提倡与烟草、水稻、棉花、高粱等作物轮作;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薯或高剪苗;药剂防治每667 m2用5%茎线灵颗粒剂1.0~1.5 kg,撒在薯秧茎基部,然后覆土浇水。
  1.3.4 软腐病
  软腐病是采收及贮藏期重要病害。薯块染病,初在薯块表面长出灰白色霉,后变暗色或黑色,病组织变为淡褐色水浸状,后在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菌丝及孢子囊,黑色霉毛污染周围病薯,形成一大片霉毛,病情扩展迅速,约2~3 d整个块根即呈软腐状,发出恶臭味。
  防治措施:适时收获,避免冻害,夏薯应在霜降前后收完,秋薯应在立冬前收完,收薯宜选晴天,小心从事,避免伤口;入窖前精选健薯,汰除病薯,把水气晾干后适时入窖。提倡用新窖,旧窖要清理干净,或把窖内日土铲除露出新土,必要时用硫磺熏蒸,每立方米用硫磺15 g。
  1.3.5 甘薯小象甲
  成虫在田间或薯窖中嗜食薯块,在受害薯内潜道中残存成虫、幼虫和蛹及排泄物散出臭味,无法食用,损失率30%~70%。成虫体长5.0~7.9 mm,狭长似蚊,触角末节、前胸、足为红褐色至橘红色,身体其余部位为蓝黑色,具金属光泽,头前伸似象的鼻子,复眼半球形略突,黑色。
  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防止扩散。(2)甘薯收获后,清除有虫薯块、茎蔓、薯拐等,集中深埋或烧毁。(3)实行轮作,有条件地区尽量实行水旱轮作。(4)及时培土,防止薯块裸露,注意选用受害轻的品种和地块。(5)化学防治。①药液浸苗。用50%杀螟松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湿薯苗1 min,稍晾即可栽秧;②毒饵诱杀。在早春或南方初冬,用小鲜薯或鲜薯块、新鲜茎蔓置入50%杀螟松乳油500倍药液中浸14~23 h,取出晾干,埋入事先挖好的小坑内,上面盖草,每667 m2约50~60个,隔5 d换1次。
  1.3.6 茎螟
  幼虫蛀入薯茎内为害,造成茎部中空形成膨大的虫瘦,影响养分输送,引起凋萎,影响生长发育。成虫体长13~16 mm,雄虫翅展30~37 mm,雌虫30~40 mm,头、胸、腹部灰白色。下唇须伸向头部前方,较头部长2.5~3.0倍,复眼大且黑。
  防治方法:(1)收薯后及时清洁田园,减少越冬虫口基数。(2)轮作。(3)薯苗药剂处理。剪苗栽插前1~2 d,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进行苗床喷雾,或用乐果药液浸苗1~2 min后扦插。
  1.3.7 旋花天蛾
  幼虫取食嫩叶和嫩茎,高龄幼虫食量大,严重时可把叶食光,仅留老茎。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0~70 mm,体色有2种。一种体背土黄色,侧面黄绿色,杂有粗大黑斑,体侧有灰白色斜纹,气孔红色,外有黑轮;另一种体刀绿色,头淡黄色,斜纹白色,尾角杏黄色。要时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Bt乳剂600倍液。
  防城港东兴市东兴镇河洲村村民项光浩2015年种植‘红姑娘’品种0.27 hm2,平均产量2040.2 kg/667 m2。主要栽培措施如下:(1)整地。选择沙性土壤,犁翻碎土,按1.3 m包沟起垄开沟;(2)施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600~1000 kg,硫酸钾复合肥50 kg;(3)薯苗消毒。每段薯苗留4~6节,后用600倍敌百虫和多菌灵浸泡2 h;(4)种植:平插种植为3500~4000株/667 m2。(5)种植半个月后结合防虫追肥尿素2.5 kg/667 m2;种植60 d后结合除草追施硫酸钾15 kg/667 m2。(6)收获贮存。选择晴天干燥的天气收获成薯,在干燥低温条件下保存。
  1.4 商品化及销售状况
  目前,人们对甘薯的营养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甘薯产品已成为人们普遍爱好的食品,人们随甘薯的需求以食用为主,对品种的要求在于口感香甜,粉质适中,纤维细腻等。特别广西人偏爱紫心甘薯。在栽培品种的选择上以满足食用需求为主。且甘薯种植面积小,产量少,对种子需求少,参与甘薯育苗单位或其他经营者实力有限,有实力的大种子公司都把重点放在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种子经营上,导致甘薯品种商品化程度较低,推广困难。只有少部分形成品牌,如防城港地区的“红姑娘” 特优品牌。2015年9月甘薯零售价为1.2~1.8元/kg,品牌品种,比如“红姑娘” 特优品牌价格更高,地头批发价可达2.0元/kg以上。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苗供应不足
  广西甘薯种植以农户小规模为主,种苗的来源有以下3个:(1)农户自留;(2)育种单位、种子经营者通过种苗经营方式推广;(3)科技立项推广。但在实际中,参与甘薯种苗经营的育种单位或其他经营者的实力都有限,有实力的大种子公司都把种子放在水稻等主要作物种子经营上,许多小个体经营者只图利润不管种子优劣,而有关甘薯种苗良种良法推广的科技立项相对其他作物来说极少,因此良种推广效果不理想。
  2.2 生产技术不规范
  广西甘薯生产除了个别区域有甘薯生产技术规范之外[4],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由此便造成在甘薯生产过程中形成种植密度不合理、效率低、整地时机和方法不对、种苗处理欠佳、病虫害防治时机把握不好以及农资使用和收获贮藏等各种问题。
  2.3 商品化和销售问题
  由于广西甘薯生产相对分散,生产规范相对不统一,商品质量参差不齐,造成甘薯大多未形成相对统一的品牌,除了少部分形成品牌的,比如东兴特优品牌“红姑娘”是上门收购,不愁销路,大部分商品需要自寻销路。
  3 对策建议
  甘薯是广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甘薯的产量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广西甘薯的发展与人们需求尚不匹配,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广西甘薯有一定的数量的品种,但除了少部分形成品牌的甘薯(如“红姑娘”),大部分尚未形成品牌,对甘薯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一定的制约。政府部门应在品种研发立项和统一生产规范等方面进行引导,加强品种引进,促进广西甘薯品种的发展。
  另外,政府应在甘薯产区形成产业合作社、电子商务方面进行引导,促进甘薯产区农民形成统一的合作社和进行电商销售,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森权,李彦青,黄咏梅,等.广西甘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3):339-341.
  [2] 吴翠荣,卢森权,李彦青,等.广西甘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概述[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8):845-847.
  [3] 苏悦娟,韦万春.加强生态原产地保护 打造广西农食产品“生态名片”[J].当代广西,2015(5):53.
  [4] 钟莉传,赖红飞,贾先礼,等.南宁市红薯有机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2(6):30-32.
  (责任编辑:敬廷桃)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5—2016年度,在重庆市秀山县开展了噬菌核霉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示范。根据试验结果,噬菌核霉200 g/667 m2(新工艺)对菌核病防效和产量仅次于化防处理。且在整个油菜生长期观察,该药剂对油菜安全性好,未表现出生长异常现象,可以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噬菌核霉可湿性粉剂;产量;防治效果;重庆市秀山县  中图分类号:S435.654 文献标志码:A DOI:1
摘 要:在核心素养体系下,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之间存在的差异,然后提出了相关衔接措施,以期为其他一线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高中英语,衔接策略  初中生在刚刚升上高中的时候,一下子不能快速适应英语教学,感觉英语知识的难度十分大,尤其是那些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他们更是早早地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进而成为学困生。现阶段高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不断增强的流动性,使秩序对于地方治理来说弥足珍贵。因而,秩序建构成为地方治理创新的必然逻辑起点。但是,秩序构建是建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内前沿城市的产业转移现象递增。与此同时,西安提出了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国际国内的工业转移现象也陡然增多,而西安
霍金是当代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在黑洞和宇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霍金也被称为伟大的思想家,他以独特而非凡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揭示了宇宙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