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一上学期的必修课、5.5学分的《数学分析》给了刚上大学的刘虎贲一个下马威。为了这门“真的难”的课程,有段时间,他每天在图书馆“泡”到晚上10点闭馆,收拾好东西到咖啡厅接着学。课堂笔记、课后习题一个不落,然而考试成绩却未达到他的预期。失落之后,他重振旗鼓,誓要在第二学期的《数学分析》里学出名堂。
大学之后,课程学习需要读很多英文论文,有时凌晨两点,他桌前的电脑还在运转,屏幕上满是复杂的物理实验图例和生僻的专业词汇。第一次接触这些时,自然不像吸收古诗词那样得心应手,他常常一天只能读上一两页。但学习和做事一向喜欢寻找方法的他,又渐渐摸索出了高效的技巧,“先看主线,别从开头一点一点去抠,否则很容易被支线带偏,读完反而感觉‘当局者迷’。”
《神奇的汉字》比赛第二周,刘虎贲经历了“一轮游”,没进周末赛。“当时心情沮丧,觉得这次比赛经历可能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此后每经历一次波折,他的心态就更淡然一层。刘禹锡经历贬谪20多年,还写出“沉舟侧畔千帆过”,苏轼也道“一蓑烟雨任平生”。“相比之下,我眼前的事根本不值一提。诗人的人生格局是很高的,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还要不断修炼自己。”刘虎贲当然不做“常戚戚”的“小人”,“我的一位老师说,如果你的心就是一盆水,扔一块砖头进去,水都溅出去了,你要成为一片湖、一片海,才能处变不惊。” 勇士的韧劲和诗人的豁达同时发挥着作用。中考成绩出来,他考了全班第一名;每晚学到午夜的劲头,终于让他在学期末“撞破了《数学分析》这堵南墙”;在《神奇的汉字》中,“铁打的贲贲”后来居上,不仅攻擂成功,还斩获了总冠军。少年心里那份意气风发,一直都在。
万里归来颜愈少
比赛中認识的很多选手都给刘虎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物理专业的他不同的是,他们大多数是“科班”出身。他坦言,相比于自己通过广泛涉猎了解体会,浅尝辄止,他们更多地进行系统深刻的学习。因此与他们的交流总能让他受益匪浅。
不仅仅在节目中与选手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刘虎贲在大学以来也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刘虎贲会参与大家飞花令、射覆、诗词接龙等游戏。
古人飞花令以行酒,而他们则以讲一段令自己难忘的经历为代替。他对这些朋友深厚的文学素养非常钦佩,“聚会的时候说起三国里的一个人物,人家立马张口就能背出一整首描写这个人物的诗。”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没有了摄像机下的拘谨,畅谈诗词歌赋、人生哲学、青春理想,与高手的切磋,于自身也是一种提高和定位。刘虎贲说,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快意人生”吧。
场外的刘虎贲性格开朗,文艺范十足,除了诗词歌赋,对各种新鲜好玩的活动也都充满了兴趣。踢足球、打篮球、打排球、弹钢琴,均有涉猎。从赛场凯旋的刘虎贲圈粉无数,粉丝们还为他成立了专属的超级话题,他也在这里结识了很多爱好诗词的朋友。平日在互联网上刘虎贲与朋友们分享生活趣事或是旅行见闻,如今他已走遍国内大部分省份,七十多个城市,也曾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所世界名校进行交流学习。刘虎贲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每一次走出去,都是一次生动的学习。
虽然已经小有名气,但刘虎贲从未被网络上的光环困扰。“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社交网络上,我都希望能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展示更好的自己,为大家带去正能量。”
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
谈起如何与诗词结缘,刘虎贲坦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契机。也许是因为小学语文课本里简短的几篇文言文,又或者是家住“十三朝古都”西安耳濡目染的缘故。在诸多诗人词人中,刘虎贲说,他最喜欢杜甫,敬他“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身处官场边缘、穷困潦倒,依然能心怀天下、悲悯苍生。在他看来,诗词不仅是生活的写照,更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体会千百年来的民族精神,通过诗词寻找和往圣先贤的情感共鸣,从而汲取人生前行的力量。
深受感染的刘虎贲,在大一暑假来到云南红河支教“身在物理系,内心是文人”的他当起了语文老师。他的电脑里躺着60多道古诗词鉴赏题和二三十篇文言文,都是在不长的支教时间里,要挑选来教给学生的。
有一次,另一位支教老师邀请刘虎贲给自己班上的学生讲古文。刘虎贲拿了一沓打印好的诗词和题目就去讲课,邀请他的老师着急了:“你一点批注都没做,就去给我们班学生上课?”刘虎贲胸有成竹:“没问题,你到时候来听课就行了。”
他从诗词的形象、语言讲到写作手法,再讲诗歌的情感内涵,循循善诱。他告诉学生,欧阳修的“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形容考场上静得听得到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紧接着,他用粉笔在深绿的黑板上写下辛弃疾的《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苧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这两处的‘春蚕食叶’意思是一模一样的。”
“刘老师”的讲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学生领会诗中意境,绝不“老和尚念经”。他支教结束时,学生在送给他的卡片上写道:“虎贲老师讲诗文的时候,我的眼睛瞬间就发光了。”
刘虎贲将自身的感悟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条理清晰,生动有趣,这样的语文课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改变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方式,更叩响了热爱古诗词的大门。
一年后,刘虎贲依然牵挂着这群孩子们,与全班进行了视频通话,为同学们打气加油;今年他们都参加了高考,刘虎贲一一询问了情况,希望他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诗词对于刘虎贲来说,是生活的体现与情感的共鸣。诗意的生活不需要过多的准备和铺垫,不需要特殊的器物和精美的修饰,只要一颗感受美的心、从容的气度和坚毅的风骨。他曾经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说:“忙碌不是诗意缺席的理由,何不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不论面对繁难的物理专业或是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刘虎贲将始终保持着自己对未知的探索热情,“相信当所有的知识都水乳交融时,便到达了自己的桃花源,那也必将是豁然开朗的一番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