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恶性肿瘤,这种异质性不仅表现在临床结局、遗传特征、细胞起源等方面,而且在能量代谢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根据能量代谢差异,DLBCL可分为以有氧糖酵解为主要代谢特征的B细胞受体(BCR)-DLBCL亚型和以氧化磷酸化(OxPhos)为主要代谢特征的OxPhos-DLBCL亚型
【机 构】
:
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病理学与法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病理学与法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病理学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恶性肿瘤,这种异质性不仅表现在临床结局、遗传特征、细胞起源等方面,而且在能量代谢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根据能量代谢差异,DLBCL可分为以有氧糖酵解为主要代谢特征的B细胞受体(BCR)-DLBCL亚型和以氧化磷酸化(OxPhos)为主要代谢特征的OxPhos-DLBCL亚型。对于这两种不同代谢方式的DLBCL,有着差异显著的细胞调控通路。目前研究表明,BCR信号通路、bcl-6和自噬等调节BCR-DLBCL亚型细胞的有氧糖酵解过程;高度活化的线粒体功能基因和高表达的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等调节OxPhos-DLBCL亚型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靶向DLBCL的能量代谢差异及相关调控通路,可能为DLBCL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dult T cell leukemia/lymphoma,ATLL)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诊断的4例ATLL蜡块,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技术,观察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检测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前病毒DNA,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4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淋巴瘤诊断研究中心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9例眼附属器MCL会诊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免疫表型、IgH/CCND1融合基因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附属器MCL占同期MCL的1.9%(9/466)。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53至70岁(中位年龄64岁)。临床表现为眼部肿胀不适
介绍了2016修订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T细胞/NK细胞肿瘤部分,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1)EB病毒阳性T细胞/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2)肠道T细胞淋巴瘤/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3)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以及滤泡辅助T细胞(TFH)来源的其他淋巴结淋巴瘤;(4)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5)原发皮肤的淋巴瘤及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目的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诊断的345例LCH,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及透射电镜技术进行研究。结果(1)儿童LCH的临床初诊符合率为46.0%(210/457)。(2)345例LCH中,男213
目的探讨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复习相关文献并随访。结果60例病例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14~85岁,中位年龄
病理档案是医院病案的一部分,由于病理档案的特殊性,尚未纳入医院病案管理的范畴。目前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病理科档案管理的随意性比较大,由于缺乏相应的档案管理的制度以及档案的设施和设备,同时大多数病理科没有专职人员受过档案管理专业的培训,由此给病理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的问题。根据档案学的要求,结合病理科实际情况,对病理科档案管理进行系统规划,提出病理科档案管理的思路与对策,对档案进行分类,从档案的
深入研究微课的理论与技能,设计适用于病理实验教学的最佳微课制作方案。将微课联合数字切片、三维大体标本等资源应用于病理实验教学,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分层教学,能让学生轻松、高效的享受学习,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值得在病理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由数个肿瘤细胞黏附形成的不含纤维脉管束的微小乳头状或腺管状结构;在生物学行为上具有高淋巴管侵袭、高淋巴结转移、高复发、高远处转移和预后不良等特性。近年来,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癌症基因组学的研究进程,IMPC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目的探讨ImmunoRatio在线分析用于乳腺癌增殖活性标志物Ki-67检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145例乳腺癌组织患者的Ki-67染色切片,分别运用ImmunoRatio在线分析和人工精确计数方法评估Ki-67阳性指数。对在线分析与人工精确计数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对在线分析、人工精确计数、病理医师目测估计结果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检
目的了解肺原发黏液表皮样癌(MEC)和形态相似的肺腺鳞癌中的MAML2基因易位情况及其对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对2007年至2016年间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的24例肺原发MEC和44例肺腺鳞癌进行MAML2基因易位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进行包括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Napsin A、细胞角蛋白(CK)5/6、p63、p40、Ki-67等在内的免疫组织化学套餐检测。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