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美术材料工具准备习惯的培养策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美术要借助工具、材料、媒材,运用美术方法把创意转化为成果。学生的美术材料工具准备习惯的培养,对于完成美术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教学实践提出材料工具准备习惯培养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准备;指导管理,让学生善于准备;因势利导,让学生巧于准备。
  关键词:材料工具准备;习惯;策略;美术;小学生
  充分的工具材料准备是美术学习活动的重要部分,是一堂学有实效的美术课的基础。但是美术课堂上经常出现因材料工具准备不全,而无法正常参与美术实践活动,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因为没有养成准备材料工具的习惯,致使学生处于被动,甚至神游于课堂之外。因此,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的习惯培养策略,引导学生乐于准备、善于准备、巧于准备,帮助学生形成准备意识,逐步培养准备材料工具的习惯。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准备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创设积极的情境,在有层次地发现和学习成果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积极的情境驱动下做准备。
  1.教师要利用每堂课后面的时间增加新课预习过关游戏环节,设计问题指导预习,激发学生准备的兴趣
  如,在预习“规划每一天”中,设计2个问题“猜一猜,课本中的挂历、年历、台历用的是什么材料和工具?”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呢?”“因为台历的支架要厚一点的纸来做才会牢固,每个月的台历用薄一点的纸张就可以了。”是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准备好不一样的纸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准备好不同色彩的纸张。“说一说,你身边还有什么材料可以用来制作这样的作品?”“老师,我可以用树叶作为每个月的图案。”“老师,我还可以用照片制作呢?”“是的,你们太棒了,有这么多的主意,我们身边的资源,比如,我们已经完成的作业、校园里捡到的美丽的树叶等都可以用来制作一件有趣的作品,相信同学们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完成下一堂课的学习。”在预习过关游戏中,学生对于新课的学习充满期待,自然乐于准备材料工具了。
  2.教师要抓住时机,把示范舞台留给学生
  如,在学习”给您提个醒儿“中,有学生用了海绵纸来做提醒文字,这是学生准备的与众不同的材料,教师就请他上台为大家示范怎样把海绵纸变成文字,这位学生在垫板上用小刀仔细地刻出了文字,在教师的导问下,这位说出了因为海绵纸刻出来的字贴在彩卡上比较好看,手摸上去软软的,有立体感,自己很喜欢。学生通过自己的眼、手去感受了材料,并通过这次示范,把新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教给了全班同学。这样的分享和学习,比教师的示范更有影响,学生在悄悄的比赛中,自然会更多地去发现并准备新的材料。
  二、指导管理。让学生善于准备
  美术媒材及工具的管理,是美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部分,是学习准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者庞国维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材料工具的准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利用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读懂教材,从中得到如何准备材料工具的信息,并帮助学生管理美术工具材料。
  一方面,要用好第一堂课指导学生如何准备材料。在熟悉人教版第七册“给您提个醒儿”这课时,从学生作品“吾日三省吾身”这个提醒牌中,通过引导观察色彩、构成、工艺等,得到这是一堂手工制作课,要准备好至少3色卡纸、手工剪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工具材料的结果,再结合笔记,让学生做到对应该准备的材料心中有数。通过例图的观察指导,使学生学会了从作品中分析应准备什么媒材、工具,逐步形成自主准备、自主学习。
  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学会管理美术工具材料。教育家蔡元培说:“所谓教育,其实就是为学习提供帮助。”针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师要在多方面进行帮助与指导,并尽量做到简单、好操作。小学美术课程以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划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又有手工、绘画、国画、综合材料等类型,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中需要准备多种工具材料,但每课所用的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针对性地进行媒材、工具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管理媒材、工具的意识,针对每堂课的不同类型,准备好不同的媒材、工具。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建立“分类包”“百宝袋”的做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分类包”,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如,人教版第七册,根据各课学习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绘画类、手工类、国画、综合类四个分类包,将双头勾线笔、油画棒、水彩笔、水彩,水粉工具包等放入绘画包;将彩色纸张、剪刀、双面胶、固体胶等放人手工包;将宣纸、国画颜料、毛笔、旧报纸、塑料瓶等放入国画包;将平时收集的纸盒、旧纸、瓶罐等放入综合包。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提前熟悉各种材料工具,有利于课堂上的进一步学习与使用。然后将分类包按照每堂课后的布置装到较大的“百宝袋”中,与特别要求的材料一并带到课堂上,在“分类包”的准备和“百宝袋”的整合中,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更多的思考与尝试,逐渐形成美术学习活动的习惯。
  三、因势利导。让学生巧于准备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要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材料工具的准备应是与表达情感、思想紧密结合的,是学生利用工具材料和其他媒介有意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开始,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正面评价,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增进学生的自主意识,进而逐步形成准备的习惯。
  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善用生成性资源,让准备有激情。对于未能按要求做好准备的,教师要慎用批评,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前准备,学生来上课,不是希望得到批评,而是希望得到表扬和肯定,不当的批评会伤害学生的自尊,造成学生厌恶和排斥美术学习的心理,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今天我值日”中,学生带了一把剪刀和彩卡放在桌上,“这是一节绘画课,你带了手工的工具材料,你是怎么想的呢?”“老师,我准备错了。”“既然带来了,你能不能让这把剪刀派上用场呢?”……这时,另一个学生脱口而出:“老师,他可以先把人物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贴到值日的场景中啊!他可以和学习小伙伴一起合作。”多么善于思考的一位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带到了这堂课,也为这堂普通的绘画课一下子变得富有新意了,我顺势引导“是的,我们要把值日的同学安排到画面中的适当位置,让画面中的我们变得更突出。”这位抢着发言的学生给了我一点启发,不能让没做好准备的学生在课堂上呆坐,教师应当伸出援手,并引导学生反思和变通。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指导材料、工具的使用及组合,促进学生对材料、工具的使用进行反思,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通过成功体验,不断巩固学生的准备习惯。在教学“会走的玩具”中,学生用白色纸张制作了公鸡的身体和翅膀,教师追问“怎样使公鸡的翅膀更有创意呢?”促使学生使用之前学过的线条知识、色彩知识技能进行美化,把绘画工具材料用起来,用剪贴的形式,让卷、折、剪、贴变得更有层次,组合成有长长的漂亮尾巴的公雞。通过追问,让学生把工具材料的准备由简单的分类包跨越到了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想法,再多准备一样分类包,从而逐步建立起学生因自己的创意而去准备材料的意识和习惯。
  从一定程度上讲,教育是培养习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就是培养美术活动的习惯,材料准备的习惯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不失时机地激发兴趣、指导训练、积极评价,使学生乐于准备、善于准备、巧于准备,逐步形成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养成工具材料准备的习惯。
其他文献
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是社会、家庭和学校,但中学生人生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学习,因此学校是其主要的成长环境。探究学校班级环境的现状,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是提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
本文对上海某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试图了解中职生的家庭教育状况,找出其特点和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采用了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
我们要实现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必须加强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它是对滥用权利或可能滥用权利的制约,是一种预防和修正错误的机制。建立健全领域领导干部监督制约机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建立健全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一项系统工
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美国心理学家AlbertMehrabian通过实验证实: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即人类信息的传递总是由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组成。在
课程改革不仅仅是统一的课程改革方案的忠实、精确的执行的问题,中间要经过教师的实践和教师文化的转换。因而,变革旧有的教师文化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诉求。本研究以高校
在摄影艺术家创作中,总少不了一两个缪斯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但不管是以爱情之名创作,还是以创作之名谈爱情,他们最终多以影像之名背叛了爱情。曼·雷的影像中包含了太多欲望
在世界竞技体育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和残酷的进程中,我国国家队教练员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压力越来越大。教练员,尤其是国家队教练员的组织学习能力成为我国竞技体育持续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Internet上VRML语言的轻量级虚拟现实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远程教育领域,VRML已被越来越多
科学主义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使人类出现了意义和价值危机。科学理性的僭越和价值的迷失遮蔽了教学的理解品性,使得教学日益沦为“技术工具”而变得不再神圣。这不能不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