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落。蒲公英就在那片土地上安了家。
这是冀中平原最普通的一个村子。人和这片土地从千百年前一起走过来。土地的颜色和人的脸一样黄。人把自己种在这片土地上,嫁女儿娶媳妇,左右就是这十里八村的事儿。人年年在土地里刨食儿吃,土地收获了一茬又一茬的人骨头。自家的人埋在自家的地里,和种庄稼没什么两样。
一茬一茬的人种下去,并没有在土地里结出希望。人在土里扎了根儿,几千年几百年的根儿向地底下狠扎下去,人迈不开腿往别处走了。要不是驴和骡子拽着人拽着这个村子往前挪,人和村子早撑不下去了。人的日子再不好过也得想着给祖先拾掇拾掇房子培培土,那么多祖先撂下一手创建的基业义无返顾地一头向地底下扎去,他们是给你们找更好的日子去了,找着了他们就回来告诉你们。
眼瞅着米汤都能照见人影儿,一个壮劳力一天才能挣五分钱。白天人说人话,晚上人说鬼话。白天人说人民公社就是好,大锅饭就是好!晚上人说听说早些年闯关东的那些人也都能混口饭吃,说东北那地方有粮食吃。
白天人说话嚷嚷着说,唯恐别人听不见。晚上人躺在被窝里小声说,唯恐别人听见。
连雨他爸对连雨说,走吧,上东北去吧!你大姐夫和你大姐来信说东北顿顿有白面饽饽,总比在家挨饿强!
顿顿有白面饽饽?屋子里黑黢黢的。轻飘飘的几个字像另一场黑黢黢的美梦。自从土改分了连雨家97亩地,先是闹饥荒,能吃的都被挖出来吃掉了,草根、树皮、树叶、土,再往下挖就是死人骨头了。地上飘着骨瘦如柴或者由于便秘和浮肿腹大如斗的影子。很多孩子没有走出来。很多孩子被那几个春天永远地留住了。他们穿着破烂的衣裳饿得皮包骨头,他们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像天上的星星。被春天留住的孩子住在花骨朵里。半夜住在花骨朵里的孩子回家翻找吃的。人们看不见他。人们只看见满天的星星调皮的眼睛眨啊眨的,只知道半夜花香蹿得满院子都是。
再往前数是闹日本子。闹日本子死了一批人。闹日本子死的都是村庄的脊梁骨。起先政府不让抵抗。村子里的人读书习武和种庄稼的日子几乎和这片土地一样悠长。村子里的人多少知道些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大道理儿。白天都各忙各的,和没事儿人一样。晚上那些练把式的蒙了脸,背着大弯刀去端鬼子的炮楼儿。后来这些夜行侠有的成了地下党,有的投奔了29军的大刀队,有的揣好蒙脸布和大弯刀,深藏功与名,继续熬自己那份半死不活的日子。
村子里的坟头儿就是那个时候多起来的。本来地里已经埋得摞压摞了。土里还在继续埋人。那么些人都上哪儿去了?是不是他们在土里挖了一个洞从另一头跑掉了?从另一头跑掉的人拍拍身上的土,在另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世界里继续我们不知道的日子。
我从来不敢在村子里随便挖土,生怕一不小心挖到谁家还没走远的祖先。白天人都往地里跑,侍弄侍弄庄稼,拔拔自家坟头儿上的草。晚上人躺在炕上,住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人从那个洞口原路返回去,从土里爬上来回自家看看。他们回来的时候肯定经过麦地,麦子每晚都唰唰的响。他们和人走的不是同一条路,那条路风知道麦子知道,人不知道。梦是大家共同的路。他们和亲人在梦里遇见对方。
连雨和他的没出五服的叔伯哥哥连啸开始密谋出走的事儿。公社严禁壮劳力外出。壮劳力是牛是马,牲口没那么多,一大堆活儿在那儿等着呢。连雨都八岁了他奶奶还领着他挨家挨户找奶孩子的产妇讨奶喝呢。可见村子里没有奶牛。我在村子里见过一次马。这匹马告诉我它不属于这里。它只是一位风尘仆仆的路过这个村庄的客人。以前马也来过这里。马驮着往事,马把往事卸下就走了。就像这次一样。我在村子里见过两次牛。牛和这里的人一样,佝偻着腰,皮毛晦涩,好像所有的力气都被土地榨干了。我没有看到牛的眼睛,我只顾着盯着牛的胯下寻找那个晃晃荡荡蓄满乳汁的大口袋。
我没有找着那个大口袋,但是我找到了别的口袋,挂在女人胸前的口袋。天气闷热闷热的,蝉在树上知了知了叫个没完。人要是能像蝉一样脱掉一层壳大概能凉快儿不少。四十岁往上的女人都像老爷们儿一样光着膀子在滚烫的地上走来走去,这比看到十来岁的男孩子直接在太阳地里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还让我目瞪口呆。
我的眼前晃动的全是吊在胸前的各种各样的口袋,大一点儿的,小一点儿的。我不知道应该把眼睛放在哪儿好,是放在她们的脸上还是放在她们的胸上。我偷偷对一位熟悉的女人说,你穿上件衣服吧!她马上和身边另一位同样光着膀子的女人嘲笑我,你看看这个小东西,她还知道害臊呢。
我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复杂局面。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大街上人来人往,男人和女人像往常一样下地、串门子、打招呼、站在街上拉家常,所有人的目光声音表情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目光躲闪地盯着女人们裸露在太阳底下的胸,像个贼。
在这个用黄土捏成的村子面前,我第一次感到自惭形秽了。读着《诗》《书》《礼》《易》和圣人训诰的人们用泥土掩埋好祖先的尸骨,又从泥土里捡起一粒粒粮食,像尘土一样卑微地活着。尘土里长出庄稼也长出这片土地宁折不弯的风骨,男人和女人在阳光下平静地面对对方裸露的身体,少年在大街上赤裸着玩耍,伦理道德天道自然中的淳朴与善良,瓦解了一个在时光隧道里意外闯入的六岁孩子刚刚构建起来的现代文明的自以为是和虚伪。
活儿是永远干不完的,人是永远吃不饱的。外面的世界是个啥样子?连梦都没法儿告诉连雨他俩。祖先做梦也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日子像一堵横在路上的墙一样高大又灰暗。村子里到处都是墙。四面是墙的房子唯一的窗户开在院子里被院墙挡住。院墙挡住了人的目光,人无法看得更远,也看不到更远的地方。高高的院墙连在一起组成的一道道胡同简直令我惊恐不安,我常常崩溃地在胡同里发足狂奔。巨大的脚步声从后面追过来,所幸我总是跑得很快。
胡同的尽头是一个黑乎乎的门洞,像一张大张着的嘴。大人们严厉警告,不准去那里玩儿!那是连啸的家。我见过他最小的妹妹。
我在各种场合听到她,老娇娇好点儿了没?老娇娇能下地了,老娇娇咳血了,老娇娇这么了,老娇娇那么了。那个黑黑的门洞前偶尔能看到几个街坊邻居进去,却从没见过他们家人出来。一家人在黑黑的门洞里面捱着更加黑暗的生活。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我一眼就看见她在胡同里站着。胡同里又阴又冷。她拿着一根棍儿,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拿它当拐杖用的。她穿着件看上去簇新的花袄,头上戴着条鲜艳的绿头巾。她的脸竟然粉红得和桃花一样娇艳。这在村子里是不多见的。我不知道她就是她,她却知道我就是我。她看我盯着她看,她马上笑得和一朵花一样。她还叫出了我的名字。我问她你是谁?她的眼睛笑得像一汪水,她说我是你姑姑。我心想我还有这么好看的姑姑呢?我怎么从来没见过她。我说那你和我一起玩儿吧。
我拉起她的手就往胡同外走。走了几步我就发现不对劲了。她被我拉扯得趔趔趄趄,要不是拄着手里的木棍儿她几乎扑倒在地上。她的脸变得煞白气短得要命,然后她就大口大口地咳嗽起来。我惊讶地望着她。我猜到她是谁了。
一个星期之后她就死了。年还没有来。再等几天年就来了。早饭之前这个消息从门洞里传播出来。我没有听到哭声。大人们像往常一样拉呱着家常结伴去帮忙,小孩子们欢呼着去看热闹。一口朱红的棺木和新娘的红嫁衣一样,成了点缀那个年月的一抹最鲜亮的颜色。
我没有去。我第一次遇见一个人的死亡。我不得不庄重地面对它。我静静地站在胡同口瞅着那个黑黑的门洞。我头一次没有因为自己一个人站在胡同里而感到害怕。阳光奇迹般地从头顶洒下来。我唯一的一次与她相遇,她大概是想到胡同外面去晒晒太阳。但是胡同太长了,她永远也走不出去。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家门。我还没来得及告诉她,她是这个村子里生得最美的姑娘。过了年桃花就开了,我还想让她站在桃树下和桃花比一比,看看到底谁更美一些。
她找她的家人去了。她们家一家子好几口先后染上了这种叫作肺结核的病,一个接一个地吐血而亡。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他们吐出的血把生活彻底染成了黑色。
连雨和连啸是晚上悄悄离开村子的。亲人们眼泪汪汪地轻声和他们道别。反正一村人白天累都累死了,也没人关心大道上走路比猫还轻的两个人。等到村里人想起来问,就说走亲戚去了。一村人拖着村子拼死拼活朝前走,半路上丢掉了一些人。除了嫁出去的老了的死掉的埋进土里的,还有一些人走着走着莫名其妙就不见了。丢掉了一些人的村子大概分量变得轻了点儿,时间一长村里人就把他们忘了。
后来若干年,也许几年,也许十几年,也许几十年,村子丢掉的这些人又一个一个地冒了出来。村里的人欣喜地看着这个村庄丢掉的孩子又都回来了,欣喜地看着跟在他们身后的妩媚女人和蹦蹦跶跶可爱得不得了的娃娃。这些娃娃用异乡的口音问着一些他们父辈小时候曾经问过的可笑问题。他们也是这个村庄的孩子。他们没吃这个村一粒粮食就长大的身体和明媚的小脸儿被别处的阳光晒黑。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偶尔提起笔来写写文章,怀念一下那块古老又多难的土地和像土地一样古老而历经苦难的村庄,还有那些善良淳朴的人们。那里埋葬着他们列位祖先的骨殖,是他们生命的源起,是他们千里之外的另一个故乡。
责任编辑 王冬海
这是冀中平原最普通的一个村子。人和这片土地从千百年前一起走过来。土地的颜色和人的脸一样黄。人把自己种在这片土地上,嫁女儿娶媳妇,左右就是这十里八村的事儿。人年年在土地里刨食儿吃,土地收获了一茬又一茬的人骨头。自家的人埋在自家的地里,和种庄稼没什么两样。
一茬一茬的人种下去,并没有在土地里结出希望。人在土里扎了根儿,几千年几百年的根儿向地底下狠扎下去,人迈不开腿往别处走了。要不是驴和骡子拽着人拽着这个村子往前挪,人和村子早撑不下去了。人的日子再不好过也得想着给祖先拾掇拾掇房子培培土,那么多祖先撂下一手创建的基业义无返顾地一头向地底下扎去,他们是给你们找更好的日子去了,找着了他们就回来告诉你们。
眼瞅着米汤都能照见人影儿,一个壮劳力一天才能挣五分钱。白天人说人话,晚上人说鬼话。白天人说人民公社就是好,大锅饭就是好!晚上人说听说早些年闯关东的那些人也都能混口饭吃,说东北那地方有粮食吃。
白天人说话嚷嚷着说,唯恐别人听不见。晚上人躺在被窝里小声说,唯恐别人听见。
连雨他爸对连雨说,走吧,上东北去吧!你大姐夫和你大姐来信说东北顿顿有白面饽饽,总比在家挨饿强!
顿顿有白面饽饽?屋子里黑黢黢的。轻飘飘的几个字像另一场黑黢黢的美梦。自从土改分了连雨家97亩地,先是闹饥荒,能吃的都被挖出来吃掉了,草根、树皮、树叶、土,再往下挖就是死人骨头了。地上飘着骨瘦如柴或者由于便秘和浮肿腹大如斗的影子。很多孩子没有走出来。很多孩子被那几个春天永远地留住了。他们穿着破烂的衣裳饿得皮包骨头,他们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像天上的星星。被春天留住的孩子住在花骨朵里。半夜住在花骨朵里的孩子回家翻找吃的。人们看不见他。人们只看见满天的星星调皮的眼睛眨啊眨的,只知道半夜花香蹿得满院子都是。
再往前数是闹日本子。闹日本子死了一批人。闹日本子死的都是村庄的脊梁骨。起先政府不让抵抗。村子里的人读书习武和种庄稼的日子几乎和这片土地一样悠长。村子里的人多少知道些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大道理儿。白天都各忙各的,和没事儿人一样。晚上那些练把式的蒙了脸,背着大弯刀去端鬼子的炮楼儿。后来这些夜行侠有的成了地下党,有的投奔了29军的大刀队,有的揣好蒙脸布和大弯刀,深藏功与名,继续熬自己那份半死不活的日子。
村子里的坟头儿就是那个时候多起来的。本来地里已经埋得摞压摞了。土里还在继续埋人。那么些人都上哪儿去了?是不是他们在土里挖了一个洞从另一头跑掉了?从另一头跑掉的人拍拍身上的土,在另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世界里继续我们不知道的日子。
我从来不敢在村子里随便挖土,生怕一不小心挖到谁家还没走远的祖先。白天人都往地里跑,侍弄侍弄庄稼,拔拔自家坟头儿上的草。晚上人躺在炕上,住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人从那个洞口原路返回去,从土里爬上来回自家看看。他们回来的时候肯定经过麦地,麦子每晚都唰唰的响。他们和人走的不是同一条路,那条路风知道麦子知道,人不知道。梦是大家共同的路。他们和亲人在梦里遇见对方。
连雨和他的没出五服的叔伯哥哥连啸开始密谋出走的事儿。公社严禁壮劳力外出。壮劳力是牛是马,牲口没那么多,一大堆活儿在那儿等着呢。连雨都八岁了他奶奶还领着他挨家挨户找奶孩子的产妇讨奶喝呢。可见村子里没有奶牛。我在村子里见过一次马。这匹马告诉我它不属于这里。它只是一位风尘仆仆的路过这个村庄的客人。以前马也来过这里。马驮着往事,马把往事卸下就走了。就像这次一样。我在村子里见过两次牛。牛和这里的人一样,佝偻着腰,皮毛晦涩,好像所有的力气都被土地榨干了。我没有看到牛的眼睛,我只顾着盯着牛的胯下寻找那个晃晃荡荡蓄满乳汁的大口袋。
我没有找着那个大口袋,但是我找到了别的口袋,挂在女人胸前的口袋。天气闷热闷热的,蝉在树上知了知了叫个没完。人要是能像蝉一样脱掉一层壳大概能凉快儿不少。四十岁往上的女人都像老爷们儿一样光着膀子在滚烫的地上走来走去,这比看到十来岁的男孩子直接在太阳地里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还让我目瞪口呆。
我的眼前晃动的全是吊在胸前的各种各样的口袋,大一点儿的,小一点儿的。我不知道应该把眼睛放在哪儿好,是放在她们的脸上还是放在她们的胸上。我偷偷对一位熟悉的女人说,你穿上件衣服吧!她马上和身边另一位同样光着膀子的女人嘲笑我,你看看这个小东西,她还知道害臊呢。
我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复杂局面。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大街上人来人往,男人和女人像往常一样下地、串门子、打招呼、站在街上拉家常,所有人的目光声音表情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目光躲闪地盯着女人们裸露在太阳底下的胸,像个贼。
在这个用黄土捏成的村子面前,我第一次感到自惭形秽了。读着《诗》《书》《礼》《易》和圣人训诰的人们用泥土掩埋好祖先的尸骨,又从泥土里捡起一粒粒粮食,像尘土一样卑微地活着。尘土里长出庄稼也长出这片土地宁折不弯的风骨,男人和女人在阳光下平静地面对对方裸露的身体,少年在大街上赤裸着玩耍,伦理道德天道自然中的淳朴与善良,瓦解了一个在时光隧道里意外闯入的六岁孩子刚刚构建起来的现代文明的自以为是和虚伪。
活儿是永远干不完的,人是永远吃不饱的。外面的世界是个啥样子?连梦都没法儿告诉连雨他俩。祖先做梦也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日子像一堵横在路上的墙一样高大又灰暗。村子里到处都是墙。四面是墙的房子唯一的窗户开在院子里被院墙挡住。院墙挡住了人的目光,人无法看得更远,也看不到更远的地方。高高的院墙连在一起组成的一道道胡同简直令我惊恐不安,我常常崩溃地在胡同里发足狂奔。巨大的脚步声从后面追过来,所幸我总是跑得很快。
胡同的尽头是一个黑乎乎的门洞,像一张大张着的嘴。大人们严厉警告,不准去那里玩儿!那是连啸的家。我见过他最小的妹妹。
我在各种场合听到她,老娇娇好点儿了没?老娇娇能下地了,老娇娇咳血了,老娇娇这么了,老娇娇那么了。那个黑黑的门洞前偶尔能看到几个街坊邻居进去,却从没见过他们家人出来。一家人在黑黑的门洞里面捱着更加黑暗的生活。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我一眼就看见她在胡同里站着。胡同里又阴又冷。她拿着一根棍儿,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拿它当拐杖用的。她穿着件看上去簇新的花袄,头上戴着条鲜艳的绿头巾。她的脸竟然粉红得和桃花一样娇艳。这在村子里是不多见的。我不知道她就是她,她却知道我就是我。她看我盯着她看,她马上笑得和一朵花一样。她还叫出了我的名字。我问她你是谁?她的眼睛笑得像一汪水,她说我是你姑姑。我心想我还有这么好看的姑姑呢?我怎么从来没见过她。我说那你和我一起玩儿吧。
我拉起她的手就往胡同外走。走了几步我就发现不对劲了。她被我拉扯得趔趔趄趄,要不是拄着手里的木棍儿她几乎扑倒在地上。她的脸变得煞白气短得要命,然后她就大口大口地咳嗽起来。我惊讶地望着她。我猜到她是谁了。
一个星期之后她就死了。年还没有来。再等几天年就来了。早饭之前这个消息从门洞里传播出来。我没有听到哭声。大人们像往常一样拉呱着家常结伴去帮忙,小孩子们欢呼着去看热闹。一口朱红的棺木和新娘的红嫁衣一样,成了点缀那个年月的一抹最鲜亮的颜色。
我没有去。我第一次遇见一个人的死亡。我不得不庄重地面对它。我静静地站在胡同口瞅着那个黑黑的门洞。我头一次没有因为自己一个人站在胡同里而感到害怕。阳光奇迹般地从头顶洒下来。我唯一的一次与她相遇,她大概是想到胡同外面去晒晒太阳。但是胡同太长了,她永远也走不出去。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家门。我还没来得及告诉她,她是这个村子里生得最美的姑娘。过了年桃花就开了,我还想让她站在桃树下和桃花比一比,看看到底谁更美一些。
她找她的家人去了。她们家一家子好几口先后染上了这种叫作肺结核的病,一个接一个地吐血而亡。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他们吐出的血把生活彻底染成了黑色。
连雨和连啸是晚上悄悄离开村子的。亲人们眼泪汪汪地轻声和他们道别。反正一村人白天累都累死了,也没人关心大道上走路比猫还轻的两个人。等到村里人想起来问,就说走亲戚去了。一村人拖着村子拼死拼活朝前走,半路上丢掉了一些人。除了嫁出去的老了的死掉的埋进土里的,还有一些人走着走着莫名其妙就不见了。丢掉了一些人的村子大概分量变得轻了点儿,时间一长村里人就把他们忘了。
后来若干年,也许几年,也许十几年,也许几十年,村子丢掉的这些人又一个一个地冒了出来。村里的人欣喜地看着这个村庄丢掉的孩子又都回来了,欣喜地看着跟在他们身后的妩媚女人和蹦蹦跶跶可爱得不得了的娃娃。这些娃娃用异乡的口音问着一些他们父辈小时候曾经问过的可笑问题。他们也是这个村庄的孩子。他们没吃这个村一粒粮食就长大的身体和明媚的小脸儿被别处的阳光晒黑。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偶尔提起笔来写写文章,怀念一下那块古老又多难的土地和像土地一样古老而历经苦难的村庄,还有那些善良淳朴的人们。那里埋葬着他们列位祖先的骨殖,是他们生命的源起,是他们千里之外的另一个故乡。
责任编辑 王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