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和概括规律。
  课前准备:
  学习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间隔
  (一)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我带来了一组图形。
  (课件依次出示圆、五角星、圆、五角星)下一个图形是什么呢?谁来猜猜?
  (生说一说并说明想法。)
  师:观察这组图形,这两种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生说一说。)
  师:对,从圆开始,到五角星结束,像这样一个圆、一个五角星、一个圆、一个五角星,它们是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像这样,两种物体总是一个隔着一个排列,我们称之为一一间隔排列。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中间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一间隔排列”的问题。(板书:间隔排列)
  (二)对比分类
  师:仔细观察,圆和五角星是一一间隔排列,(旋转图形)现在还是间隔排列吗?(一边转一边问)
  (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是的,我们这组图形只是方向变了,但排列的方式没变,圆和五角星总是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所以还是一一间隔排列。
  (课件出示两组图形。)
  师:我又带来了两组图形,它们是一一间隔排列吗?那它们有什么不同?(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有两种排列方式,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两端是相同的。(板书:两端相同)
  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两端是不同的。(板书:两端不同)
  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一)合作探究, 发现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有两种排列方式,那它们在数量上又有怎样的规律呢?
  请同学们用□和代表两种物体,画一画、数一数、比一比,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画法以及发现。
  (二)集体交流
  (学生展示作品汇报。)
  师:刚才两位同学虽然画的图形的数量不一样,但他们都发现了一个相同的规律,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两端不同时,正方形和三角形一样多;两端相同时,正方形比三角形多一个。
  (交流中强调:排在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
  (板书:相等、相差1)
  (三)一一对应思想
  师:通过学生自己研究发现,两端相同时,正方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相差1,两端不同时,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相等,都是一一间隔排列。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一会儿相等,一会儿相差1,这是为什么?你能结合刚才画的图,去画一画、想一想,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吗?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让学生上台圈一圈,说一说。)
  生: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看作一组。
  (生一边说一边在作品上圈一圈。)
  师:真不错,把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看成一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下面都是两个一组,最后还剩下1个,所以正方形比三角形多一个。(最后刚好分完,没有剩余,所以它们的数量相等。)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把两种图形,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圈在一起,像找同桌一样,其实这就是把它们一一对应起來,我们用一一对应的想法把它们分成两个一组、两个一组。
  三、验证规律,巩固认识
  (一)自我挑战
  师:如果有10个□,请你设计一组○和□组成的一一间隔排列,你能想到几种?请你画出来、数一数、比一比。
  (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验证规律
  (学生展示作品并介绍是如何画的。)
  思考:都是10个正方形,怎么圆的个数不一样呢?
  交流强调: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当两端物体不同时,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
  师:想一想,如果把圆和正方形围成一圈,这时候圆会有几个呢?(板书:围成一圈)
  (学生思考并交流汇报。明确:围成一圈后,从哪开始,到哪结束,两端物体不同,所以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
  (课件动画演示帮助理解。)
  四、回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间隔排列的现象。(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片。)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规律,只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能有所发现。
其他文献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互动情境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写作能力。为此,本文分析了互动情境教学方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价值,同时提出创造生活情境以及运用多媒体设备两种具体运用方式,以期为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基于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出现并广泛
教学中的精彩往往源于课堂的动态生成,英语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动态生成性资源,具备改变教学预期的行为能力,重新构建教学过程,创造一种从容优雅的教学境界,从而让英语课堂教学流光溢彩。  一、及时“生成”  在现实的英语课堂上,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我们常常过多地去“排练和预设”,以致忽略了学生精彩的发言和智慧的火花。要改变这种完成任务式、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把学生从传统的
小学阶段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对于生活的领悟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对于学校里数学学科,更是不能充分地了解其中内涵。一些具有抽象性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像是雾里看花,难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低年级的课程目标指出,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课程内容的低年段学习目标共有37个,其中与表达能力相关的行为动
简单介绍了经济预测中最小一乘法和最小二乘法的含义,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为了改善预测效果,采用加权最小一乘法来进行参数估计.在该方法中采用了一种新的赋权方法,并把加权
资源管理是整个校园网格系统中的关键和基础,通过对各种分布的、异构的资源的统一管理,以此实现对整个网格系统资源的一致访问并且使资源管理模块具有可扩展性.通过对资源的
在檫树育苗过程中,通过设置不同的覆盖方式和播种密度,研究了其对檫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稻草+无纺布的覆盖方式出苗率最高,可以达到53.5%,效果好于单一稻草和无
足球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足球运动在我国古代叫作蹴鞠,在当时蹴鞠运动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古代的蹴鞠运动一直流传到现在,慢慢地演变成了现在的足球运动,直到如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