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程资源 优化品德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课程资源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品德与社会》教材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荆门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人文、自然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明显,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民间传说,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都是具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这些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定使品德教学的载体更贴近实际,实施更顺畅有效,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荆门本地课程资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带领学生走进自然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其北部层峦叠翠、峰奇谷幽,中部岗岭起伏、河港交错,南部沃野舒展、稻香鱼肥。境内三山(大洪山、惠亭山、圣境山)、三园(大口森林公园、虎爪山森林公园、千佛洞森林公园)、三库(漳河水库、温峡水库、惠亭水库)、三洞(黄仙洞、空山洞、香龙洞)组成了生态旅游资源。其中,大洪山风景区林木丛生,溪泉遍布,遍布对节白腊、古银杏等生物活化石;漳河风景区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是休闲度假胜地;黄仙洞的云盆景观更是国内外罕见。在品德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观察、思考、体验、感悟,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还能得到有益的启迪和教育。
  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家乡》一课时,教师通过实地考察,针对实际把学生带到春意盎然的象山风景区,登上岚光阁,凭栏远眺:远处群山苍苍茫茫,汉水逶迤而过,黄的花绿的苗织成一幅壮锦铺在山水间;近处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城市如画卷般绵延在脚下。在充满童趣的“捉迷藏”游戏中,教师引导观察远山近水,感悟家乡的繁华与美丽,“可爱”便成了学生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叹。而后将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做成课件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进行解说,此情此景,学生将会为自己是荆门人而深深自豪。
  二、为学生讲述民间故事
  德育不是说教,更不是训斥。沉闷、机械的品德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既不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不会给学生以真实可感的情感收获。荆门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传说中的故事大多精彩感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的勇敢,有的聪慧,有的孝敬父母,有的满腔正义,大多形象丰满,可感可知。在品德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为学生讲述这些民间故事,可以拉近德育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他们从故事中明理,在生活中导行。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课余学习》时,根据需要,教师穿插荆门本地一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如罗汉山的传说、《阳春白雪》的典故、关公与掇刀的传说等,当这些趣味横生的故事出现在学习过程中时,当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景物与这些故事相联系时,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借助于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透过故事理解到其中蕴含的道理,会更好地提升道德认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组织学生调查地方特产
  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造就了不同的特色产品,地方特产往往又反应了一个地区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品质。荆门物产丰富,漳河茶叶、三阳板栗、山灵葛粉、纪山龙米、金龙泉啤酒声名远播;八角雪枣、长湖鱼糕、钟祥盘龙菜、太师饼美味飘香。每一种特产由“产”至“特”都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在品德课上,根据教学主题,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去寻找家乡特色,介绍家乡特产,让学生从特产的产生、发展历程中,从特产背后的故事中去感悟家乡的历史文化,受到德育启迪。
  例如在教学《家乡特产知多少》时,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围绕“漳河柑橘”这一主题,分组细化,调查漳河柑橘种植、采摘、包装、销售、成名的原因……通过研究,学生不仅能领悟柑橘作为家乡特色产品,不仅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能感受到柑橘丰产离不开科技发展,离不开橘农的辛苦与智慧。
  四、引领学生寻访名人足迹
  荆门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遗迹众多。春秋时期道学家老莱子曾隐居荆门,三国关羽曾屯兵掇刀石,宋代理学家陆九渊曾于荆门象山设台讲学,还有宋玉在这里写出《阳春》《白雪》,舒成龙、尉迟恭在这里留下“三台”“三关”(凤凰台、读书台、讲经台,乐乡关、马牙关、虎牙关)。这些广为传颂的历史名人,这些俯拾皆是的历史遗迹,是荆门的一笔巨大财富,也理当为荆门儿女学习、传承。在品德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就地取材,深入挖掘这些本地名人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户外寻访名人足迹,以这些更真实、更鲜活的素材来进行教学,德育课堂更贴近学生,更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热爱,还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名人的道德魅力,受到心灵的启迪与洗礼。
  五、鼓励学生了解传统习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荆门,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民俗,表现出了极强的地域特色,丰富多彩,却有各有不同。单就过年来说,城北年前打豆腐、做春卷、熏腊肉,城南做鱼糕、打糍粑,忙碌中透着喜悦。大年三十祭祖辞年、吃团年饭、拜跑年、守岁,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后走亲戚,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除了这热热闹闹、应接不暇的春节民俗外,老人贺寿、新人大喜、新居乔迁等,主宾双方都各有约定俗成的礼仪。这些传统习俗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资源。利用品德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走进不同乡村,走进不同场景,感受传统习俗的美丽,感受这些习俗带来的快乐,领悟习俗中蕴含的为人处事之理,将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已有的心灵体验,甚至现实生活中所听到的、看到的、接触到的一切都能成为品德课的有效课程资源。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得天独厚的环境、人文、物质等德育资源客观地存在于各个角落之中,蕴涵着体验价值的资源无所不在。教师只要仔细去发现,大胆加以开发和利用,它们便可以在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情感,锤炼学生品质等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
【摘要】近年来,节日越来越多,年轻人对此乐此不疲,商家更是乘机造势,促销牟利。西方节日越来越“物质化”“娱乐化”,而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人忽视,越来越向“消亡化”“商业化”靠近。而我们的德育,也存在德育资源的“无序化”“空洞化”和德育形式的“单一化”“被动化”,对学生成长极为不利。故笔者思考,提出“德育日历”,“指利用中西方广为流行的传统节日,了解其由来的美好故事,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为德
【摘要】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途径很多。作者以分管校长身份组织、开展了全校教师说题比赛活动,取得了经验性认识,被上级推广,在湖里区、厦门市乃至福建省有一定的影响力。作者结合中考英语复习迎考的现状进行积极实践,以全新视角,展开关于“开展初中英语说题比赛活动”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形成独到的见解。因此类论文目前几乎还无人涉猎,出版物及网络上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论述,故该文没有参考书目。即便如此,该文有教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语文教师,应该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已任。教古诗就是一条捷径。因为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优秀古诗为载体,就能让阅历不深的初中学生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怎么操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初步感知,让学
【摘要】目前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究教学已成为科学课堂学习的核心活动。但是“探究”成为“噱头”的现象也随之日益突出:“探究精彩热闹,学习空洞浮躁”,。探究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成为匡正科学课“探究秀”的焦点问题。本文从“让思维随行探究”的角度,提出有效探究的四大对策:一、情境巧设,让思维溶于“鲜汤”;二、材料精选,让思维插上“翅膀”;三、课堂调控,让思维擦出“火花”; 四、知识迁移,让
“王老师,我恨死我妈妈了。我觉得她不是我的亲妈,我一定是她抱养的。做她的孩子真没意思,我不如死了算了!”一天,小朱神情沮丧,跑到我的办公室哽咽着对我说。  在小朱断断续续地倾诉中,我了解到了这次他这么伤心的原因是和妈妈吵架了:小朱放学回家,感觉有些热,就把衣服脱了。妈妈担心他感冒,就让他穿衣服。他说自己很热,不想穿。于是,妈妈开始唠叨,并翻起“旧账”,数落起小朱的不是来,并拿他和7岁的小表弟航航相
摘 要由于现在户外体育自主游戏活动中存在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例如,原材料的选取、户外环境的互动、教师的指导方向,本次课题在了解幼儿健康活动的基础上,从低结构材料入手,研究小班户外体育自主游戏时的应用、经验,探究低结构材料在户外体育自主游戏中的应用和教师在游戏时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户外体育自主游戏;卷帘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
写作文难,改作文更难,但是不改肯定是不行的。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作文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写前指导、写中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前提,.其意义重大。.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也十分认真,挑了错别字、又改病句,有了总批不忘眉批,画圈、画线,打问号,可谓精批细改,大动手术,真正是刀刀见血,在累的疲惫不堪之余,往往暗自窃喜:这下总有点效果了吧?而学生看到自己绞尽脑汁写的作文被改得“体无完肤”时,心中做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代,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实验课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青睐。结合学校的具体教学进程和软硬件设施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昼夜交替》这堂课的内容时,我一般都会为学生安排一堂实验课,通过实验过程观察、思考来完成昼夜交替相关的知识点,以激发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昼夜交替晨昏线直射点 实验报告  一、课前准备工作 
摘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一些数学符号、定理、常数等方面,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把握问题关键点,从而利用数学的知识与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就针对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过程中,以实现学生正确认识与掌握常数“1”的教学,从而提升其数学成绩。  关键词:常数“1” 二项式定理 不等式 新课程改革  一、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其数学教学的编排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