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教育的必然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认为,针对现存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负面效应,教育者应该及时应对并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教育 必然性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然而,人才取决于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学计算机,上互联网的热潮正席卷广大中小学校。目前据统计显示,在网络用户中,学生比例为20.94%,广大青少年已成为中国网络中最主要的群体,其使用比例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网络建设,必将会不断提高。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将网络融入日常生活中,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意识形态、身心健康、思想道德面貌等。因此,研究网络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应采取的科学教育措施显得越来越迫切。
  一、造成的不利影响
  1.形成错误的政治观。
  青少年特别热衷于通过上网来获取信息,主动查阅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但由于网络信息纷繁,网络垃圾已对当代青少年的心灵世界造成污染。在国际舞台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正利用在网络领域的优势,通过互联网的途径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网上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已经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政治观产生重大的影响。
  2.身心健康的不良发展。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如果对网上的信息不加挑拣地全盘接受,大量的不良信息就会渗透到学生的成长当中,而这种负面成长必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是在上网中无意接触到黄色信息,而一旦接触过网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往往会产生一种好奇或心理冲突的心理,而去刻意寻找提供色情服务的网站,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严重的,甚至达到犯罪的程度。此外,网络中的数字化迷宫和动感刺激的娱乐游戏,如果青少年过分地沉溺、迷恋于其中,就会失去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就可能导致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和信任及欺诈心理,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
  3.思想道德的逐渐弱化。
  在网络上,个人的存在是以虚拟的、数字化的,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现为电子符号间的互动。在这里,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职业等一切有关真实的个人材料,在这里,可以塑造一个心中想象的人物,从数字化的外表到虚幻的内心世界。自制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在缺少“他人在场”或“监督”的压力情况下,是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而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在这种无约束的状况下进行宣泄。网上聊天,整天整夜,除影响学业外,还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结果,如出走、诈骗等。青少年这种网上道德感的弱化极有可能影响到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二、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进行思想教育
  1.贴近网络,武装自我。
  在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具有熟练地运用网络、多媒体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和素质,他们无论在文字、表格、图形、图像处理,还是音频、视频主体处理,都要经过验证、分辨信息、拓展网上思想教育阵地;善于运用数字式交互技术,在网上直接与青少年进行对话和沟通,并及时从网上反馈教育效果的信息,以便使青少年科学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为更加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提供依据。江泽民同志在科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科学教育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这就对学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务,增强了开展网上教育的责任感。在网络时代,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就要从网络教育开始,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和本事,成为新一代的网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2.加强管理,提高素质。
  面对汹涌的网络信息,只有广大青少年提高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对各种信息具有甄别能力,才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信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培养青少年能运用计算机技能获取和处理信息,并恪守信息时代所要求的伦理道德基本素养和能力。信息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了解基础的网络知识,以及如何使用网络;(2)学习判断网络信息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运用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网络发展自己;(5)熟悉并掌握网络“游戏规则”,学会同不良网络行为作斗争。
  3.注重疏导,积极应对。
  作为虚幻世界的网络正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随着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信息传输速度的加快,这种作用程度还将不断加深。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将与网络一起成长。网络时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都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必然给教育工作带来新影响、提出新要求。就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内容来说,重点是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少年在多元化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就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形式来说,主要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式教育方法,将教育思想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青少年教育不断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只有学校教育工作者正视网络,不断研究新现象,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历史使命,才能做好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成才的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作者主要论述了职业教育中模块化教学的内涵、必要性及其特点,并且阐述了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 模块化教学    一、模块化教育模式的内涵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  MES(Modules of Em
摘 要: 课堂管理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只有掌握课堂教学管理的常用方法,并不断地综合应用,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技能,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实现课堂教学既定的目标。  关键词: 课堂管理 管理方法 课堂气氛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学校德育在定位、实践、过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德育目标 德育模式 德育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初始,中国就步入了一个以现代化为根本特征的全面深刻的变革时期。然而我们并没有建立起与现代化实践相适应的德育理论和运作模式,主宰学校德育运作的仍是基于较为单一的社会结构而建立起来的教育模式。致使学校德育
摘 要: 文章从农村小学教师的角度对农村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意义、优势及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指出了只有从事教育科研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只有进行教育科研才是农村小学教师的立足之本、长远发展之计。  关键词: 农村 小学教师 教学科研    一  目前,“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核心内容之一,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已成为教育
大型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该文就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建议以供探
摘 要: 中学生的责任心是指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社会和国家,对自然环境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本文主要从中学生责任心的心理结构与社会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学生责任心的结构。  关键词: 中学生 责任心 结构    一、责任与责任心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责任”的含义是:(1)使人担当起某种职责与职务;(2)分内应做
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已不只是书本和杂志,还有网络和影视。传媒的大众化和网络化,给中华传统美德的冲击和对高中生的心理品质健康影响巨大,这种存在本无可厚非,但从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其匆匆前行的脚步未必合情,怡目却未必怡心,特别是高中生之心。我们姑且称这些为“另类”。  困惑之余,我就《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中相关“另类”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探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