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改中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8023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中,构建有效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拓展中学课堂教育途径,是教育者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责任。笔者所在的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积极践行这一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内容充实饱满,载体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亮点鲜明突出,影响广泛深刻。
  理念引领,正确决策
  学校始终坚持“博文修德,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结合当前教育形势,确立了“拓展中学课堂教育途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强化“1234”工作思路,着力抓好核心价值观教育。
  强化一种理念 学校自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以来,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以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为中心,通过在课堂中开展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打造两大阵地 即打造“一课堂”和“二课堂”两大阵地,努力扩大主题教育覆盖面。“一课堂”即室内课堂,旨在依靠学科教育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课堂”即活动课堂,力求通过活动过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到三位一体 学校努力引导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树立核心价值观、践行核心价值观。学习核心价值观,做胸怀天下的博学者;树立核心价值观,做与时俱进的领路人;践行核心价值观,做脚踏实地的实践者。
  抓好四对结合 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积极打造主题教育课堂,努力抓好四对结合:把学习内容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把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把学习知识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课改助推,完善体系
  抓住“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契机,注重传承和强化工作特色,丰富和完善体系建设,努力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四个“强化”。
  课改为先,强化创新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学校把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融入到课程改革的工作之中,整体规划,系统研究,致力创新,有效实施。学校以国家课程为核心,以地方、校本课程为两翼,以活动课程为拓展,将主题教育课堂进行有机整合,即学科内部有机整合、学科间有机整合、活动课堂有机整合、校内课堂与校外课堂有机整合,将核心价值观内容巧妙设计到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中,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各学科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作业完成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促使学生守根固本、多元发展。
  德育为魂,强化服务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将德育工作置于核心灵魂的地位,根据新的形势和学生身心特点,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通过光盘行动、礼仪讲座渗透文明教育,通过深入挖掘德智体美的内涵,科学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为和谐教育作奠基,通过班会活动、社区活动,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合作为径,强化交流 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今天,多样化的合作不断开辟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的新途径。合作从“校内、校外”两个层面展开,开拓师生视野,搭建合作实践平台。通过校内合作进行资源整合,重庆十一中注重强化师生之间、学科之间、部门之间的交流,使得主题教育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校外合作达到优势互补,无论是区域间学校的互动,还是与国内知名学府的互访,重庆十一中始终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汲取智慧,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育人为本,强化发展 学校在“立德”的基础上确立了新的符合社会需要与发展的育人目标:培养“有人文精神、有科学素养、有创新能力的家国栋梁”。旨在培养健康的、多元的、卓越的人,该育人目标细化和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它促使学生在继承发展中追求卓越,在多元融合中追求卓越,在个性差异中追求卓越;促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发展,在未来成长中能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基,从而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
  机制健全,措施落实
  学校认真领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并学习传达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求,确立了三项机制,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举措落到实处。
  一是以更深入的学习机制提升能力。重庆十一中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学习,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习纳入教师队伍培训学习计划,纳入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为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二是以更有力的创新机制助推发展。紧跟时代步伐,紧扣创新主题,狠抓工作思路、落实工作举措,学校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三步走”战略,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主题教育活动。走专门学科教育途径,凸显教育针对性;走课堂渗透教育途径,确保教育实效性;走隐性课堂教育途径,突出教育常态化。
  三是以更扎实的服务机制惠及师生,倾力打造“温馨小家”组织工作优质服务品牌,深化拓展“文幼章大讲坛”活动,在服务全校师生的实践中大力弘扬“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依托“校长开放日”“网上评教系统”以及“班主任信箱”等活动载体,引导领导干部及教师深入班级、贴近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重庆十一中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完善了初中、高中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要求各学科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并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到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并分学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文化教育,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 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坚持开展“学生进社区”活动,强化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引导学生关心身边弱势群体,让学生做友善、文明之人。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纳入学生成长记录。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中国梦”专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读书月、红五月、体育艺术节、开学典礼、军训、国旗下讲话、学生党课团课、校园广播站、文幼章大讲坛等时机和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系列教育。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研究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划定教师基本工作要求和品德、政治、法律底线,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发挥优秀教师典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发挥校园媒体的引导作用 重庆十一中利用校园网络、《博文》校刊及文化长廊等,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互动专区和专刊。普遍开设班主任、科任教师博客和校务微博微信、班级微博微信,引导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倾力打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
  全面育人,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理念为引领,以课改为先导,以形式为载体,以机制为保障,始终坚持学习核心价值观、树立核心价值观、实践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创新了学生主题教育模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学校一方面通过师生一起学习理论、自我内化理论、自我实践理论,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的主体教育特色。另一方面,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校园内外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丰富了中学生学习党政方针的内容,调动了中学生学习形势政策和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提升了学生理论修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加深了中学生对时政理论的认识,增强了中学生的理论修养,坚定了中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激励着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实现了中学生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有机契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中学生课外文化生活 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学校及社区活动,组建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校长开放日”“纪念11.27”等主题教育活动,向《博文》校刊投稿,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实践党政方针的意识,繁荣了校园文化。
  辐射与引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 重庆十一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工程得到了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2014年1月15日,重庆市委宣传部领导率重庆各大主流媒体到学校现场采访,1月16日,《重庆日报》以《素质养成手册留下青春的印记——市十一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形式多样,生动有趣》为主题,重庆晚报、重庆商报、重庆晨报、重庆时报、华龙网等从不同视角,对学校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工程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系列报道,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为推进核心价值观进课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起到了极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其他文献
社交谈话中常常会碰到夸大其词的言语,这些言语有些是赞美的、有些是讽刺的,但都给人们联想、深思的空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笔者从谈话中的点与面关系进行分析,说明处理好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现代汉语中“日昨”已不作为一个词使用。但在古汉语中“日昨”使用较普遍,经历了从单音词到多音词再到被取代的发展过程,它成词于唐代,盛行于清代,民国时期完全消失,被“昨日”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气动贯通式潜孔锤与双壁钻杆及专门研制的反循环钻头 (获国家发明专利 )配套使用 ,可实现反循环连续取心 (样 )钻进新工艺 ,连续获取的岩样采取率高 ,品质好 ,代表性强。经复
下关茶厂的名称沿革  1941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康藏茶厂,用“宝焰牌”商标;  1944年,改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康藏茶厂;  1948年,改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新康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要遵循农村教育规律和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确保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孩子能就近“上好学”,其中之一是不要再盲目撤并乡镇初中学校集中到县城来办。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这也有利于农村教师树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理念,并发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功能。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要实现培养人与培养新型农民的统一,有赖于农村
Weak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signal acquisition has been a limitation for high sensitivity GPS receivers. This paper modifies the traditional a
本文从与外语教师的提问方式进行话语分析出发,对外语课堂常用的话语模式进行描述并对话语三段模式做出评价并为改进教师话语提供对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