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探索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冲突教育,能有力地促进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人格品质;心理健康教育
  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曾播出一档《拯救花季》节目,期间真人真事地再现了一些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在校园意外敲诈勒索、群殴群斗、绑架猥亵事件。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思想意识与现实生活发生矛盾,只为“称大”或“看着不顺眼”或“为朋友两肋插刀”,便爆发了冲突事件,事发后他们却若无其事,不知自己已经践踏了法律。这些本应在校园沐浴阳光的花季少年却因自己的“无知、冲动”而在少管所接受另类的人生教育。这一个个鲜活、悲痛的事例警示我们:学校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针对中学生特点,我认为需对学生进行不要的冲突教育。
  一、冲突原因分析
  冲突因观点迥异、利益矛盾而发生摩擦,并升至为表面化,发生激烈斗争。表现在中学生身上尤为突出:纪律与自由的冲突、美好憧憬与现实付出不一致的冲突、人际交往中与同学、老师、家长间的冲突、生理的快速发育与心理发展滞后引发的冲突、成功与挫折的冲突等。由于当前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快速发育期,闭锁心理、情绪感情激荡、自我能力高估等因素,加之教育者对冲突缺乏疏导,不能正确处理冲突中的矛盾,致使冲突出现“升级版”。具体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家庭因素。作为家庭,影响孩子人生观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家庭结构,即家庭成员是否完整。突出现象是“单亲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的孩子缺乏爱心和信心,自卑感强,闭塞心理严重,长期生活在压抑、孤独的阴影里,对周围事物敏感,对他人言行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行为上难以采取正确的方法。第二是家庭功能,即父母是否履行了自己育人的职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心理形成有两个关键时期:十岁以前要告诉孩子什么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对。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十岁以后进入青春期,学生步入独立阶段,易出现心理扭曲。由于家长的宠溺,造成了一个个惹不起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容不得半句忠言,稍有不顺,就离家出走或施以暴力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2)学校因素。在没有深刻理解理解素质的内涵,没有深入认识素质教育意义的情况下,片面追求分数仍是当前许多许多学校的办学方针,导致教师只走教学这座独木桥,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越减越重,学习压力大,在心理上表现出厌学、抑郁、脆弱、易怒、自傲等诸多障碍形态。其二教师对学生惩罚苛刻,方法不科学,引发学生逆反、自卑、嫉妒、孤僻、随意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出现,彼此缺乏沟通,不信任感加重,对立面凸现,师生关系紧张,学生遇到困难不愿跟老师讲,往往私下解决,但方法又简单粗暴,校园暴力增多。
  (3)社会因素。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暴力、色情、网瘾等对青少年到来文化侵略、色情侵犯,易引起青少年恐惧和焦虑,诱发和增强攻击性,在青少年人生观形成过程中,这些伤害往往带有一定的回毁灭性。
  二、冲突教育的对策
  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学生在校时间远远多于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的时间,因此我们一定要占领学校这块主阵地,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把德育工作做好做强。
  1.提高认识,健全机制,科学评估
  光有品德没有知识是脆弱的,光有知识没有品德是危险地。德育工作的“投资”,不仅不是浪费和延误,而且能引领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积极的心态,正确应对各种冲突,促进和发展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应高举德育这面旗帜,以此牵引教学这条主线,达到教学和育人和谐共进。学校成立由校长挂帅,政工校长和团支部主任,班主任,思想品德及心理健康老师为主体德育领导组织。改革评估方法,将德育工作量化记入学生档案和教师责任制考评中,全力培养知识丰富、品德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2.充实冲突教育内容
  随着社会发展,道德教育应紧跟时代脉搏,冲突教育要由校园走向社会,丰富其內涵。要强调社会公德,提倡感恩报德,以此达到全方位深入地武装学生的思想。
  3.挖掘并优化冲突教育途径
  (1)重视并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它能及时解决学生平日学习生活中突发的冲突问题,有效疏导学生的障碍心理,遏制违规事件的发生。我们在重视这种补救性教育的同时,更要开设以发展性教育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着眼未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培养和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品德的形成。
  (2)发挥学科优势,渗透冲突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潜在心理因素。思想品德由于自身思想性、教育的直接性比较强,教学中根据年级特点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陶冶情操、热爱集体、熟知法律法规、和谐共处教育。通过对历史、地理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发展历程,感知祖国河山壮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音乐美术课来歌颂描绘祖国的美好蓝图。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将逆向思维运用于数学、物理、化学领域,将记忆规律运用于英语、历史学科,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冲突因素,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利用活动渠道进行冲突教育。学校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展“做一个有责任的学生”演讲会,让学生明确“责任学生”就是具有爱校精神,能对学校尽到责任的人;“感恩报德”歌颂会,让学生理解在自己得到爱心的同时,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他人(帮助过自己和没帮助过自己的人);“我感受到的社会变化”畅谈会,让学生社会进步之快,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斗志。团支部借“入团宣誓”之机和开展“争当优秀团员”活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其次,利用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渠道来加强冲突教育的实效性。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养成的最早环境,其作用不可替代。因此,学校要结合家长会、家访、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传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把家长的期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共同抓好德语工作。
  这样,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冲突教育,就能有力地促进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让教育发展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保障中国教育的规范化进程。然而我国教育督导机制的法制化建设工作历经波折,目前教育督导法制化进程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又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教育督导;法制化;问题;建议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中国法制化建设不断完善,教育是中国崛起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教育督导作为
摘 要:家庭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发展影响深远,但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同时对于孩子的发展规律了解不够,现实情况要求社会对家庭的支持。目前社会可从加强立法,家园合作,媒体宣传和咨询机构等四个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发展;社会支持  家庭教育是指个体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是个体受到的来自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和塑造,也可以
在新冠肺炎传染密度较高的这段时间,居民理当尽量减少出门,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倘若一定要出门,也必须佩戴好防护口罩,回到家里要勤洗手,勤漱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
期刊
在乳腺疾病的筛查、诊断以及引导下穿刺等方面的治疗中,已经开始大量使用超声医学影响技术.能够很好地的显示乳腺纤维腺体组织的断层解剖结构是乳腺超声检查的 一大优势,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