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t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人们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充分利用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精心设计适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人们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与研究性学习相比,都是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强调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去进行学习,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可达到让学生自主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问题进行探讨。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实验在化学学科的创新教育和探究性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课堂教学是实施探究性学习、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引导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发现,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有所创新,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学习、探究学习的主渠道,下面以《氯气》一节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一、充分利用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的教学中,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通过介绍化学家发现新事物的处理及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敢于献身,执着追求的精神,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开课前,我介绍了Cl2的发现——瑞士的著名化学家舍勒在1773开始致力于研究黑锰矿即MnO2,在研究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当把MnO2浓盐酸混和加热后,很快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舍勒兴奋到极点,因为当时很难看到有色气体,但很快兴奋变成了厌恶,这种黄绿色的气体源源不断的产生,使舍勒几乎窒息,肺部极为难受,但是他没有被吓倒,受科学家的职业本能驱使,舍勒继续研究,发现它有魔术般的本领,把鲜艳的花朵和翠绿的叶子放在其中,美丽的色泽很快褪去;火遇到它立即熄灭,将活蹦乱跳蚱蜢放进去几下就死了。在课前引入这段小故事;极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又为下面要讲的氯气的性质,埋下了伏笔。同时,舍勒这种勇于追求敢于吃苦,顽强奋斗取得成功的精神也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很深的烙印。
  
  二、精心设计适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
  
  1.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观察能力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如果没有质疑,就无法创新,《氯气》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的非金属族,在学习时,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贯穿我们高中化学学习的主线,即结构决定性质,决定用途。在刚开始研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我要求学生写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后提问氯原子能稳定存在吗?学生的答案是否定的,接着追问,那么氯气应以什么形式存在?通过原子结构,你能得出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应表现什么样的性质倾向?能与氯气发生反应的物质在结构上又应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吗?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把结构决定性质的研究问题的主线,巧妙地埋在其中,同时学生被这一系列问题逻辑化,同时分析问题能力得到强化。在铜与氯气反应时,我不再提问,先将少量水倒入集气瓶中,而后稀释,出现了两种颜色,这时学生马上就提问,质疑为什么CuCl2溶液在高浓度和低溶度时呈现出的颜色不同?在做H2与Cl2实验时,我分为两组实验,一组是纯净的在氯气中燃烧,另一组是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见光爆炸。实验完成后,我分别让学生光描述实验现象。现象描述完后,我问学生为什么反应物相同而现象不同呢?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相互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答案,逐一分析后,学生懂得了这是由于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通过创造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同时,对重点疑点的解决起了很积极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适当设计探索性实验,培养学习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氯水的特点及成份是这一节的难点,重点。如果光是凭讲,学生的理解不太深刻,我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氯水的成份,把学生分成几个组,以组为单位设计方案进行探索实验。学生的兴趣很高,有的组不只一种设计方案,而且有些方案设计既简单、又科学。例如:有一组同学选择用以下几种试剂就将氯水中的主要成份检验出来,用蓝色石蕊试纸,AgNO3溶液,KI淀粉溶液,并且进行探索性实验,学生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不但从中得到氯水成份,而且还得到了氯水是一种混合物,成份能相对稳定存在,它们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而且通过实验学生也明白了为什么实验室常用氯水来代替氯气使用,以及液氯与氯水的区别,以及氯水为什么不可久置等问题。最后进行组间交流,得到多种多样设计方案,例:就H 的鉴别学生就找到加酸碱指示剂;加金属;加碳酸盐等好几种方法,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3.合理进行类比、归纳,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我要求学生思考氯气与碱液的反应,提示学生碱液中成份,这时学生立即想到Cl2可能与水先反应,这时能顺利地写下有关方程式:Cl2+H2O=HCl+HClO
  NaOH+HCl=NaCl+H2O、NaOH+HClO=NaClO+H2O;以上几个反应加合,即可得到氯气与碱反应总方程式,通过Cl2与H2O反应的知识的迁移,学生顺利地掌握了Cl2与碱的反应原理 ,由 HClO是不稳定的强氧化剂的弱酸,及其的漂白,杀菌作用,使学生联想到常用的漂白粉,完成了对漂白粉成份及漂白原理的掌握。
  4.巧妙地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
  我在讲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给出所用药品,MnO2和浓盐酸,然后要求根据反应原理,让学生从已接触过的药品中找出可代替MnO2另外一种试剂,学生们一头雾水,不知该从何下手,这时我给了学生点提示,让他们从氧化还原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时学生恍然大悟,马上联想到应选用强氧化剂,且强氧化剂氧化性强于Cl2,轻松地选出了KMnO4、K2Cr2O7等强氧剂。还有在介绍氯气的装置时,我在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用长颈漏斗来代替分液漏斗的时候,点拨学生要着重于分液漏斗的两个活塞的作用等等,适时的点拨,让学生及时走出困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深化思维
  只要我们突破传统,时刻牢记,创新教育是化学教育的主旋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省思想政治课在中考中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模式的转变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当前素质教学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开卷考试后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以人为本,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教师以育人为目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
多源空间数据共生问题自地理信息系统(GIS)产生以来一直存在,多源信息的集成和融合是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它的意义和必要性与地球信息本身的特征、采集手段特征、
摘 要: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环境和审计人员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应尽快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努力抓好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审计工作,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影响;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自1979年起步以来,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图书馆馆藏古籍的计算机回溯编目已成为我国许多图书馆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任务。但如何完成这项任务,还有不少需要讨论并予以规范的问题。文章就图书馆馆藏古籍计算机回溯编目
文章分析了分布式P2P技术的特点和数字资源共享交换的现状,探讨了P2P软件提供商和最终用户的版权侵权责任,研究了现行解决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广泛地渗入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交流活动。这就使语文教学必然打上情感的烙印。师生双方都是有感情的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活生生的人,怀有“喜怒哀惧爱恶仇”七情:而语文教材也不仅仅是一篇篇的文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