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茂村:多产业布局助乡村振兴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9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花茂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细雨缠绵,山峦朦胧,6月下旬的花茂村清凉宜居,车辆往来,游人如织。
  花茂村地处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曾是“出行难、饮水难、村民增收难”的典型贫困村,一度全村有3000余人外出务工讨生活。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花茂村视察,这为花茂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强劲动力。当地通过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将原来的“荒茅地”打造成了“花繁叶茂”的明星村、致富村。
  截至2018年,花茂村接待游客1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预计超过5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7万元。
  旅游示范带
  走在枫香镇的路上,一辆辆满载游客的电瓶车穿梭于土坝、花茂、苟坝3个村庄之间,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红色记忆共同构筑起一条同步小康的乡村旅游示范带。
  看着家门口的热闹景象,花茂村村民王志强不住地慨叹。上世纪80年代,王志强离开花茂村到大城市打工,生活漂泊不定,“在外面的生活不易,也赚不了多少钱。”
  2014年,王志强回到老家,将长期闲置的老房子修缮一新,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提供农家美食和乡村民宿服务。王志强没想到,农家乐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
  “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景象。”王志强感叹道。他经营的“红色之家”农家乐的生意一直不错,朋友们建议可以再扩大经营规模,但他没同意。“得把赚钱机会留点给其他人。只有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才配得上‘红色之家’称号。”
  “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花茂村时的话语,鼓起了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干劲。
  借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政策,花茂村村民纷纷开起乡村客栈和农家乐,腰包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转型现代农业
  近年来,花茂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全面改善水、电、路、气等基礎设施。按照黔北民居样式,千余栋房屋突出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等特色元素。花茂村求变,没有大拆大建,而是把村庄作为景区打造,把乡愁作为文化经营。
  如今,环境好了,村子美了,前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与特色文化产业。
  “在村里干活,这样能顾得上家,也赚得到钱了,感谢政府给我们的机会。”几年前,丈夫受伤失去劳动能力,彭甫琴一家艰难度日。蔬菜合作社成立后,村里向彭甫琴伸出援手:每天保底工资80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和年底分红,一年进项约3万元。
  生活一天天殷实起来,朴实的彭甫琴愁容渐消,笑声越发爽朗。
  “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通过乡村旅游发家致富,向土地要效益是农村脱贫增收的根本之道。”枫香镇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花茂村通过招商引资,推动绿色蔬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林下种养等产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在花茂村的带动下,花茂村往北约4公里的苟坝村近几年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苟坝会议会址被打造为红色旅游景区,村民们紧邻景点的房屋被改造成饭店,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花茂村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也助力苟坝村有了旅游客源,村民收入十分可观。
  退休教师侯光富年过花甲,对近年乡村的变化感慨万千。除了基础设施完善、教育投入增加、医疗条件改善,候光富觉得,看老百姓吃的东西就能衡量生活水平,“老百姓肚里不缺油水,吃得健康了,日子越来越好了。”
  如今,花茂村仅剩下14户贫困户,外出务工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脱贫目标基本实现
  花茂村自然环境优越,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2014年村里从山东引入现代农业企业,成立绿动九丰专业合作社,种植果蔬谷物,修建温室大棚和绿色餐厅,并向村民开展农业培训,教大家如何搭建温室大棚、防御病虫害。
  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花茂村的田地和温室大棚现在种的有茄子、黄瓜、西红柿、苦瓜和辣椒,都是绿色农产品。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发展农业,花茂村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成为公司股东,获得年底分红。近几年来,农民有了稳定收入来源,脸上的笑容多了。
  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彭龙芬坦言,乡村旅游与合作社给花茂村带来很大改变。2012年,花茂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478元,如今达到了17456元。过去,村里近一半村民在外打工,如今他们在合作社或农家乐就能找到饭碗。
  彭龙芬说,花茂村现在还有14户38人的平均年收入低于政策兜底线3936元,这些人年纪大,或者因身体、智力等原因无法正常工作,由政策兜底,发放补助。
  “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花茂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彭龙芬表示,下一步计划将乡村旅游做优做强,优化特色文化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努力让村民致富兴业,找到乡愁。
其他文献
阴雨连绵,小河背村通向村外的小路十分泥泞。曾超志的父亲骑着摩托车载着他,在泥泞的村路上颠簸骑行了一刻钟,来到了麻州镇。曾超志在这里搭乘通往会昌县的客车,前往会昌县人民医院例行就医。  27岁的曾超志是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麻州镇小河背村的村民,也是一位低保户。自从2011年查出肾功能衰竭后,就成了医院的常客。无法工作,没有收入,就意味着无法就医,昂贵的医疗费用给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花这
“农业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日新月异,稍不留神就有新鲜事物出现,让人措手不及。”  距离国庆节还有一个星期,周红林买好了回吉林老家的车票。在北京待了两个多月,他一直住在女儿家,都市生活对于做了一辈子农民的周红林来说并不陌生。“北京我来过好多次,现在的交通太方便了,想来就坐着高铁来了。”周红林说,女儿打算把他和老伴接到北京养老,而他觉得身体还行,并不想较早舍弃土地,“等干不动了再说吧!”  周红林说,在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今年最关注餐饮外卖市场。刘永好表示,破局外卖食品安全,需要由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上下游优质供应商和渠道商合作打造中央厨房为核心的生产和供应链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小、散、乱格局,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談及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的新困境,刘永好说,当前,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已达2400亿,且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特别是O2O模式餐饮外卖规模几乎每年都在翻番。全国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要标本兼治,有效消除风险隐患。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由此足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今年两会期间,这一话题备受关注。  3月9日,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战略,这让铁汉生态预见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生态景观、生态环保等“美丽”事业不断发展,公司总资产从2012年末的24.4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03亿元。  目前,铁汉生态已拥有30余家分公司,近30家子公司,员工5000余人,其生态园林景观业务包括市政生态景观、商业及地产景观及立体绿化业务
武当山是我国的著名道教名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千百年来,它以绚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悠久的道教历史和武当武术而著称于世。现已成为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和5A级旅游景区,是中外游客必到的景点之一。  作为这座历史名山的文物的守护者,自1961年武当山文物管理所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在这座仙山上书写他们的青春,足迹遍布八百里武当,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换来文物古建筑群的万无一失。 
罕见病药品短缺,低价药断供,慢病患者反复跑医院开药……近年来,百姓“用药难”“用药贵”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互联网售药的兴起正改变这一局面。“自2009年3月17日新一轮医改正式拉开帷幕,到如今已10年。但我国的医疗系统仍有两大顽疾:一是以药养医问题仍然存在;二是分级诊疗推进难。而改变这一现状,‘互联网 医疗’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10月18日,在由《健康时报》、健客主办的“人民药事”座谈会上,
11月2日,2019首届中国医师公益大会在江苏无锡举行。  本次大会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医药企业、公益组织的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大医精诚,公益为民”,目的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弘扬我国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学术精神,树立公益项目标杆及慈善医师榜样,推动医患和谐社会关系
在成都温江,寿安镇的岷江村7年前为了让村庄干净起来,开始推广垃圾分类。7年过去,垃圾分类一词在这里从陌生变成“日常”;村民从不会分、不愿分到主动分、坚持分;甚至村里的两位“收荒匠”也因为从村民那里收不到东西,被“逼”得收山改行了。垃圾分类四个字在岷江村形成的良好氛围,让嫁入该村不久的新村民也耳濡目染自觉加入其中。  近日,岷江村村委会委员、负责该村垃圾分类工作的徐德昌带着记者一探究竟。  7年前
扶贫车间建村头,农民致富有奔头。  2017年以来,虞城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群众增收这一脱贫攻坚关键核心,为进一步拓宽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渠道,实现增收脱贫目标,出台了《虞城县精准扶贫就业(帮扶)基地奖补意见》,针对部分有劳动能力但无法外出、家庭特殊的留守人员,县财政投资3300万元,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统一规划设计,面积510平方米以上。作为村集体经济组成部分,租金收入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等。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