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西湖一池水,画出南国三重春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m3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新鲜出炉”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名师讲演录》目录,于永正、窦桂梅、韩兴娥、常丽华、薛瑞萍、王崧舟……这些名字如雷贯耳,他们是领跑中国语文教育界的精英,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成为全国同行学习的标杆和前进的航标!我欣喜地读着、品着他们精彩的演讲内容,享受着这份难得的精神盛宴。
  李振村老师主编的这本书精选了二十一位名师的讲演,他们在教学上各有各的妙招,正如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所言:“大家不同,大家都好!”但我还是从中总结出几条名师的共性:
  一是这些名师都十分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爱读书,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他们都在教育刊物发表过论文,有的还出版了好几本专著。他们确信“亲其师、信其道”,对孩子的教育要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言:“教材中的人文性远不如教师自身的人文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大。”
  二是他们都重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陈琴老师的素读,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于永正老师的抓住读写两条线,薛瑞萍的琅琅书声……方法虽然不同,但目的一致——让孩子读书,让课堂充满琅琅书声。这样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能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其实,关于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有论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学生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看来,这些名师都深得苏翁教育理念的精髓。
  三是这些名师都深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12岁之前孩子记忆力的黄金时期都很珍惜。古语道: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正如书中孙双金老师指出的:“12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重诵读、重记忆、重积累,应是12岁之前语文学习的重要法则。
  四是他们都注重中华民族经典的传承。正如书中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锋所说:“一个普照大地的太阳落山了,西方人是比较坚硬的,因为他们有基督教的信仰,中国人没有上帝,那么靠什么有我们的精神家园?靠的是伟大的人文典籍。”本书的二十一位名师都注重对孩子们进行中华经典书籍的引领学习,这些讲演录也是李振村老师组织的每年一届的全国新经典大讲坛里精选出来的优秀作品。
  常丽华老师的“在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把中华经典诗词融入民俗中,让孩子们了解民风民俗,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关注大地上的事情,关注大自然的变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这样的课堂怎一个“好”字了得。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让学生在课堂上“诗意”地栖居。诚如倡导素读的陈琴老师所言:“化整为零,寒暑不变,如有所诵,各个击破。大经典,同并进,放声读,能成诵,重记忆,轻讲解,诵新篇,常温故。”
  这本书还有一个很温馨的地方,那就是在名师讲演中提到经典书籍或者教育大家时,都很善解人意地加上注释,很简单但却实用,是学习语文的专业词典和导航图。
  古人云:借得西湖一池水,画出南国三重春。虽然我是名音乐教师,但教育上的大道是相通的,音乐课上好好活学活用这些名家的教育理念,多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借得他人五彩之丝,和我的孩子们一起编织出音乐画卷的缤纷之花。
其他文献
一、小学教育研究的兴起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小学教育问题的研究主体主要是教研员、小学一线教师以及制定教育政策的政府职能部门,“学院派”的理论研究者似乎并不热衷于研究小学教育问题。这一方面由于当时国家基础教育的重点是“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小学教育还没有真正被列为优先发展的目标,也还没有完全进入大学研究者的视野;另一方面,传统观点并不把“小学教师”视为一门“专业”,加之小学教育
学生是有待发展的、尚未成熟的人,尤其是处在青春期、叛逆期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此,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不同的教育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影响。  时下,手机已进入校园,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颁布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这是完全必要的;教师在课上三令五申,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制止或收缴,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不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还有一个问题叫“血稠”,它对健康的危害有时甚至不逊于“三高”。我们总以为血液黏稠只能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而事实上,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有这个症状。血液黏稠的4个信号  当你的身体出现如下信号时,证明你体内的血液黏稠度很高,需要格外注意:  嘴唇发紫 血液黏稠并伴有红细胞增多的人,嘴唇就会发紫,而且稍微干点活就会很累。  气短胸闷 血液黏稠了
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信息闭塞,学校教育改革氛围不浓,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低。校本教研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性和实效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S中学为例,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校本教研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探讨。  S中学创建于1987年,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该校地处本地回族主要聚居区,这里是本县主要的马铃薯产区。
68岁时,孔子终于结束了十多年周游列国的生涯,回到了鲁国。吾道不行,吾意不用,日月易逝,晚景无多,“孔子亦不求仕”。直到这时,孔子才死了孜孜以求的出仕从政这条心,把有限的精力,用到了对传统文化典籍进行整理的工作上。他删《诗》《书》,定《礼》《乐》,赞《易》道,作《春秋》。孔子人生最后的这五年,是他一生中真正收获的季节。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影响,主要就是在这五年间奠定的。
一、我的求学和从教经历  我1982年进入中师读书,1985年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36年了。选择读师范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跳出农门。读中师的时候年龄小,还不到15岁。那时候学校每月会组织一场电影,我在刚入校的时候看过一次电影,之后就再也没看过。当时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里的书比较少,再加上中师生的压力比较小,所以基本上涉及教育教学的书我都读完了。  中师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回首过去,大概走
社会上屡有声音批评中小学新诗教学不能与新诗发展现状相配,教师讲解分析新诗的方法也屡遭质疑,而高考作文对诗歌的排斥更让人感到新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虽然近年来,诗歌界人士开始参与中学诗歌教材的编写,但是在教学中,新诗受重视的程度仍然不够。中学生读新诗有什么好处?新诗教学与新诗发展之间有何关系?在课堂上新诗教学究竟如何开展?新诗教学与高考的关系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当代
今天,我欣赏了昆山市实验小学姜敏老师执教的《寓言二则》,这节课犹如习习春风拂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在语文教学提倡优质高效的今天,姜老师为我们竖起了一根标杆,会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下面就以《寓言二则》中的《揠苗助长》为例,谈一下我的学习感受。    一、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帮助获取知识更重要。因为学生只要掌握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可
龙岗区曾是广东省深圳市的原特区外地区,其教育事业曾相对滞后。但近年来,龙岗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实现了从极度落后到优质现代的历史性跨越。在这个过程中,龙岗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创造性提出了“和谐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崇真尚本,促进和谐。于内,实现教育的均衡、优质、高效发展;于外,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经过近年来的实践,龙岗区的“和
说明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构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众多问题,使得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打破原有中学说明文教学的困境,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代教学理论不仅要扎实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的编写注重教师的教育实践,提醒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改变现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