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真”字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chang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几次参加小学征文的评选工作,评选中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要么笔调老气横秋,没有半点童真童趣,要么空洞无物,长篇大论;不是剑走偏锋,就是言不由衷……感之余,细而想之:为什么在作文教学已形成一定经验和理论的今天,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微乎其微?答案是学生未能真正把握作文的真谛:写我喜欢写的,说我喜欢说的。换句话说,小学生习作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写真实的事与物,抒真心的情与感,就此我谈谈看法。
  一、“写真”——小学作文目的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文就是学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用祖国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出来。”诸如交通安全、廉政进校园、家庭美德、中国梦等的征文看似题大如山,但只要抓住生活中类似这些方面的事和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难写出好文章。从获奖的作文无一不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不难看出主办方举办征文的目的所在,就是以往曾风靡一时的想象性作文,也大都源于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世界。鲁迅先生曾对作文最主要因素做了高度概括:“有真意,去粉饰,少造作,勿卖弄。”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以学生身边的事与物为切入点,让学生有事可写,有物要写。
  二、“识真”——学生心理特征的共性
  长期的“遗传病”——害怕作文是当前存在的比较普遍现象。这种畏难心理导致:改头换面“套”作文,寻找东西“学”作文,违背意愿“编”作文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曾对4所城镇小学六年级42名的学优生做调查,他们的作文材料中,写自己所见所闻的仅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半真半编的学生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0%;编或抄范文3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3%。大多数学生都准备了几篇作文以应付考试。这是写作吗?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必须根据思维发展规律(具体形象思维未定形式向具体形象为支柱的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让学生走进生活,直接参与各种活动,如参加义务劳动、参观、演讲……体验亲身实践,或调动看看、听听、尝尝、摸摸、嗅嗅等感官,或利用信息媒体资源刺激学生思维,或用写日记、写体会等形式积累尽可能多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没东西可写,没材料可用,畏难心理自然消散,可谓“药到病除”。当然,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尺度要因地制宜,对尝试写“自己的作文”的学生予高评价、树榜样,加强他们对“写真”的信心。相信,师生的“识真”共振,会取得共鸣的效果。
  三、“举真”——学生知识积累程度的需要
  作为小学生,其虽然参与了一定的实践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和知识,但和成人相比,还是九牛一毛,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传播时事新闻,列举实物实事。不管是字词句的理解,还是段与篇领会,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熏陶,也从中积累更多写作素材。坚持“真”字当头,定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作文时,应帮助学生把握命题,筛选确切的“写真”材料。对于一些学生少见的事与物,可利用信息媒体资源再现场景,化不知为感知。小学第九册第一组教材安排《节日的早晨》的习作,由于沿海地区的孩子对蒙古的人情风俗不甚了解,按传统的指导方法,只能依图写话,教师指导起来,不但占据“包场”的地位,而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枯燥无味,蒙古的节日变成沿海地区的节日。我为了达到“举真”的效果,事先播放一些与蒙古风情有关的视频,加上一些重点讲解,给学生增加感性材料,取得很好的效果。《秋天的一处景物》是本册的习作,指导习作时恰逢台风刚刚袭击我市,我一反常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观察一片狼藉的秋景,抓住本地特色的蘑菇房倒塌重建及菇房前后的残缺景物特点,以家乡人顽强抗灾为中心进行指导。结果费力不多,效果甚佳,这应该归功于学生的真实体会。
  再者,大部分学生对好文章的标准只有模糊概念,过于强调写作技巧的运用,会使学生写起作文来感到无从下手,“趣”也无从何谈起。教师应该把握好尺度。如习作中的遣词造句应遵循准确、通顺的原则,不要一下手就强调优美词句、修辞手法的等运用何其重要,不要给学生增添畏难心理,毕竟有这种功底的学生不多;而环境、动作、心理、语言等的片段描写需要在特定语境的需要进行取舍,这是学生感到最难的一面,更应该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心领神会,切勿一拥而上;许地山老先生的《落花生》以自然朴实笔调贯穿全文,却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好文章。从学生的真实水平出发,写属于自己的作文才是“真”道理。
  四、“入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一篇好文章总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特色在于创新。创新是一切习作的灵魂。至今还有人认为,创新作文就是与众不同,甚至为了追“新”,可以漫无边际。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创新源于实践,为实践服务,实践是创新的基础。《西游记》等神话、童话等以离奇、怪诞场景著称,寄托着当时的人们对未来生活情景憧憬,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却在逐一实现,不能不说当时的想象不是无水之源、无根之木。一切耐人寻味的文章都是立足实际生活,而后进行加工升华的结果,只有“写真”,写得“真”才能达到创新的程度。
  总之,从“真”的东西,写合理的事;从“真”的创作,客服障碍,从“真”的活动,培养创新,应是小学作文指导永恒的主题。
其他文献
摘 要:好的课堂导语是一节好课的开端,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思维。众多语文名师在课堂导语上精心设计,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精彩纷呈。本文结合名家教学实践例谈了五种堂导语设计艺术。  关键词:语文名师;导语设计  富有艺术魅力的导语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它是旧知到新知的巧妙过渡,同时它也是课堂的第一次信息反馈,更是教师展开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可以说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流传下来的古籍浩如烟海,在人类文化史上灿若星辰,熠熠生辉,是中华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值得中华儿女世代传承的瑰宝。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已经有了显著的区别,古汉语在现在的语言环境下显得佶屈聱牙,难以读懂。所以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文以《山市》为例,介绍新课标背景下的一种文言文教学探索——文言文教学中的字形分析。  关键词:文言文;字形分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的作文成绩对整体语文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写作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就当前高中生的作文写作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作文缺乏自我:没有主见,缺少个性,档次较低。从而导致高中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鉴于这样的情况,本文对高中生作文缺乏自我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细化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摘 要:必修1的核心内容是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材分了三个模块展开讲授。在运动的部分,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运动过程;在力的部分,学生又学会了受力分析;最后在处理力与运动的关系上,学生可以有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本课牛顿第三定律讲述了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可以有效辅助研究问题,学生能合理选择研究对象而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修1教材第四章第5节内容,这是一节概念规律课。如果直接给出概念,将
摘 要: 高中生物学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责任。遗传变异问题历来是生物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考生作答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教学中的不足。2013年高考理综能力测试卷I的第31题堪称历年高考生物试题难度之最,难度值0.14,本文聚焦该道遗传题,展示了不同解题思路,并进一步剖析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结论是生物学科思维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
摘 要:传统教学还是在试图处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问题,也有一些开展个性化教学的方法。但是,它对课堂内的学生个性化差异还只是停留于分块处理的阶段,寻找典型,寻找差异化的共性,这非常依赖教师的个人经验,而不是真正地着眼于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展开的个性化学习。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愈来越多的技术与平台为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支持,本文将结合《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实践从内容差、路径差、时间差和目标差四个
摘 要: 中唐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与柳宗元的《江雪》均是表现隐逸情怀的作品,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作者都厌倦官场的纷纷扰扰,向往渔翁自由自在的生活,寄情于山水,表现隐居的乐趣。然而,二人的不同个性与经历使诗中所表现的生活美感不同,展现了作者不同的隐逸情怀,柳诗的隐逸情怀更悲愤孤傲。  关键词: 张志和 柳宗元 隐逸情怀 《渔歌子》 《江雪》  自东晋末年起,一些隐逸江湖的诗人写的诗歌,这类诗描绘了山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教师逐渐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给学生留有更多自我发挥和表达的空间。同时教师逐渐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扮演引导、总结与评价的角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好课堂评价作用,注意从教师自身和学生角度实现多方位评价,更客观地认识学生,培养学生更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理性思维
摘 要:做好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情感的投入,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意识的培养。基于此,现代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情感教育这一新型的教学理念。然而就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而言,大多数教师都过于注重音乐技能教学,而忽略了对小学生的情感培养。本文具体分析了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与渗透途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
摘 要:音乐课是一门审美教育,教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优化音乐教学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园的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美、把握美,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站在幼儿园学生的立场上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跟踪三个环节分析了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音乐;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跟踪  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