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彩生活融入数学课堂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eb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将数学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中。本文通过探讨多彩生活融入数学课堂的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 课堂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抽象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童年时期,对于周围的未知事物充满了无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这一时期也正是他们的兴趣与爱好形成的关键阶段。由于每位学生的兴趣异常广泛且多变,因此,他们亟需一些能使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来带动学习的进度,而生活化的教学正好迎合了孩子们的这一身心特征,把数学从生活中成功提取,使其再度回归到生活中,进而缓和课堂教育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落差,当书本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现时,就会极大地激发大家的兴趣。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与实施对策。
  一、营造生活化的课堂
  首先注重教室内的装饰与色彩布局,色彩通常以冷色调的选择最为恰当,以便使学生保持平常心投人到紧张而有序的课堂学习中;同时,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处张贴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的优秀作品,方便全体学生的交流与借鉴。其次,要变革教学组织的空间结构,为形成全体互动格局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再次,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数学计算和动于操作相关的生活内容。
  例如,学习人教版“百分数”的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购买一些盆栽花卉种子,并进行种植,将其摆放在教室的窗台边,从第一颗种子发芽开始,计算每天种子的发芽率,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培养动手能力。可见,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获得充足的情绪愉悦感和安全感,具备较好的心理感受,并能产生具有教育意义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与其他教学相同,均离不开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与恰当地激励。鉴于小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依然不够灵活和全面,为此,教师要悉心指导广大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和眼光认识并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将这些现象提取,形成相应的数学问题,也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加以解决。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数的加减法”内容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体验谈一下生活中遇到的“小数加减法”。小学生通常喜爱去超市购物,然而,超市的商品价格往往不足整数,而是小数,如,一个文具盒9.8元,一块橡皮2元,一把刻度尺1.5元,一支钢笔5.4元等。在购物时,由于学生的钱有限,为避免超支,必定要事先计算所购买商品价格的总和,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而正确地计算出总价。不难发现,在课堂上通过引领学生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助于在解决这些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相应的数学知识。
  三、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领悟数学内涵
  小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因此,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时,往往不可避免地感到乏味与枯燥。教师如若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就更难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基于此,数学教师应善于从数学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引领学生清晰精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将传授的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经历或生活环境相融合,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将广大学生从惧怕学习转变为乐于探究,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内容时,由于牵涉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学生们如若只记忆公式而不去深入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则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也会陷于难以理解或无法牢记的困境。为此,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有意识地激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体——水杯。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圆柱形水杯,就能明确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两个底面圆形的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积,而底面圆形的周长正好是侧面长方形的长,圆柱体的高即为侧面长方形的宽,因此,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得到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经由生活化的场景,有助于大家更清晰精确地把握圆柱表面积的概念,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为牢固。
  四、实施体现小学生趣味的生活化体验式教学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破除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隔阂,要使数学时刻富于生活化,首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每周撰写数学日记,将自己眼中的数学情境以记日记的方式体现出来,使学生时刻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采用现场观察、实验归纳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将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学习人教版数学“长度换算”内容时,学生们通过观察课桌,可以明确“厘米”的概念,通过观察黑板,可以清楚地理解“米”的概念,然而,对于“千米”这样的长度单位,大家头脑中的形象却相对模糊。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问,将学生带到学校体育场中,使学生认真观察操场,并告知学生:假若操场的周长为250米,那么一千米就要沿着操场走4圈。借这种生活化的体验教学,有利于深化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便于掌握彼此之问的换算。
  结语: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句话道出了数学和生活关系的真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数学课堂,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已学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运用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洪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年第12期
  [2]朱国锋;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3年第8期
  [3]卢晓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 第38期
  [4]袁少荣;收集生活素材 体现生态课堂——漫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35期:
其他文献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全球化的影响,西方各国普遍面临着财政困难、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于是开展了一场以治道变革为特征的行政变革运动。在这场改革运动中最核心的主题
【摘 要】数学的抽象性和精确性的特点说明了数学与逻辑思 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 会初步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  搞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
在分析大变形巷道基本支护系统基础上,依据应力转移与强抗承载的围岩稳定思想,提出了巷道围岩再造承载层机理,建立了巷道围岩再造承载层稳定性力学模型,分析了巷道围岩再造承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学习理论之一,其所倡导的“主动学习”是现今学生学习的一个主导方向。本文中,笔者通过个案研究阐明了在小学英语教学这个领域里,“发现学习论”具有非常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一、发现问题  (一)理论及现实基础  布鲁纳在其1966年出版的被教育界誉为经典之作的《教学理论之构建》中有如下陈述:“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某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 、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要求: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 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体现,应用题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出现困惑,主要是由于没有读懂题目。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读题目  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学生不能真正读懂题目,不能真正理解题意,对寻找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都有很大的阻力的。  一、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数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