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诱思探究教学中辐射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mi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的宗旨,即是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们开展的语文诱思探究教学实验,正是实现这一宗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而“诱思探究教学”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强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诱思探究教学中辐射思维就是其一。
  语文教学,一般都是按册、按单元、按篇目的先后顺序进行的,从纵向遵循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由浅入深、逐渐增多的过程。但是,从横的方面看,这一过程也难以避免知识的零碎、间断,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迫切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形成知识系,以利于记忆和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诱导学生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发展“辐射思维”,如在语文教学中,以某一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为中心,将与其有联系的同类的或相关的知识通过辐射思维归结到一起,形成一个知识系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带知识系列的反复出现,进行整个知识系列的巩固。
  而目前,中学生在增时加题的“大运动量”训练压力下,在升学竞争压力下,在语文学习中思维机械、呆板,知识掌握依赖老师的讲解,不懂得去思索巩固,更不用说主动去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大部分学生头脑中只有一个一个孤立的知识点,无法主动将与各知识点相关的知识集合拢来,运用时联想不到与“这一点”相关的其他各点,于是灵活不起来,最终也不能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孟子也曾说过:“心之官则思。”中学生在初一时就学习了这些至理名言,为什么又会出现目前这种状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诱和思上出现了误区:教师认为讲了,学生就该主动去融会贯通;学生则认为老师没有讲的就不知道。这就在语文教学上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善于去诱导学生思,学生又怎样学会思,怎样学会主动、自觉地思。针对这一现状,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坚持诱导学生进行这种辐射思维的练习,培养这种思维能力,将一个个知识点汇聚成一个个知识系列而为学生掌握,就既能缩小知识范围,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巩固学生记忆成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起来轻松而自如,事半而功倍。
  在语文新课教学中,我们将新学的知识点同已学过的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系列,收巩固新知识、复习旧知识之效。当教授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时,我们就将鲁迅作品作为一个系列(知识点),把以前学过的鲁迅作品诱导学生通过辐射思维联系到一起来,形成小说系列、散文系列、杂文系列,在以后的各册中还将教学鲁迅作品,再将它们分别归到各个系列中,形成完整的鲁迅作品系列。在高三总复习中,将这些系列稍加整理,就形成现代文学常识总汇。以此类推,语文知识体系就完善了。
  当学习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们就将中学阶段各年级所有《史记》作品联系起来,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作者生平事迹、《史记》的知识及其语言风格,又可反复加强记忆,还将《史记》与《汉书》、《资治通鉴》进行比较,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明确通史与断代史,纪传体与编年体的异同,这叫《史记》系列。当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时,就将“序”的文体知识、“序”的分类、“序”的又称、“书序”与“赠序”的区别、“序”的表达方式上的异同等诸多知识一下子归到“序”这个中心上来了,让学生一次就学习、掌握到这一方面的知识,这叫“序言”系列。
  当我们教学文言字词时,就将单元知识介绍的三十二个虚词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列表介绍,形成虚词系列;将实词中的通假字、活用字、古今异义字全部分门别类地清理出来,形成通假字系列、活用字系列、古今异主字系列,构成文言文字词大系,这叫字词系列。
  另外,还有特殊句式系列。常见的有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语倒置,这些统称为倒装式系列;还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否定句,这些又统称为常规系列。而它们每一种中又分若干小类,都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教学中通过辐射思维清理出来,形成特殊句式大系。
  进行辐射思维练习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课前诱导学生填空预习。这种方式常用在新课前的文学常识、文体常识的预习思考时。
  文学常识、文体常识主要靠记忆。怎样才记得牢?如果老师一味来用“竹筒倒豆子”的方式显然是不行的。于是我们将之设计成填空式试题,诱导学生在预习新课时,不仅要思考本课有关文学、文体常识,还要联系过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初中的,乃至小学的),完成预习填空。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文体课堂及题解填空:
  (1)科学小品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摇 ?摇?摇?摇。它既有很强的?摇 ?摇 ?摇?摇,又有一定的?摇 ?摇?摇?摇,本单元的
  ?摇 ?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两篇课文属此类。
  (2)《南州六月荔枝丹》句出自?摇 ?摇?摇?摇代诗人?摇 ?摇?摇?摇的《荔枝诗》,以这句诗作标题的作用,既标明了本文说明的?摇 ?摇?摇?摇,也增添了?摇 ?摇?摇?摇。
  2.课堂上诱导学生以新温故。这种方式适用于课堂上学习新知识。
  如学到《赤壁之战》中的“如其克谐”句时,“克”作“能”讲;这个义项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仅此一例,我们就引导学生寻找在日常用语中常用的成语去思索,便不难找出“克勤克俭”、“不克分身”、“克尽厥职”等成语中的“克”作“能”讲,这样既巩固了“克”作“能”的知识,又拓展了成语的理解、掌握。举一反三,其他知识也同样用此方式以新温旧,集合成知识系列。
  3.课后或总复习时诱导学生归纳、小结。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语文诱思探究教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它涉及到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我们只有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才能真正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每学习一个知识点,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做辐射思维的练习。自觉、主动地去做知识的搜集、归类、整理成知识系列的工作。这样始终以辐射思维练习为中心,以练习为手段,教师坚持摒弃包办代替的陋习,时时处处坚持诱和导,让学生统统都动起来,以自我为主体,明确不是教师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积极性,真正做到以诱达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起他们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震泽中学。
其他文献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监管公告2008年第7号(总第10号)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能源产业结构向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方向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协调、可持续发展,规范电网企业
期刊
1、2011年6月16日,全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农村水电增效扩容试点项目实施工作。
一、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作文还是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师生均感到写作训练的成效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畏难情绪严重。农村中学的学生因家庭、学校和自身原因,语文基础差、语文素养不高,讨厌写作文,害怕写作文。二是不爱动脑筋。许多学生不爱动脑筋,写作时思路打不开。三是积累太少。“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让不少高中生难有时间感悟社会人生,生活阅历少,生活积
摘 要:新课改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比如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变等,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历史教师的水准与日新月异的教改潮流不相适应,仍是制约素质教育的瓶颈。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历史教师亟须重新摸索、设计一些新的教学方案来活跃中学历史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交流;主体;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
婺源县是一个具有典型江南特色的山区县,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全县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工作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现象.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页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合作、获得知识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探究合作的过程,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和谐、宽松、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数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新确立新时代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积极更新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推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和提升综合教学成效。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兴趣的高低对于语文教学工作影响较大,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走出被动听讲的境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学习成果,这满足了学生渴望参
语文学科与我国的文化息息相关,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但在当前,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高,这就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而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注重作文的教学,这样也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作品显得空洞。因此促使学生在写作时贴近生活显得很重要,写作时贴近生活有利于所写的作文具有一定的生活化,使所写的文章具有真实感,而且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使自己的文章变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