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真正远离喧嚣的恬淡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诗人海子有诗写道:“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有人竟在这句诗后加上了两件事物:快递、无线网络,认为这样才可以满足他们如今现实的生活需求。殊不知此诗中原还有对“劈柴”“喂马”等平淡悠远生活场景的描述,倘若硬生生加入了这两个现代元素,岂不违背了追求真正远离喧嚣的恬淡与平静的本意?
  回首古时,多少文人志士因他们内心的超脱而功成名就,而又有多少才子因始终脱不开世俗的牵绊而功败垂成。
  旷达洒脱,不羁于世俗便是对苏轼的最好写照,才华横溢而质朴自然,最终被欧阳修所赏识,得以施展才华;而同样有才的吴缜却囿于世俗,放不下功名利禄,本可以飞黄腾达,却因其内心的浮躁而为欧阳修所不齿,落了个碌碌无为的下场。
  诚然,若无法真正摒弃世俗,便不可能拥有真正旷达的心境。只有在真正远离喧嚣之时,才能看到春暖花开的恬然之景。
  古时如此,近现代亦如此。
  马尔克斯在创作《百年孤独》之时便是这样一种洒脱的心境,即使已经贫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也仍能平静安然地享受脱俗的孤独。而正是这样默默无闻的创作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且他总是把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部作品,丝毫不受功名的影响。
  宁静给文学带来的是穿越古今中外的不朽,给绘画带来的更是直达人心的触动。
  隐没山林,以鸟兽为伴的画家塞尚十分享受这种恬静,他与外界隔绝,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给他带来满足的从来都不是他原本拥有的物质财富,而是他隐居后所获得的宁静生活,这无疑也为他的创作带来了更多新的灵感。
  既然选择恬淡,既然希望一切归于宁静,那就摒弃那些纷扰牵绊。正如法国作家贝尔丹所言:“当真正找到一种悠然的生活时,你会发现,物质上的东西都没那么重要了。”
  因此,学会真正的旷达洒脱,远离喧嚣,找到一所真正意义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全心全意享受它。
其他文献
2004年8月28日,第2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代表和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负责人。与会代表针对本年度电视剧创
2004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数字化发展年和产业化发展年,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广电总局社管司才华司长.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敢言”倚仗勇气,而“善言”则依靠智慧,将两者融会贯通才能做到言之有理、掷地有声,这其中大有学问。  古语有云“逢人只说三分话”,话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古有无数忠臣报国之心一片赤诚,却因直言不讳不知委婉而锒铛入狱。魏徵辅佐唐太宗时因敢于进言而为人称道,却深得圣上宠爱,谏言也被仔细考虑,报国之志得以施展。唐太宗虚心纳谏,也成就一代明君。这正是谏言的功劳。于君臣如此,与朋友交游亦
科学巨匠的声声诘问振聋发聩,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困境:科学成为了我们这个孤独星球的冰冷巨镜,人们沦为了只有速度而没有温度的机器,看着镜中扭曲的镜像而迷失了自我和道德。  在我看来,如今科技的沃土之上,亟需人文之花的绽放。  科技进步与道德沦丧表面看似无直接联系,但科学所崇尚的技能的培养无疑造成了人程序化、机械化的刻板,唯“技术至上”的思维,抹杀了感性,放逐了情感。我们正在一步步走向爱因斯坦的预言:
正如爱因斯坦在1946年所预测的那样,21世纪的人们仍无法逃避科技这种理性产物带来的非理性化社会的灾难。道德沦丧袭击着暗流涌动的社会之海,表面上的波澜不惊,让许多人翻了船。  工业时代,人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似乎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的确,生活水平提高将物质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暴露无遗,人们像卡夫卡笔下的甲虫一样惊慌失措,在异化自己的生活中找不到可依靠的。然而,这并非都是科技的错,毕竟科技是可控的。  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