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作文的一片新天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kagel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的沃土。因此,要指导学生写出成功且新颖的习作,就要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写作热情,从而使学生的习作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同时,教师也要更新教育观念,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从而真正让作文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针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发散思维,自由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想象”是创新的思维灵魂,创新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出新形象,这样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思路更广阔。只有让“想象”插上翅膀,我们才能飞上蓝天,飞向一个广阔而崭新的天地。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无意的感念引导到有意的创作上,凭借某一个词、句、段或某一景物、某一感受进行扩散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指导作文。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留有补白部分,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一个有力训练点。抓住这个契机,进行思维训练,学生的作文何愁不创新呢?
  如讲完《马拉松》一文后,我布置了一个补白片断:“菲利比斯在跑向雅典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同学们,可以自由想象,要注意结合的社会现实,路、交通工具、人本身的情况等进行大胆创新的想象,只要合理就行。”这样,既放开手脚让学生想象,又是有根据的想象,避免天马行空。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你瞧:“菲利比斯从马拉松出发,他摇摇晃晃地向前奋力跑去,突然,前面有几个滑滑的小水坑,他一不小心,一下子摔倒在地,身上的伤痛,饥饿和疲劳一下子袭击着他。他有气无力地趴着,神志不清地站了起来,用着最后的力量极力地向前跑去,他摔了一跤又一跤,身上沾满了尘土,伤口又裂开了,痛得直打冷战……”这无不显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创新想象的翅翼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达到广阔的作文境界。
  二、引导实践,激发创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让他们情绪饱满地参与生活一一劳动、参观、采访、竞赛……缤纷多彩的场景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起波澜,写作兴趣就自然来到身边。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的人,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各種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并参与实践,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宽视野,获取丰富感性的生活素材。有了深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如在教学《动物找工作》时,我在教学前先布置学生了解自己的亲人做什么工作?怎么找到工作?在找工作中遇到什么麻烦?假设自己也去找工作,会找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你用什么特长使自己得到这份工作?并让他们利用时间进行一次模拟应聘。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他们体会到了找工作的困难,为找工作自己应有什么样的特长,从而为动物怎样用自己的特长找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有了这样的课前实践,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了,有了创作的源泉,他们个个都根据自己所扮演的动物进行合理的应聘,并把过程写得栩栩如生。
  三、仿中求“创”,探索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美学家朱光潜曾在《谈作文》一文中说:“创造的定义就在于平常的旧教材之不平常的新综合。”这就是仿写。利用仿写指导作文训练,对于低年级起步作文的引导,中高年级作文的完善,以及任何时候作文提高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仿写的用意不在于刻意模仿,而在于加入主观感受的再创造。现阶段的小学作文教学,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大量仿写范作,并在此基础上注重突破传统,力求创新。例如《小虾》中小虾吃食一节的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及表示时间顺序词的运用,把吃食的过程和小心写得生动有趣。根据这一精彩片断,我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进行仿写,出现不少较好的片断。学生在《种树》中写道:“我先挖坑,然后放上小树苗、扶直,再培土、踏平,浇上一些清水,使它在泥土里生根发芽。我想:只要我精心培养,它一定能茁壮成长的。”文中动词“挖、放、扶、培、踏、浇”具体地写出了小作者种树的过程,条理清晰,真切生动,这样从阅读到写作,在模仿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四、创新评价,激发热情
  作文评价既是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让学生放手写我心,并给予成功激励。注意作文评价的开放,拓宽获取成功体验的途径。我在作文评价时采用学生自评、组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可以说充满激情的鼓励,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也是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必须做到的。比如,拿一个常识性问题“雪化了变成什么?”如果按照思维的定势来回答,答案自然是“水”。如果有一个学生说“变成春天”,我们千万不能大惊小怪,要满怀激情地鼓励他说得好。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脑海中闪出这样一个奇妙而充满诗情的世界吗?如果此时此刻,我们全盘否定,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久而久之会渐渐熄灭他们心头的创造火种。要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真正“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必须做到“春风化雨”。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创新作文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拓宽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教学形式在日益改变,学生所接触学习到的东西日漸增多,传统枯燥乏味的讲授式教学显然已经不能被学生接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及写作能力是现在广大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利用课前时间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提高学生文学修养,营造“书香班级”气氛,成立文学社,激发学生书写心志、合理利用板报墙报阵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多种模式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小學语文老师必须擅长运用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教学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要改变自己原本落后的教学理念,学会与时俱进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下面笔者就谈谈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 
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涌现出许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资源的教学手段。当前微課作为网络发展在教育界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善了缺乏时代气息与脱离现实生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学得轻松,并且学有所获。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1.微课的内涵  微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软件通过录播、摄像或者制作PPT等手段编辑
摘 要: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和思想成长阶段,不是太稳定。他们往往在生活上或学习上都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与思想。因此在高中生写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特别明显的“过激”现象。作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主要探讨在高中生的写作发展过程中“过激”创作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调控对策。  关键词: 高中生 写作“过激” 调控方法  我们不排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已经积累一定的写作经验,对所接触的写作题材、体裁及写作方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积累中应用、想象中延伸、迁移写法中学会表达,落实习作训练的要求。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习作训练 训练策略  一、积累应用,学习表达  1.语言积累。语言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也是文章构成的基本要素。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文章内容,从而反映生活、交流思想。小学生的语言越丰富,理解起来就越深刻明了,运用起来也会越自如,表达就
摘 要: 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盲目、低效,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反思作文教学行为。  关键词: 初中作文 教学思考 教学方法  长期的应试教育催生了“应试作文”这一畸形产物,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为写作而写作,当写作成为升学工具,自然扭曲了作文的本质属性。那么,广大语文教师是否有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呢?如何使作文教学
下楼散步,暮色中,看见一个女孩站在蔷薇花下发呆.她身材高挑,背影修长,梳着长长的马尾,看上去有些孤单和落寞.rn走近才发现,她眉头紧锁,面有愁容,眼中有泪.不知在哪里受了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