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词与人类社会的变迁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long88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词(loan word)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接触得愈发频繁,而互联网更是将全球人类连接在一起。由此而产生的大量借词会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通过研究它们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导致社会变迁的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这样,我们对社会变迁的过程、方向、速度、目标和后果可以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管理,从而促进进步的社会变迁,遏制倒退的社会变迁。
  关键词:借词 社会变迁 社会语言学 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
  【分类号】H0-06
  一、引言
  当我们看到“government(政府),govern(统治),administer(管理),crown(王冠),state(国家),empire(帝国),realm(王国),reign(君主统治),royal(王室的),prerogative(君权),authority(权力),sovereign(君主),majesty(陛下),tyrant(专制统治者),usurp(篡夺),oppress(压迫),court(宫廷),council(地方议会)”等词汇时,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看到的词语其实是法语词汇呢?当我们看到“民主、经济、哲学、服务、组织、纪律、后勤、健康、商业、干部和逻辑”等词汇时,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看到的词语其实是日语词汇呢?在语言学中, 这种在某一语言中所出现的外来词语被叫做借词(loan word)。
  二、借词及其社会性
  由无数独特个体组成的人类社会无时不在流动中变迁,而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和使用最多的就是语言,人类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表现出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接触得愈发频繁,而互联网更是将全球人类连接在一起。由此而产生的大量借词会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借词(loan word)就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通常这种词都是音译词,比如"沙发"、“麦克风”,以至于“塔”;英语里的"tea", "kung fu"借自中文。在历史发展中,民族与民族之间,总会发生交流,当某种物品的名字在交流一方使用的语言中并不存在,或其中一方特别强大时,借词就产生了。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和语义都是借自外语。“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社会语言学》第9页,陈原),而借词是在不同的语言相互接触中产生的,因此,它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
  三、社会变迁及其意义
  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 )是一个社会学上的概念,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这一概念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一切方面和各种意义上的社会变化。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社会变迁既包含社会的进步和退步,又包括社会的整合和解体。
  社会变迁所带来的风险来自各个方面,而“社会控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对于变迁中 的中国社会来说更是如此。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社会控制意味着社会通过各种机制或手段对个人和集团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避免社会解体危险的目的。最初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dward. A Ross)提出社会控制的概念,就是面对美国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和移民浪潮所引发的社会解体和社会混乱的危险。社会控制的实质是维持社会秩序。而要有效的实施社会控制就必须清楚的了解社会变迁。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外,还取决于自然环境、人口、社会制度、观念、社会心理、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其研究的理论有四种:1. 进化论 2. 循环论 3. 均衡论 4. 冲突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前期以来的社会学家都试图通过一种方式对社会变迁加以说明,都试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普遍模式。20世纪中后期以来,传统社会变迁理论遭到了挑战。人们认为这些理论对社会变迁过程作了过于简单化的描述,忽视了社会变迁过程的复杂性和偶然性。总而言之,社会变迁是一个广受社会学者关注的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社会变迁的认识也不断进步。经典社会学者的社会变迁理论给予了我们诸多可供借鉴之处,他们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变迁进行的论述仍然是今天我们深入研究的基础。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借词又是不同语言的社会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那么能否通过研究借词得以更好的了解相应时期内社会变迁的特点和影响,从而进行更加有效的社会控制呢?
  四、借词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在陈原所著的社会语言学中,借词(loan word)是产生于语言的相互接触,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集团互相接触时,它们所固有的语言的互相接触。而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 )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社会变迁的内容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主要可分为:自然环境变迁、人口变迁、经济变迁、社会制度和和结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迁、文化变迁、科技变迁等。导致社会变迁的各方面因素有:社会生产力,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及文化传播等。由于语言的社会性,借词必然会与社会变迁的内容及起因产生联系,那么通过研究社会各领域内借词产生的原因及社会背景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导致社会变迁的各方面因素的变化,就可以更好的了解相应的社会变迁,从而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借词是产生于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那么哪些社会活动会导致使用不同语言的社会集团发生接触呢?这种相互接触又会对社会变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入手找出答案。在现代汉语中,涉及到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名词和术语约有七成的词语是从日语中“借”过来的,这些日语借词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中国人意识到日本人在向西方列强学习方面的领先和成功,使日本成为了值得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使中日双方在文化影响态势上发生了逆转,中国自唐朝建立的文化优势从此丧失,日本也成为中国了解西方科技文化的最便利的窗口;而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一些有识之士不得不避难于日本或赴日以寻求强国的途径,通过他们大量的日语资料传入中国,其中已被译成日文的西方著作,也在这时期被转译成汉语。当掌握了这些语言的人们在从事军事交流、科技与文化的交流以及经贸等活动时,这些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日语借词便会在上述的各个领域扎根并发挥影响。
  参考文献
  [1]周红红.汉语外来词的社会学研究 [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05
  [2]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08
  [3]肖云忠.社会学概论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08
  [备注:本文是武汉商学院科研项目课题:《从借词看人类社会的变迁》(2014YO18)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兴的一种学习策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单独参与,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呢?  【关键词】学英语 ,小组合作 ,运用,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06-02  寓言以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深受同学们的欢迎。然而,寓言教学如何能引导学生解读寓意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较深刻的体会:  一、发散思维,允许寓意的多元解读  解读寓意,教师要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正确而精准地把握教材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有的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在寓言教学时,
利用积累(相干或非相干)提高信杂噪比的概念,并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对基于多特显点的自聚焦原理进行了综合研究,进而对现在应用较多的两种方法做了比较,并对PGA法进行了改进.
传统的小波变换软阈值消噪方法是基于分布不均匀的信号和白噪声在小波变换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该方法比较简洁,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估计小
钢筋接头采用套筒挤压连接技术,既有效地保护了防水板,又加快了施工速度,而且工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该技术已在北京城市铁路地下工程施工中应用,效果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