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让语文浴火重生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过语文课堂种种的热闹与繁荣,透过时髦的更迭与浮泛的泡沫,我们疑惑:语文教学好像缺失了本质上的活力。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又让他们真正受益?我个人认为,阅读,可以让语文浴火重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现代教育提出了“营造书香校园”、“绿色语文”等教育理念。这些都说明,阅读在教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些年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有过许多失败的经历,走过许多弯路,后来感悟到,无论现代教育中就语文这一科目提出多少纷繁复杂的方法或手段,那都只是表面的功夫,要有实质性的效果,就必须坚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不会失去本性,失去灵魂,失去根本。
  一、阅读教学让语文课堂活水绵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语文教学
  1.莫要一味责备学生,文本理解需要体验
  以前的语文课经常是满堂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后来多了师生的交流,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现在又多了纷繁复杂的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可是,为何学生的学习还是收获甚微?我想,学生年龄小,面对大人的文章,面对陌生的别人的生活,要有自然的情感流露和相应的语言表达往往很难。要对文本有独道见解和思维的创新更难。莫怪学生对我们不理睬,也许他们的确缺少生活经历和体悟,莫怪学生在老师停止多媒体展放后就木讷了,也许他们的确感动于图片和视频,只是还没有学会用什么文字来表述,或者张口就为难。虽然这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2.阅读丰富学生见闻,启发深度体会文本
  我们要指导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堂上深入地鉴赏,让学生真正地同古今的赤子对话,不再是他们讨厌的说教。通过生动活泼而富含哲理的“读书课”,让他们更深刻地反思自我。书中描述的故事再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逼真的生活场景,他们如临其境,定有所感。和学生一起读,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想想你知道了明白了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你为什么而感动而愤怒而忧虑?你有什么想法?等等。读书似登山,要学会驻足与回头欣赏。于是,学生有了更丰富的体验,课本中的内容也就浅显了,他们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了。学生渐渐被老师的底蕴所吸引,渐渐被语文课堂的诗意和韵味所折服,渐渐被这一个可以帮他们开阔视野看世界的科目所打动,就会更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课。
  3.内容大于形式,无声胜过有声
  就算我们把技巧讲得再细致,把课堂安排得再热闹,学生不会静心思考、表达,对于学语文也毫无用处。学生总是受分数的桎梏,苦于语文考试分数总不如意。课内知识掌握了,上课也很认真,可是,一到考试,遇到主观性试题,特别是课外阅读、作文,就捉襟见肘。而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都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长期的课外阅读。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何不把文本当成是一个例子,当成是一个阅读赏析材料,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老师再加以正确的指导、点拨,适当教给阅读技巧,授之以渔。
  我们的课堂不一定要老师一直拼命的讲,我们不妨偶尔上一堂既轻松又有效的语文课:给我一本书,给他们一本书,大家静静的看,默默的读。思维仍旧在跳跃,总胜过不想听、听不懂、听累了。
  阅读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让其积累了语言素材,而且书本上的描述也引领学生去思考。思想如水本无华,阅读,使之激荡乃成涟漪;思想如石本无火,阅读,使之相击,乃成灵光。
  对于一个爱阅读、会思考、会表达的学生而言,收获的,又岂止是高分!
  二、心灵在阅读中得以净化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学生看到了保尔的多舛人生,懂得了生活需要坚韧与顽强;他们叩开了冰心爱的心扉,看到了善良与关爱;他们翱翔于唐诗宋词的广阔天空,领略到人间的繁华与疾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翻开的不是一本本名著,而是人生百态,爱恨与悲欢的纠葛。学生那颗尚且幼嫩的心,会在阅读中变得成熟、懂事、悲悯。
  语文教学本生就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高雅文学熏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等重要使命。当我们单纯的说教已显得乏味而苍白时,何不拾起阅读这枚钥匙。阅读会让学生在浮躁的现代社会如饮一杯清茶,荡涤污浊,洗刷疲惫,为其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三、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阅读,下面是我的一些浅见。
  首先要重视过程管理。要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互动以及评价,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与学生就书中内容交流,在交流中多鼓励,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目标管理,先明确几个步骤和目标,不可太随意,从而提高阅读效率。要重视文本阅读,强化过程体验:注释已经明确的不讲,学生能说的不讲,学生能探究出来的不讲,学生能得出的结论不讲。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文本细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或者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平台,让学生敢于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
  第二,就教学形式而言,可以更丰富更多样化,如情景剧、朗读、活动、积累、讲故事和心得等都可以使用。就反馈形式而言,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进行摘抄,做知识问答等。
  第三,就语文课本身而言,不能单纯地讲课本知识,而应旁征博引,扩展学生的视野,这当然也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我们语文课堂的地点,可以改在图书室,可以在报架前,可以在大街小巷,甚至可以在网上的宏大资料库中。把孩子们带到书籍文字中,就像将可爱的小羊带进了水草丰美的绿洲,学生的收获,是我们最终的希望和目的。
  第四,要有选择性的进行阅读。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去迎合现实的一些“快餐”与世俗,我们永远不要像服装一样,追赶潮流与时尚。我们要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书籍,通过阅读经典接近高雅,培养童稚般的善性,培养有渊博知识、有高洁人格的人。即使明白月亮里的嫦娥和玉兔是假的,却相信幻想的美,即使守望的麦子歉收也无怨无悔,即使遭受困苦也仍然对所有的生命微笑。良好的个性,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最后,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教师自己要重视广泛阅读,练好我们的内功,言传身教很重要,身教胜过言传。
  为我们的莘莘学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智慧与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吧,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才能与他们共同享受文化的盛宴,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我想,这也许才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绿色课堂。
  当语文课堂因阅读而成为百草丰茂、落英缤纷的生命绿洲时,我们定会为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而自豪。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第四中学 (610500)
其他文献
阅读是人类感知与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础能力之一。阅读是学习活动的基础,离开阅读,任何学习活动都难以有效进行。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其正处于对外界环境的初始认知阶段,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在阅读中帮助初中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初中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其不仅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
早籼稻中早39是经国家和浙江省两级审定的超级早稻新品种,本区自2010年开始引进,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好,尤其作直播栽培表现出超强的高产潜力,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高抗稻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古往今来,无数的伟人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一篇篇文章,一本本名著,都是我们学习路上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对于青少年来说,名著阅读更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不断的通过书籍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名著阅读“开场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同学们将书本用心的记录到心里,就必须要培养他们的兴趣。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其课程标准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作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应当引人生活化教学模式。实施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素材,将生活素材巧妙地转化为作文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一、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  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在生活中,培
笔者针对290农场种植有机水稻的实际情况,探究了冷凉地区应该使用什么方式对水稻病虫害以及草害进行综合防治,进而从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角度提出了一些防治方案,望冷凉地区
简约是现在生活的一种趋势,无论是学习还是交流,简明扼要既节约了别人的时间,也节约了自己的时间,还能够提升办事的效率。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要把握简约出高效的原则,发挥主题教学和构架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  一、简明的学习目标,带动有计划的阅读思考  阅读不是单纯的“看和读”的过程,而应该是用心看,用心读,用心理解的过程。阅读和思考是同步的,这样才能够在学习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