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2012》留给人们的阴霾还没消散,现实版的气候灾难也即将上演。据预测,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岛国图瓦卢和马尔代夫将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牺牲品,在未来50年内被海水淹没。当一片片森林成为黑黄的焦土,当广阔的天空_充满刺鼻的废气,当一块块土地被海水吞噬……我们不得不追寻同一个目标:生存。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回顾气候问题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应对气候变化是一场真正的“持久战”,从1962年卡尔逊以《寂静的春天》一书揭开“绿色革命”序幕开始,到1992年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间经过30年的预热:再到1997年,日本京都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的承诺。而此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主要是世界各国对温室气体制定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
  以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CO2为例,从地球上无数烟囱、汽车排气管排出的CO2,约有50%留在大气里,其余大部分被海水吸收,小部分被植物吸收。有实测资料表明,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了25%,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全球变暖锐不可挡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公布一份报告,2000年~2009年为自1850年有准确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而2009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5个年份之一。美国气象部门发布的一份报告也进一步证明这一记录的科学性。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报告中说,比较当前和19世纪时期的气象数据后发现,2000年~2009年的确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英国气象局公布全球1500多座气象站所做的数百万份地表气温监测记录显示,全球气温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每10年平均升幅超过0.15℃。冰川正在融化,洪水和山体滑坡正变得日渐频繁,干旱、沙化和水荒也越来越严重。尽管人们在疾呼节能减排,为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长远目标计划。但是,气候持续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专家指出,哥本哈根会议根本拯救不了正在变暖的地球。地球还能等多久?科学家对未来全球温度上升所引起的灾难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上升1℃,美国粮仓变大漠。美国南部地区是美国的大粮仓,但这片广阔的土地全是沙质结构。在6 000多年前,美国的气温比现在高1℃的时候,这片肥美的草原当时是寸草不生的大漠。因此,如果全球的气温再上升1℃的话,美国的“粮仓”将重新变回大漠。
  上升2℃,30%的动植物消亡。气温上升2℃,意味着格陵兰岛的冰川将彻底融化,墨西哥湾洋流停止,全球海洋的水平面上升7米。全球的食物,尤其是热带地区的食物将大受影响。至少30%的动植物种群因为天气变化而灭绝。
  上升3℃,气候彻底失控。上升3℃的灾难核心将是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由于气温上升,今天仍占地1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雨林将频频遭遇火灾。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干旱使得亚马孙热带雨林无力防火,一个小小的雷击都有可能引发热带雨林大火,最终烧毁整个热带雨林。一旦树林消失,亚马孙林地上取而代之的将是荒漠。
  上升4℃,人类口粮吃紧。气温上升4℃对于地球的大部分地区来说都是灾难。在全球平均气温上升4℃的情况下,北极地区气温可上升达16℃,地中海沿岸地区水资源将减少70%,美洲的玉米和谷物产量将减少40%,而亚洲一些国家的水稻产量将减少30%。
  上升5℃,绿树长到南北极。科学家们在加拿大北极圈内发现了鳄鱼和乌龟的化石,这说明5 500万年前,这些动物曾经在加拿大北极圈内生活过。因此,一旦全球气温上升5℃时,绿色阔叶林将重现加拿大北极圈,而南极的腹地也会有类似的情景。
  上升6℃,95%的物种灭绝。地球将面临着彻底的灾难,生态灾难全面上演。由于陆地大部分将被水淹没,动植物无法适应新的环境,95%的物种灭绝,地球将经受着最后的劫难。
  
  海洋平面 加速上升
  
  自20世纪初以来,海平面已经上升了20厘米。尤其是近几十年,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几乎快了1倍,从上世纪平均每年上升1.8毫米增加到目前的每年3毫米以上。而且所有迹象都表明,海平面的上升仍在加速。据科学家推测,2100年前后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达到甚至超过3米;未来300年气温会升高3℃,海平面有可能升高7米。海平面上升有个特点,即开始时非常缓慢,但是一旦发展开了,就变得不可遏制。空气升温,冰川越少,海水就会吸收原本被冰川反射的太阳热量,地球温度就会升得更快。一旦冰活动起来的话,那就像一个转折点。冰开始活动后,就算人类中止全球所有温室气体排放也无济于事。考古资料显示,300万年前,地球气温比现在高3℃,海平面高25米。12.2万年前,地球温度比现在高2℃,海平面高10米。
  温室效应之所以会造成海平面上升,首先是因为水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世纪90年代之前,1/4的海平面上升便是由海洋的热膨胀造成的:而进入21世纪后,气温对海平面上升的推动作用更是不断增强。截至2009年,海平面上升有一半是热膨胀的结果。当然,热膨胀并非唯一的解释。大陆冰川融化使得海洋水量增加,这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另一个原因。一方面全球25%的海平面上升可归结于高山冰川的融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格陵兰岛和南极洲两极冰川的融化。自2008年以来,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每年大约上升0.5毫米。科学家研究发现,海平面之所以不可抗拒地上升,还有一个新的原动力,那就是每年两极冰川不可控制的崩塌。要知道,南北两极冰川崩塌,每年会向海洋中倾泻约5 000亿吨冰。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吉林省东辽县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育、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以基层一线实践锻炼为导向,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通过建立制度、完善政策、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创新载体等有效举措,精心实施“年轻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年轻干部“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综合能力,努力实现年轻干部“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上得来”“流得动”,全面激发年轻干部队伍履职尽责、服务东辽振
全国人大代表、中部戰区空军某指挥所参谋长 刘文力——  世界并不太平,硝煙并未走远。  作为军人,我们坚决听党指挥、看齐追随,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持续把改革强军的政治热情转化为练兵备战的动力,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要求,扎实地推动实战化训练落地生根,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我们将强化联合制胜、无联不胜理念,大力开展“学习对手、研究对手、战胜对手”活动,深入学习掌握远程机动、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着“活化石”之称,它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册页或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它肇始于1300年前的中国,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了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也是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2009年,以扬州为代表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八年级下册英语《Keep the CandleBurning》一文中,是通过蜡烛燃烧的小实验,证明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而和英语课本的讲解不同,化学课本是通过红磷燃烧来证明的——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使瓶内水面上升。而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气态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瓶内压强能减小吗?水面能上升吗?我很疑惑,同学们也都很纳闷儿。会不会是英语课本弄错了呢?还是另有奥
“主任,快回来,那个双胞胎的肝炎产妇宫缩无力大出血……”正在外院检查工作的妇产科刘敏主任电话没听完,就急火火地往医院赶。  52岁的产妇邵某来自浙江,2005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过试管婴儿技术成功怀孕,然而当她怀孕27周时胎儿流产了。今年她再次在北医三院经过试管婴儿技术怀孕成功,而且是双胎。邵女士在怀孕21周时便开始住院保胎。  8月28日上午9:00,经历了十月怀胎痛苦的邵女士被推进手术室,接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江苏农牧学院”)作为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与东台、昆山等地农广校合作,围绕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创新实践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协同培育高素质农民模式,探索出一条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新路径,为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生产经营能力优、科学文化
逃过死亡暗礁    12月7日8点,邓肯号游船又出发了。离开的第6天,爵士突然发现信件上有个矛盾:“船长的最后消息是1862年5月30日自卡亚俄发出的,怎么离开秘鲁只8天,6月7日便进入印度洋了?”“对,通常要1个月呢。”船长说。  巴加内尔愣了一下,耸耸肩,然后掏出那封信件,说:“那么,我看不是‘7日’,应该是‘17日’或者’27日’。”  “对!真聪明!”海伦夫人带头支持,大家都十分满意。  
准备材料    厚棉手套1付、铝质空易拉罐1个、宽胶带1卷、酒精灯或其他加热装置、冷水1杯、托盘1个。    动动脑筋:  1.罐子中灌水量的多少,会不会影响到扁罐实验的效果?  2.生活中,与实验原理一样的应用有哪些?    易拉罐自动“瘦身”羊 羊    放在桌上的易拉罐,没有人去碰它,它会自行扁掉?这是哪一派的功夫呢?只要学会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利用大气压力,你也可以拿个易拉罐来试试!  
江苏省滨海中学高一(1)班 蒋颍溢  我们进房间都要换拖鞋,如果拜访别人家,有可能换上的拖鞋不合脚,或者因为自己的脚有异味而尴尬无比。冬天的时候,换穿拖鞋还很冷。所以我就对鞋子动脑筋,设计了一种兔换鞋(如右图)。  兔换鞋的鞋底有两层,薄薄的内层连着鞋帮,外层厚实耐磨,用暗藏的拉链与鞋帮相连。进入房间时,只要拉开拉链,外层鞋底就会分离开来,放在外面,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容地走进室内了,简单、方便。 
人類观测月球的历史  人类研究观测月球由来已久。  在西方,早在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就已经发现月球是通过反射太阳光来发光的。而在公元前150年,一个叫塞琉西亚的希腊人则发现月球会引起地球上的潮汐。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将望远镜对准了月球表面,他发现看起来光滑的月面其实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波兰天文学家约翰内斯·赫维留花了4年的时间通过天文望远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