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作业观?作业设计与布置如何兼顾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发展、情感的体验?作业评价如何发挥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应是每位教师备课过程中必须予以考虑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围绕这一核心任务,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和对待作业的设计与布置问题,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恰当、诚恳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作业常常是巩固知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认识到作业原本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养成具有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也就是说,作业除了起巩固与检验作用外,还应该是一种拓展学习空间的手段,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是学生实现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都应成为学生课堂内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探索、体验进取、体验成长、体验愉悦、体验幸福,形成一种生活态度,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感悟生活并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合理设计并科学布置作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下面,我就结合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作业的设计与布置问题。
设计什么样的作业?怎样布置给学生去完成?学生能不能如期有质量地完成?这些问题,思想品德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予以充分的考虑。如此,才能达到布置作业的目的,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在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时,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正视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业量较大,选题粗糙,往往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说,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退、作业质量不高、抄袭作业、不交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虽花费了很大精力布置、批改和讲评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能力提升有限。总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时,应牢牢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基本理念,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分类目标和领域目标,然后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制定出每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最后,依据每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并科学布置作业。关键是设计什么样的作业并怎样布置给学生去完成?相信在认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冯根水编著)的第六章“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建议”、第七章“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第八章“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第九章“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评价”、第十一章“新世纪思想品德教师的素质”等内容之后,有责任感的思想品德教师就会知道平时教学中应该怎么做,设计什么样的作业并如何布置给学生去完成,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方面,我个人是这样做的:
(一)依据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认知水平,设计一些“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尝试初步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的问题,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用铅笔在书上划出问题的答案即可,能解答几个问题就解答几个问题,不能解答的问题,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听,弄清问题的答案,并且做好听课笔记。这样做,既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丰富多样的情绪”这框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去完成:(1)假如你是教材60页画面中的那位同学,遇到那种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心情?(2)成长历程中,种种不同的心情证明我们有丰富多样的什么感受?(3)什么是情绪?(4)情绪的种类有哪些?(5)填写完教材61页的表格后,看看别的同学是怎么填写的,从中你能领悟到“情绪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或事物)有关吗?(6)情绪一旦产生了,会对人的行为、学习、工作、身体、生活,等等产生怎样影响呢?能否举个实例说明一下。这类预习作业,通常是只要认真阅读教材,便能较好地予以完成,而且有利于丰富和活跃课堂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二)依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学校给学生订购的教学辅导资料(如开放练习、课堂作业、名校秘题等),精选“能巩固基础知识,更能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题,作为必交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自主、认真完成,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只要不抄袭即可。等老师讲评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听并校准答案,从老师的讲评中学会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这样做,既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又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一些学困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此外,这样做还有效地避免了抄袭作业的现象。
(三)依据“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选取教材中“留白”处,作为调查、收集、实践等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实话实说”、“身体力行”,在课堂上大胆交流、展示自我。為此,在书上或本子上做些必要的记录,自认为记忆力好、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不在书上或本子上做记录。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没有压力,才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充分体现,需要得到满足,能力得到提升。一句话,让作业回到现实中,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做主的作业。
(四)不论是布置预习作业、必交作业,还是调查、收集、实践等作业,我都注意努力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减量不减质”,“以作业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方面,本人还只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希望有经验的思想品德学科的同行们给予批评指导,让我们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围绕这一核心任务,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和对待作业的设计与布置问题,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恰当、诚恳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作业常常是巩固知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认识到作业原本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养成具有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也就是说,作业除了起巩固与检验作用外,还应该是一种拓展学习空间的手段,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是学生实现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都应成为学生课堂内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探索、体验进取、体验成长、体验愉悦、体验幸福,形成一种生活态度,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感悟生活并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合理设计并科学布置作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下面,我就结合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作业的设计与布置问题。
设计什么样的作业?怎样布置给学生去完成?学生能不能如期有质量地完成?这些问题,思想品德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予以充分的考虑。如此,才能达到布置作业的目的,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在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时,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正视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业量较大,选题粗糙,往往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说,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退、作业质量不高、抄袭作业、不交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虽花费了很大精力布置、批改和讲评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能力提升有限。总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时,应牢牢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基本理念,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分类目标和领域目标,然后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制定出每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最后,依据每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并科学布置作业。关键是设计什么样的作业并怎样布置给学生去完成?相信在认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冯根水编著)的第六章“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建议”、第七章“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第八章“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第九章“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评价”、第十一章“新世纪思想品德教师的素质”等内容之后,有责任感的思想品德教师就会知道平时教学中应该怎么做,设计什么样的作业并如何布置给学生去完成,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方面,我个人是这样做的:
(一)依据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认知水平,设计一些“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尝试初步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的问题,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用铅笔在书上划出问题的答案即可,能解答几个问题就解答几个问题,不能解答的问题,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听,弄清问题的答案,并且做好听课笔记。这样做,既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丰富多样的情绪”这框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去完成:(1)假如你是教材60页画面中的那位同学,遇到那种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心情?(2)成长历程中,种种不同的心情证明我们有丰富多样的什么感受?(3)什么是情绪?(4)情绪的种类有哪些?(5)填写完教材61页的表格后,看看别的同学是怎么填写的,从中你能领悟到“情绪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或事物)有关吗?(6)情绪一旦产生了,会对人的行为、学习、工作、身体、生活,等等产生怎样影响呢?能否举个实例说明一下。这类预习作业,通常是只要认真阅读教材,便能较好地予以完成,而且有利于丰富和活跃课堂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二)依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学校给学生订购的教学辅导资料(如开放练习、课堂作业、名校秘题等),精选“能巩固基础知识,更能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题,作为必交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自主、认真完成,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只要不抄袭即可。等老师讲评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听并校准答案,从老师的讲评中学会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这样做,既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又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一些学困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此外,这样做还有效地避免了抄袭作业的现象。
(三)依据“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选取教材中“留白”处,作为调查、收集、实践等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实话实说”、“身体力行”,在课堂上大胆交流、展示自我。為此,在书上或本子上做些必要的记录,自认为记忆力好、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不在书上或本子上做记录。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没有压力,才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充分体现,需要得到满足,能力得到提升。一句话,让作业回到现实中,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做主的作业。
(四)不论是布置预习作业、必交作业,还是调查、收集、实践等作业,我都注意努力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减量不减质”,“以作业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方面,本人还只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希望有经验的思想品德学科的同行们给予批评指导,让我们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