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涠洲岛的19岁女孩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8月26日,广西北海涠洲岛一家客栈的老板发现一封客人留下的“遗书”。信是这样开头的:“妈妈,你收到信的时候,可能发现我已经失踪了,也可能没有……”旁边,整齐地码着钱包、手机、身份证。
  笔迹的主人是何红宇,江西萍乡卢溪中学的一名高四复读生。事发至今,她的妈妈都不敢相信,那个喜欢玩滑板的、爱笑的女儿。会突然跑到离家1000公里外的广西“跳海自杀”。
  就在那一周,潿洲岛接连失踪了两个女孩,何红宇是其中一个。由于案件仍在调查中,岛上的摄像头也没有覆盖所有角落。网上开始流传“相约自杀”、“传销组织”、“胁迫写遗书”等未证实的说法。北海警方9月18日发布通报称,经调查,未发现她们参与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
  不过,何红宇的确消失了。海岛的小路上,一个穿着朴素的少女背着行囊,朝24小时喷着火焰的炼油厂烟囱的方向跑,然后失踪。在她身后,是一个19岁女孩的隐秘世界。

消失在墓崖


  最后一次出现。她脚步匆忙。8月25日晚上8时27分,涠洲岛西部南海石油公司北门的小路上,何红宇跑进监控画面:宽松的T恤,6年没变过的齐肩短发,她背着一个双肩包,手上还提了个塑料购物袋。其间,她曾停下一次脚步,然后又跑走了。有人看到她跑的方向是岛上的著名景点,暮崖。
  那天很热,客栈老板对媒体回忆,她想借自行车,老板怕太热她骑不回来,劝她别借,但她坚持要骑车。
  行程安排得很满,那天她一共去了3次暮崖,公共监控和手机记录下去暮崖的时间:上午8点多,下午6点多,晚上8点多。她还去了鳄鱼山,日记里写了曲折的经历:“上午十点出发去鳄鱼山。结果垃圾导航导到了滴水丹屏,看到了珊瑚礁。”晚上7点49分,她在微信上给客栈老板留言,“车我还了”,并转帐租借费240元。
  两天前,8月23日晚近7点,她一个人从老家出发,在江西萍乡火车站登上火车。约12小时后抵达广西北海涸洲岛。
  家人、朋友、同学都没听她提到过这个离家1000多公里远的海岛,最沾边的也不过是在知乎上关注过一个话题,“嫁到广西去是什么样的体验?”何红宇消失后。身边的人都在努力回想和她的最后一次联系。
  8月17日中午,她约同学陈章吃饭。
  “化妆了没?”他一见面就问。
  “没。就涂了一下防晒。”
  何红宇喜欢化妆,出门前,会习惯性地涂个口红一因为唇色有点白,有时也画个眼影。跟亲近朋友玩,笑起来声音很大,但有时候也很酷,一个人玩滑板,或一个人骑10公里自行车回家。
  8月18日中午,初中同学雨心在车站接到她,穿一件水蓝色的上衣,笑眯眯地走过来,参加雨心的升学宴。伺红宇说要复读,考一所好点的大学,“跟平时状态差不多,没有什么异常”,雨心回忆。
  离家前一天,8月22日上午10点,正在车间上班的吴小玉接到女儿电话,本来约定了那周有两夭到学校给她送饭,但何红宇跟妈妈说,“明天你不用来,25号也不用来,我要去吃同学的升学宴。”妈妈后来才知道她没说实话,那时,她已经买好去涠洲岛的火车票。她的书桌上搁着一本台历,签字笔圈出了8月25日这一天。
  “太蹊跷了。”吴小玉拿出“遗书”,在女儿潦草的黑色小字里寻找蛛丝马迹一“没时间了”,“10岁对死亡充满憧憬”这些话,让她满脑子疑问。客栈老板发来与何红宇的聊天记录,出事前一天晚上,她还问老板:“我现在出去没问题吧”,老板告诉她,“岛上很安全”。她觉得女儿不可能想不开:“如果是去自杀,哪里还顾得这些?”
  女儿不见的第二天夜里,她就和丈夫匆匆登上飞去北海的航班,“那个地方真的好远好远”。
  涠洲岛是座孤岛,四周是海,上岛的唯一交通工具是船,离最近的海岸线也有50多公里。夜里,24小时喷着火焰的炼油厂烟囱可以照亮一整片海滩,直奔烟囱走就是暮崖。不少去过的游客发帖记录下那里的惬意,“小路上有温顺的黄牛和羊羔,顶着夕阳慵懒地吃草”。“几乎每天都有新人来拍婚纱”。但吴小玉上岛后,也有附近的小贩告诉她,常有年轻女性寻短见,“一般都在上面(桥上或者崖上)徘徊很久,有的最后跳了,有的没有。”
  何红宇失踪的那一周。22岁的四川女教师龙其乐也在涠洲岛失联。她的尸体一周后在海边被发现,死亡原因还在调查中。这个巧合也引起吴小玉的猜测:女儿是不是被拐卖了?有没有可能和什么人约好了?
何红宇的自拍照

读柏拉图的小镇女孩


  女儿失踪后,吴小玉没再睡过整觉,最长只睡了3小时。她只梦见过一次女儿:1岁多,穿一件红肚兜,安静地坐着床上。醒来后,吴小玉摸着黑进了红宇的房间,坐着发呆。天朦胧发亮,一辆接一辆的重型货车从房子北面的320国道驶过,喇叭声和刹车声一阵接一阵。
  在此之前,吴小玉的日子平静得像家门前的那口池塘。她所在的萍乡市高坑镇是个老工业区,煤矿学校、医院、老式居民楼、遗弃的工厂……让整个镇子看上去都灰扑扑的。红宇爸爸曾是矿业集团的员工,厂子不景气,他去年10月到离家不远的湖南长沙打工。吴小玉留在镇上的电子厂,每天早上7点出门,工作满12小时后回家。一个月下来,两夫妻的收入多的接近1万,少的也有六七千。
  他们住在国道边的一栋自建小楼里,房子老旧而朴素,暗红色的木质楼梯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在这里,人们有更多时间和庄稼在一起。从屋南面的窗户望出去。一行一行田垄向山岭延伸,像稻田里挤出的皱纹,耕作的人们裤腿高高卷起,黑色胶鞋陷在泥土里。红宇外婆和他们住在一起,每天早上5点,厨房升起炊烟一她家还在烧柴火。她还有个妹妹,小她6岁,养了一盆仙人球。   在这个五口之家,红宇是被宠着长大的,墙上红色蜡笔歪歪扭扭记录着她的身高:“166.5cm,2019年7月28日”。她的生活痕迹里,没有人们长期以来对乡镇地区“重男轻女”、“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红宇一放暑假回家,外婆就每天早上骑车到镇上,给她买最新鲜的、现做的拉面。她喜欢吃酸奶,4年前,吴小玉专门买了一个酸奶机,“这样一大盆,她才能吃得过瘾。”
  学习上,初中文凭的吴小玉对女儿也是绝对信任。老师告诉家长,“红宇晚上爱说话”;红宇解释,“白天都在学习,晚上才有时间和朋友说悄悄话”。吴小玉觉得也有道理,没再追究。
  红宇的房间里,少女文艺气息扑面而来,与这所老房子格格不入。桌子铺上藏蓝色、粉色、黑色的格纹布,是她专门到奶奶家收集的90年代老布料,自己裁剪的。书架上,除了日语书,还有夏目漱石、柏拉图和《乌合之众》,靠近书桌和床的墙面,都被她贴上了泛黄的英文原版报纸《FinancialTimes(金融时报)》。
  “我们红宇喜欢复古的东西。”这是吴小玉对女儿的理解。寻不到红宇,从涠洲岛回来第二天,她就回到电子厂上班,丈夫也返回长沙打工,外婆依然每天早起,烧柴做饭。案件没有进展,广西警方告诉他们“找不到人”。对吴小玉来说,警方没说“自杀”,她就相信红宇还活着,一家五口还要维持。听镇上人说,假如红宇自己躲起来了,花这么多警力找她,她回来要承担法律责任,吴小玉担心起来:“那她会不会坐牢?”
  念初中的妹妹在一张绿色的便签上写道:“亲爱的姐姐。你一声不吭离家出走,让家里人都好担心。”

出路与退路


  出走前两天,8月21日下午6点半,红宇妹妹放学回到家,看到她坐在客厅的凉椅上,头仰靠着,在想事情。
  “你说我要不要继续复读下去?”红宇问妹妹。
  “当然要啊”,妹妹直截了当答。
  晚上11点,吴小玉下班回家,红宇坐在床上抹眼泪:“妈妈,怎么办,我一坐在学校,就感觉很空,读不进去。”在吴小玉的印象中,女儿很少会这样示弱,学习的事都是自己拿主意。小升初,红宇说家门口公立学校不好,想读私立校,吴小玉没有犹豫,就送她去了当地一所外国语学校——尽管对这个家庭来说。每年将近2万的学杂费并不轻松。

  念初中的妹妹在一张绿色的便签上写道:“亲爱的姐姐,你一声不吭离家出走,让家里人都好担心。"

  复读也是红宇主动要求的。而且非常果断。465分,超二本线6分的高考成绩,对她来说不算失常发挥,但她铆足了劲为复读做准备:戒手机,花200元买了一部只能发短信和打电话的小灵通;搬出集体宿舍,在学校对面租了一个单间;买了许多练习册;目标是达到一本线,上二本最好的大学。
  “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但能力又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好友紫宁和她在一个班,高三的日子,她们每天从早晨7点学到晚上10点40分,教室里经常是纸张的翻页声和笔尖触纸的沙沙声。
  她和红宇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对这种苦闷而枯燥的日子不知所措。红宇就带着紫宁去小卖部买零食,趁第三节晚自修偷偷溜到操场散步,坐在台阶上聊天,讲青涩的恋爱故事……
  红宇讨厌自己的自制力。羡慕那些学习能力强又有主见的人,她和紫宁说,“他们的生活真美好,设定了一个目标。凭自己的努力都会坚定地去做到。”她在日记里记录: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无数个假期都被荒废了,没有自制力的自己真令人失望。
  文理分科时,虽然理科学得吃力,但红宇毫不犹豫地选了理科,“都说以后好找工作”。她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目标:致力于Math及格,理化生及格,加油啊。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傍晚下课后,她就找成绩好的同学补习,数学从40分、50分提升到90分。但物理她放弃了,紫宁说,“时间有限。基础又太差”。
  知道小学同学考上一本。红宇回家就对妈妈感慨,“人和人的资质还是有差别的”。曾经,她是小学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当过大队长和班长,在这个不到5万人的镇子上,成绩就是他们的身份标签。高三毕业后,她的小学班主任听邻居提起当年班上某某考上北京的人民大学,某某考上省里的一本学校,老师特意问起:“何红宇呢?”对方回答:“好像只上了二本线。”
  在填报志愿的事情上,她和家里起了争执。吴小玉对于上本科线已经非常满意,她说,“全家只有伺红宇不满意”。
  “不管复读不复读,至少要先把志愿填好。这个分数填好一点的大专也可以。”她劝女儿。
  “我明明上了本科线,为什么要去讀大专?”红宇拒绝。
  看到舅舅拎着一本志愿指南走进家门,她立马扭身就跑了出去。最后,她只填了两所一本,其中一所在2700公里之外的哈尔滨。吴小玉边流泪边劝。何红宇直接蹬起自行车出门了。
  她在日记里写:志愿是给自己的退路,一个人如果有了退路,那么退路都会变成最终的选择。
  但她又后悔了。 8月21日晚上。红宇打电话给紫宁。说连最简单的内容都不会,复习完的依然听不懂,“看着周围的人都在埋头写作业,觉得自己已经不属于那个地方。”她也和室友提起,“并没有下定决心复读,心里其实很不愿意复读”。
  也是那天,她第一次给家里人拿出录取通知书,省里一所末流大学的土木专业。“不要哭,不复读也可以,你被录到哪里,就到哪里读。”吴小玉劝女儿,“就算是家门口那所乡里的职校。也挺好的。”
  “妈妈,那里学费很贵,1年要1.58万,以后妹妹也要读书。”红宇说。
  吴小玉以“读书钱已经存好”的理由迅速结束了这个话题。看到红宇重新和妹妹有说有笑。她放心地上楼睡觉。
  第二天早上7点,红宇就起床了。“这么早,怎么不多睡一会?”吴小玉隔着蓝色纱门帘问。红宇点点头,没吭声。吴小玉去上班了,那是她最后一次和女儿见面。在家吃过午饭。红宇登上去学校的公交车,再也没有回来。临走前,她带走了吴小玉下地干活时戴的防晒草帽。
何红宇房间里的书架
何红宇平时喜欢画画,自己收藏或者送给朋友

“真是个好地方”


  “那个垃圾大学真的很没有意义”一红宇很不满意被录取的大学,她没有跟紫宁描述过“有意义”具体是什么样子,但她提起,希望认识更多的人,找到灵魂伴侣。
  红宇经常说“追求意义”,在紫宁看来,她有着超过同龄人的成熟,但心里也挺无助的。她向往远方。想往北走,去靠近北极的国家,去日本的北海道,还学了3年日语。2017年她在微博上写道:努力读书去北方,去大庆看白鹭。但她也知道家里都在忙生活,每一项支出都是精打细算的,母亲上班很忙,平时照顾她们吃穿已经很费心思了,不是不够理解她,而是因为没有这个能力。有一次她问紫宁:“改变困境,为什么只能通过高考这一条道路实现?”
  紫宁始终不相信红宇会寻短见。有个朋友经常用小刀在手臂上划,红宇很看不上,“那么多解决的方式,为什么非要选择这样一种?”
  另一个好朋友陈章知道红宇隐秘的内心世界。他眼里的红宇很特殊,“总喜欢特别的东西”。没事的时候,她就一个人上天台躺着,看天空的颜色一点一点变化。大概一年前。红宇在QQ空间上看到一个涂鸦,直觉是小时候经常路过的一座石桥,她就带着陈章去找,来到那座接近废弃的石桥,当桥壁上出现那个蓝白色涂鸦的时候,何红宇兴奋得拍手,“没想到真的是这里!”
  那天,他们站在桥下河边,曾想过,跳进去是什么感受。她和陈章提起死亡。10岁那年,红宇看过一部动画片,她把自己代入到主角身上,想象如果自己死了,家人会是什么感受,“最后她整个人急哭了。”陈章也不理解,“如果她真的做这件事(自杀),也会跟我说的。”
  所有人都觉得她去广西很蹊跷,但红宇喜欢大海,是大家都知道的。“她很喜欢大海的味道,她感觉海很舒服、很自由,她不喜欢被拘束。”紫宁说。
  初中她很激动地跟妈妈提过厦门大学,“学校非常厉害,又很美,后面还有大海。”后来成绩越来越不理想,逐渐地,她的目标变成山东烟台的大学,厦门的其他大学。
  “为什么一定要跑那样的地方去,有什么追求?”吴小玉不理解。女儿说想去日本,她也不理解:“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红宇回答她:“你不懂”。
  吴小玉走在萍乡田边的小路上。9月底,水稻已经割过了,残留的稻秆倒在路边的田里,风一起,吹来稻香。一只黄色的野猫蹲在田边。小女儿停下脚步逗它,吴小玉问,“这样安静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去涠洲岛找红宇的时候,听着脚底几十米的悬崖之下海浪不断拍打石岩的声音,吴小玉感觉心慌,头晕,“人家在欣赏美景,我特别痛苦,特别是在暮崖。我有点恨她,是什么非要走这样一条路?”当时。她一心認定红宇跳海了,当地人告诉她,尸体浮起来,最多不会超过7天。整整7天,她和丈夫就坐在暮崖边,一遍又一遍喊红宇的名字,“把她的魂喊回来。”
  “遗书”中,红宇写道:
  我很舒适地在自我境界中过了这几天。涠洲岛的日子也被她记下来:
  (8月24日)船上看到的海闪闪发光,很好看……另一家小男孩在三楼参加完活动下来抱一个气球丢给我,后来对我笑了好多次。(8月25日)早上去了暮崖…~真是个好地方,对了有人拍婚纱照…..下午去了鳄鱼山,真的太累了,累到放弃了去东岸的计划,没法去听教堂的唱诗了,有点遗憾……
  监控画面里的最后一瞥,她曾停过一次脚步,是岛上两个商贩喊:“小姑娘,下面很黑,有蛇,不要下去”。商贩告诉吴小玉,听到喊声,红宇回过头往身后望了一眼,又继续向前跑了。
  (文中吴小玉、陈章、紫宁、雨心为化名)
  来源:极昼工作室,ID:media-fox
其他文献
2017年5月,广州大剧院即将迎来七周年生日。七载光阴,与广州观众一同携手走过,岁月荏苒,风雨无阻,艺术的路上总有你陪伴。  2017年,广州大剧院作为连接世界与广州的文化桥梁,将把更多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带给每一位市民。六月,戛纳-柏林-威尼斯三料影后于佩尔将首访广州,为市民献上杜拉斯经典作品《情人》;九月,剧院斥重金打造的戏剧、音乐和舞台艺术领域的巅峰之作年度歌剧《阿依达》将与大家见面;十一月
我们暂且放下吃狗肉的是是非非,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对待狗肉的。  中国人自古就有吃狗肉的习惯,至迟在先秦时期,狗肉就进入了我们祖先的食谱。《礼记》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狗肉在先民食谱上的地位如同猪肉,是士以上的贵族才有资格享受的美味。  古人还明确将狗分为三类:守犬、田犬、食犬。《礼记》又载:“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这是什么意思呢?唐
迷失在迷你世界  马来西亚新山,对,就是那个“新加坡旁”。新山是马来西亚继吉隆坡之后的第二大城市。它的发展确实与对岸的新加坡密不可分,新加坡也是新山乐高乐园的重要客源,甚至有从新加坡出发的巴士直抵新山乐高乐园。  当年乐高创始人克里斯第森发现每年都有几万人来朝拜用于装饰丹麦比隆乐高厂区的乐高雕塑,于是他决定建造乐高乐园。第一座乐高乐园于1968年开业,很快小镇比隆就成为丹麦除首都哥本哈根外最受欢迎
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中国燃情开赛在世界球迷的瞩目中,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精彩开赛。在这场由一座冠军奖杯、32支国家队、92场对决和6.5亿篮球迷组成的燃情之战中,TISSOT天梭表作为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官方计时器合作伙伴,运用已经在中国8个比赛场馆全面投入使用的24秒计时器及计时计分系统,以精准计时,与观众们一同见证每一刻精彩瞬间。2戴森数码马达,技术革命源动力  数码马达技术是戴
确实需要呼吁那些养狗者,在遛狗的时候一定要拴好。你的文明程度,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你家狗狗的命运。不管如何,狗是无辜的,错的是养狗的人。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在经历了一场疫苗危机之后,人们对狗的厌恶似乎达到了顶点。一篇《遛狗要拴绳,异烟肼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的文章,短短一天时间,点赞数超过3万,赞赏也达到上千次。估计这篇文章的阅读数,至少超过100万。  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多少反映出公
老范家速食面馆面登陆韩国GS25便利店销售  1958年,日本人安藤百福对着粘成一团的面条苦思:怎样才能创造出便携又速食的“方便面”呢?忽然有一天,看到天妇罗的制作过程,安藤百福猛然领悟了做方便面的诀窍:油炸。由此创造了“瞬间热油干燥法”。从那时起,方便面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简易食品。  但是,时隔近60年时,一个巨大的挑战依然未被方便面行业解决——如果只能用油炸的方式解决既在“
老婆和丈夫的情人在吵架过程中,会提到埃德加·爱伦·坡的诗集《帖木儿》;三十几岁的女性,和男方初次约会,问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男方回答《会计学原理》,她立刻表示不要再约了。  就凭我们总是认真地消费全球流行文化,一听说治愈系小说(还有据此改编的电影),立刻可以聪明地列举出其中常见的元素,预期几段狗血情节。首先,有一个失败者,他孤独,不好相处,自毁念头时而在心头盘旋。接着我们发现,他竟底子不错
没有人能准确说出白石洲到底住了多少人。  街道说,白石洲北区四村住了大约8.3万人。但住户们觉得,白石洲住的人比这要多得多,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到街道登记过,15万是比较常被提及的数字。  也不会再有机会统计出更精确的数字了,因为人们正从这里搬离。  2019年6月30日。白石洲正式开始旧改签约,风传10多年的拆迁消息,最终靴子落地。深圳浩浩荡荡的城市更新工作,进度条在第十年拉到了最大的城中村之一。住
就政治情况来说,马来西亚是比较特别的;表面上她是民主政治,事实上她是建立在种族政治基础上。从1957年独立以来,她是建立在种族政治的基础上,对待不同种族有不同的法律。若以西方民主标准来论,这是不对的!马来西亚的政治意识形态也认为西方的人权观与政治权力关系是不适合东方的,所以宪法上可以保障马来人的特殊权力。简单地说,是排斥西方式的民主。  —— 台湾学者陈鸿瑜  独立50多年以来,凭借对信息的严密控
“茶道”这个词在茶会中非常敏感,一个人只要谈起日本茶道,很难让人相信他不吹不黑,所以沉默是明智的。  也许这样说才是对的:日本茶道挺好,其他民族喝茶的方法与之相比也并不逊色。  但有种人的脑回路就比较难以琢磨。他们表面上瞧不起日本茶道,但内心深处为中国没有产生比日本茶道更强有力的茶道而沮丧。曾有一个年轻人听我说中国无茶道的时候几乎崩溃,他抓住每个人询问我这句话有无问题。  说起来中国茶道的精神也是